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600年起,自南北朝以后中断了百余年的中日两国官方交往重新恢复,这一年,日本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批遣隋使。至614年的十五年间,中日双方使节往来共五次,应该是相当频繁的。彼时,正是中国的隋朝。
虽然隋朝在历史大舞台上仅仅停留了短短的三十几年,但它在华夏历史上却被视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王朝。它那似乎在漫不经心中上演的一切,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隋朝在完成了天下统一的大业后,承继南北朝时的兴佛、礼佛、敬佛举措,重新大举宏扬佛法,让自周武帝灭佛后处于相对低潮的佛教重新兴盛起来,并使之在唐代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另一方面,隋朝文帝为安定天下,制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可以说,唐朝盛世华章的书写,是与隋朝奠定的基础分不开的。而且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唐朝是隋朝的延伸,基于此,一些史书常将隋朝和唐朝并称为“隋唐”。
日本政局变化与恢复邦交
隋朝统一天下之际,日本政局也发生了变化。推古天王(593年-628年)在位,圣德太子摄政。圣德太子自幼就十分聪慧,早年即受中国文化熏陶,且尊奉佛法,在日本大兴佛教。他摄政后,在推古天王的支持下,进行政治改革,并借用儒学的道德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自然规律理论阐明王权、君主制度的合法性。
603年,日本确立了冠位十二等制度,引用了儒学的五德来区分官阶,冠位十二等表示干支十二属性,乃天地之循序。604年,颁布《宪法十七条》,为何是十七条?这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的说法,阴的极数为八,阳的极数为九,十七乃阴阳之和、天地之道。《宪法十七条》中还广泛地引用了中国的儒学、法家、道家的典故或成语。
当圣德太子了解到隋朝统一了天下,而且国势日益隆盛,是“礼仪之国”时,一改以往的强硬外交政策,开始派遣隋使前往中国,恢复邦交。
《隋书‧倭国传》曾记载了公元600年日本遣隋使与隋文帝的对话。日本使者向隋文帝介绍说日本天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亮就开始处理朝政,太阳一出来就停止工作,交给“弟弟太阳”。隋文帝表示“这没有什么道理”,训令改变这种做法。不过,日本使者是否回国后转达了训令,没有人知道,但关于隋文帝“重兴佛法”等,使者一定回国做了汇报。
隋炀帝大度应对日本的“无礼”
随着日本的发展,圣德太子开始谋求与隋朝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不过,对于中国而言,日本的遣隋使依旧被视为“贡使”,双方的“碰撞”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607年,圣德太子派遣与天王有血缘关系的豪族小野妹子、汉族归化人后裔鞍作福利为第二批遣隋使,带着数十名僧侣前往中国,并向大隋递交国书。随团的数十名僧人,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来学习佛法。
此次日本遣隋使递交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显然,曾经仰视、尊崇、请封的“日出处”的日本天王开始渴望与“日没处”的中国皇帝平起平坐。《隋书‧倭国传》记载,隋炀帝看到这样的国书很不高兴,但他只是命令鸿胪卿:“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就是以后不要把这样无礼的国书给他看,但是对于日本使团仍热情接待。按照日本学者的考证,虚荣心极强的隋炀帝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采用了“宽容”的态度,大概原因一方面是小野妹子解释在日本没有一人长于文章,因而难免言不尽意;另外一方面是隋炀帝对于经百余年未来朝见的日本能够在自己临朝时主动前来朝见,还是非常满意的,因此选派使节回访。
大隋使团回访受隆重欢迎
608年,大隋使者裴世清率团共十三人携带隋炀帝赏赐的礼物,跟随日本使团回访日本。两团成员在山东半岛乘船,入南海,前往日本。根据《隋书》和《日本书记》记载,中国使团受到了日本朝廷的热情欢迎。为了表示与隋朝交往的诚意,日本官方专门择地建造新馆,隆重接待使团。在隋使裴世清率团到达后,有官员专程去九州迎接;隋使前往新馆时,更有多名大和国高级官员乘彩船30艘陪伴同行。登陆后,一路上数百人的仪仗队敲锣打鼓,热烈欢迎。隋使前往倭国都城时,又有高级官员率领的、由75匹五彩装饰的马匹组成的欢迎队伍前来迎接;最后,执政的圣德太子以下文武百官皆锦衣玉冠、穿戴一新,列队相迎,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不过,让圣德太子等感到不快的是,在隋炀帝的诏书中,隋炀帝并未以君主之礼对待日本,而是仍然以“皇帝问倭王”这种居高临下的口气看待倭国,并对其能够“远修朝贡”表示赞许。这可能是《日本书记》中将“倭王”改为“天王”的原因。但圣德太子并不想因小失大,而是继续设宴欢迎隋朝使团,并任命小野妹子为大使、吉世雄为小使,鞍作福利为通事,护送隋朝使团回国。
而从第二次派使团前往中国含有相当比例的留学人员后,日本此后派的每一个使团,都包含有留学人员,他们根据各自的学习任务,分散到各个领域,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学以及宗教哲学等。他们的学习时间都很长,有的竟长达二三十年,直至充分掌握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后才回国,而他们在大化改新及律令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再“无礼”被隐匿不报
608年九月,小野妹子一行护送隋朝使团回国,同时作为代表第三次出使中国。第三次遣隋使的阵容比前两次更强大:增加了汉学修养深厚的吉世雄为小使,另外有四名留学生和四名学问僧。
在608年底或609年初,使团到达了隋朝的都城长安。《隋书》中仅有“使者随清来贡方物”之语。《日本书记》则载有日本天王致隋炀帝的国书,其中用的是“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虽说与上次所言不同,但渴求平等的态度跃然纸上。也许是隋朝官员认为此语“无礼”,该国书并没有上奏给隋炀帝,因此日本使团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小野妹子在将留学生等安顿好后,于609年九月回到日本,通事鞍作福留而未归。
614年,日本再派遣隋使犬上君御田锹、矢田部造前往中国。此时的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中。
小结
在隋朝存在的短短三十年里,日本朝廷先后四次派出了使节团和留学生,其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隋朝之后的唐朝,日本派往中国的使团和留学生也更多。派遣隋使和留学生除了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还可以学习中国的制度、佛法等各个方面,同时,隋朝的典章文物等也直接或间接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飞鸟文化的形成。飞鸟文化的核心是佛教。前文说过,圣德太子笃信佛教