宋朝享国三百余年,衣冠文物时久,金戈铁马时短,三百年间发展的人烟稠密,城郭林立。细读宋史,宋朝的福利名目繁多,其周到完善不亚于今天西方的福利社会。本文从住房、医疗和养老这些民生方面做一些介绍。
福田院、居养院和养济院——宋朝的庇护所
宋朝的庇护所有福田院、居养院和养济院,提供免费住房、饮食和医疗。
福田院是宋朝最早的庇护所,最初是给流浪的乞丐养病的地方,同时提供住所和饭食。源头可追溯到唐朝的悲田院,《唐会要》曰:开元五年,宋、苏请建“悲田院”,使乞儿养病,给以廪食。亦曰“贫子院”。
宋朝的京城里设有东西福田院,后来英宗增设了南北福田院,并扩大了房屋,可以居住的人数由最初的二十四人增加到了三百人。费用由皇上自行负担,每年从内务库中拿出五百万。这内务库是皇帝私家钱,不是国库的公家钱。后来把泗州的寺院得到的施利钱供给福田院,拨款增加到每年八百万。福田来自佛教用语,行善事如播种福田,得福果报。
英宗同时下令说,各州县如遇到大雨大雪恶劣的天气,免去三天的房租钱。无论租住的是政府的房还是居民的房,都可以享受这个福利。
北宋中期兴起了居养院,其软体和硬体设施的完备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高峰。宋哲宗时(公元1098年)庇护所收养的范围从无家可归的乞丐扩展到“鳏寡孤独贫乏”一个群体,宋神宗(公元1106年)赐名居养,从此各州都开始用居养院的名称。此时,从京城兴起的福田院,已成为遍及全国的居养院。
居养院里的人的生活标准,神宗有规定。每人每天给大米或者小米一升,米的数量比之前的给乞丐的数目增加了几倍。每天的开销是十文钱,黄历十一月到正月给柴炭,现在叫暖气费。小孩子减半。生病了有免费医药。这些庇护所的房子和费用的来源是绝户人家的房屋和财产,如果不够,政府提供官房并拨款。宋徽宗沿用了神宗定下的标准。
除了这些硬体设施,居养院的人还享有有政府公务员给他们跑腿的服务。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政府的工作人员给这些接受社会救济的人跑腿?没错,是这样的。公务员对百姓的态度,就是政府对百姓的态度。皇帝体恤百姓,各州县的地方官自然不遗余力的去讨好百姓。结果这些庇护所到各州县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庇护所的厨房供给米豆之外,还配备了厨师。庇护所里面,衣服、被子,窗帘帐子一应俱全。为了向政府表示自己对百姓照顾的周到,州县的政府给婴幼儿雇了乳母,老人病人雇了陪护打杂,大概就像今天的三公消费一样,花起钱来毫不手软,只是花钱的物件不同。这种福利,看起来有点福利过度。福利的开销来自于税收,以至于“贫者乐而富者扰矣”。
居养院在宋徽宗任用蔡京做宰相期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蔡京为六贼之首,却在失势后得以保全尸首,当是他的这些福利措施所积的阴德福报。
美国的政府工作属于civil service,就是居民服务,为百姓服务;军队的服役人员叫做military service,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美国有一种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的工作就是定时给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联系,接送他们去医院等。宋朝的公务员也做这些工作。
古今中外正常的社会,政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
南宋设立养济院。南宋在京城临安府仁和、钱塘县设立养济院,收养乞丐。退伍军人生活不能自养的,由原来的军营安置收养,不能让他们流离失所。
宋朝一般在冬天黄历十一月开始,给乞丐和不能自存的人发放粮食,直到第二年的三月。
以上是正常情况下政府对贫民的系统的救助系统。遇到雨雪和灾荒,宋朝的皇帝时时下令政府收养那些老弱和无家可归的人。神宗四年“丙寅,大雪,诏京畿收养老弱冻馁者。”就在这一年“广州凤凰见”。
每遇水灾,地震,政府派官员到遇难者的家中给米帛慰问,根据房屋被压塌、损坏的情况,给补贴。宋朝的百姓不用上保险,一遇到天灾,政府派人主动上门来慰问、抚恤。凡是冻倒、病倒在路边的人,都送去就近的居养院。
皇帝对老百姓的态度给主流社会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直接影响、决定了官员和士人对老百姓的态度。
宋朝的官员和富人,也乐善好施,蔚然成风。通州知州吴遵路,给那些灾区逃荒来的百姓建了上百间草房,拿自己的的薪水买粮食蔬菜,每天供给饭食茶水,生病的给医治……百姓爱戴吴遵路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一样,四十多年后,当地的百姓对吴遵路仍然称颂不已。
《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夏天富人发放解暑药,冰水,散饭的帖子满天飞。《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和《梦粱录》都记载,冬天富人派人沿街发放棉衣被子,把银子铰碎夜间塞到穷人家的门缝里。
大宋王朝的子民,天灾人祸,生老病死都有朝廷管,社会保障高度完善。@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