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中国大陆、港台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多的地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则为其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藏品规模可用宏富形容,仅经《石渠宝笈》诸编着录的珍品就达24件。为庆祝亚洲部成立一百周年而策划的中国书画精品特展分为两期,侧重呈现五代宋元,展出中的第二期将至2016年10月11日结束。
大都会中国古画的收购从加拿大传教士福开森(John Ferguson)1913年担任顾问后即开始,1915年成立远东部(后更名亚洲部)。进入1970年代后,馆藏中国书画出现飞跃,时任大都会董事会主席的狄龙(Douglas Dillion)先生不但成立了购藏中国艺术品的基金会,还聘请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闻担任远东部部长,此间争取到了两大鉴藏家顾洛阜(John M. Crowford, Jr.)和王季迁的数量惊人的收藏。此次展出的王季迁收藏包括传为董源《溪岸图》等,顾洛阜的则有郭熙《树色平远图》、李结《西塞渔社图》、米芾《吴江舟中诗》等。
以下为读者选介二期展览中的十件珍品。
(传)[五代]董源《溪岸图》
907年唐亡后的战乱年代延续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其中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当属以江宁(南京)为都的南唐(937—975)。南唐画家董源所绘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景色,被评“平淡天真,唐无此品”。他与追随者巨然并称“董巨”,成为五代南派山水画的两位巨擘。
《溪岸图》即体现了董源水墨山水着色轻淡、不为奇峭之笔的特点。此图表现山野水滨的隐居环境,崇山峻岭间溪流蜿蜒而下,流泉飞瀑在山麓汇聚,竹篱茅舍后有女仆劳作,前有牧童骑牛,小道上有农夫赶路,岸边水榭中有高士倚栏闲坐,成为后世中国画描绘高隐主题的范本。
此画因年代久远已变暗,却是存世早期中国山水画轴中尺幅最大者。前景绘高树,后衬以扭转山体,开创性的构图为元代的文人画家追仿;而山势的强烈动态则不多见,在明代沈周《庐山高图》中可依稀看到。
上世纪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从收藏家王季迁手中购藏《溪岸图》,此前特举办一场有关此图是否董源真迹的国际研讨会。由于此画曾经徐悲鸿和张大千两位大画家收藏,专家意见分为三种:一种认定为董源真迹;一种持怀疑态度,但认为至少是北宋画作;还有专家指其为张大千伪作。此画的作者虽扑簌迷离,其艺术成就之高却无可置疑。
(传)[北宋]屈鼎《夏山图》卷
五代北宋是山水画的高峰时期,此间名家辈出、作品繁多,技法丰富精湛,笔墨法度谨严,意境清远高旷,画中各种点景人物清晰可辨,将写实与诗意融为一体。
《夏山图》中,一队旅人正向着山寺而行,还有渔樵、高隐等点缀在江水山岭之间。
此画采全景式的平远构图描绘夏季山野,从卷首的远山隐现,转到巍立的崇山峻岭,墨色明润,景物多变,显示出北派山水画家燕文贵的影响。
此画无落款,但流传有绪,最珍贵的是宋徽宗内府的“大观”、“宣和”两枚方印。《宣和画谱》着录有三幅屈鼎《夏山图》,此作被认为是其中之一。
卷首有乾隆御题:
古秀芸芬岁月多,锦题珍重印宣和。
即看与物开生面,浑是临池写擘窠。
如滴夏山常罨翠,欲鸣晴峡渐增波。
高栖百尺轩而敞,试一凭栏快若何。
[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卷
郭熙是11世纪晚期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继承发扬了北派李成画法而备成一家,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郭熙且注重“外师造化”,“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注重表现“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
郭熙曾奉事于神宗、哲宗两帝的画院,早期多严谨精巧、表现山水云气动感的大观式山水(以《早春图》为代表);《树色平远图》属晚年风格:采开阔的平远构图,落笔雄壮简括。
学界猜测此画是赠别即将退休的官场友人之作。开卷由远山野水转入坡陀老树;前景绘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古树数丛似鹿角蟹爪,体现了深秋郊外的孤寂萧疏;卷末有拄杖老人、携琴捧盒的仆夫向冈阜上的凉亭而行——正似仕人聚会、道别老友的佳处。
水上的小舟、飞翔的野凫和归去的山民更为画作增添诗意,实现了让观者“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理想。
[北宋]赵佶(徽宗)《竹禽图》卷
徽宗赵佶(1082—1135)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倡导文艺、书画成就最高的皇帝。
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录》等书,成为研究书画文物的重要史料;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充满盎然富贵之气,《竹禽图》就是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高度写实风格。
不论是从自然中写生,还是呈现诗句意境,徽宗笔下的花鸟在形似之外都重视表现生机与情态。栖于枝上的两只雀鸟以黑漆点睛,更是呼之欲出;竹子的枝叶、棘条只用色敷染而不钩描,崖石画法留有生拙之趣。
此画有“天下一人”花押、“御书”“宣和”印,并有赵孟頫行书题识:“道君聪明天纵,其于绘事尤极神妙。动植之物无不曲尽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为世宝。然蕞尔小禽,蒙圣人所录,抑何幸耶。”
[南宋]米友仁《云山图》卷
米友仁于徽宗宣和四年入掌书学,宋室南渡后官至茶盐公事、工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其精于鉴别,高宗每得书画名迹,均请他鉴定。
米友仁作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古今画鉴》说他“能守家学,作山水清致可掬……小米山水,点缀云烟,草草而成,不失天真风气”。
米氏父子是重内心表达、诗书入画的文人“墨戏”的开创者。此画即为典型的“米氏云山”,用饱含水墨的密集横点——“米点皴”加渲染法表现烟雾弥漫的江南山水,以没骨法画“无根树”,与重写实的北派山水大异其趣。
据鉴定,画幅右段有被裁切的可能,更像是一件手卷的末尾部分。
[宋]佚名,仿李成《寒林策驴图》轴
五代至北宋,虬劲的老树、绵亘的景色都是画家的灵感源泉。五代隐士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形容松树“如君子之德风也”,北宋山水画大师李成笔下荒寒萧瑟的景致,同样意在“兴君子之在野也”(邓椿《画继》评点李成)。
此图借树木枯荣喻自然更替:山石覆盖着白雪,凌云的苍松如君子,与嫩枝和枯树相依。寒林的冷寂是策驴而行的高士的精神写照,行色匆匆的他遁入山林,正是为寻找俗世中失却的道德理想。
《寒林策驴图》诗堂部分有张大千题字,奉为李成真迹,但方闻认为,此画系12世纪仿李成之作,依据是米芾《画史》对原画的描述;高居翰则说此图系张大千伪作。无论如何,此画体现“李郭山水”的人文意蕴是无可否认的。
[元]姚彦卿(廷美)《雪山行旅图》轴
同期展出的后世师承李郭的画作中包括元代姚彦卿(廷美)的《雪山行旅图》:北宋院画以繁茂雄强的大观式山水体现政治开明,这一风格在元代也受到朝廷和南下为官的北方士绅的青睐。不同的是,李郭的皴法和轮廓线精妙多变,此画则笔墨简洁,透出书法意韵。
[南宋]李结《西塞渔社图》卷
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让湖州西塞山闻名于世。在南宋为官的李结(号渔社)则以颇为原始的笔法想像出了自己归隐西塞的画面。
画家将山林从正面加以示意性呈现,如地图一般,加之青绿配色、上斜的地平面和条状建筑,直追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辋川图》——文人归隐题材绘画的早期范式。
此画绘于1170年,14年后,仕途顺遂的李结退居西塞。作画同年,李结即开始请诸位文人挚友为此画题跋。其中,政治家、诗人范成大于1185年以行书题了290余字的长跋,中有“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烦主人买鱼沽酒,倚棹歌之”等语。
此画是南宋画家与诗人合作歌咏田园的唯一传世作品。一个世纪之后的元代文人画中,也可看到类似的合作。
[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卷
元初“遗民”画家钱选与友人赵孟頫等并称为“吴兴八俊”,但在南宋亡后,他并没有和赵孟頫等一样出仕元朝,而是“励志耻作黄金奴,老作画师头雪白”,流连诗酒,隐于绘事。
钱选擅用写生手法表现花果、草虫、蔬菜等平凡题材,加上简单细致的色彩,清新自然且生意盎然。
此卷的“青绿”风格具高度原创性,描绘了书圣王羲之从自然情态——鹅颈的优美动态中了悟书道的传说。梦幻般的意境引人思古,非写实笔法则可看作画家遗世独立态度的表达。
[元]钱选《梨花图》卷
钱选也是最早将诗书画结合在一件作品中的文人画家之一,传世的工笔花鸟中常见其题诗。《梨花图》卷中题:“寂寞阑干泪满枝,洗妆犹带旧风姿。闭门夜雨空愁思,不似金波欲暗时。”
不同于徽宗的《竹雀图》以自然真实为指归,钱选以书法入画勾勒树叶,并以平铺的苍白色彩渲染出疏淡的心绪。柔美的题诗与小楷书体呼应了树叶扭转的慵懒之态,更明确了画面丰富的情感意涵。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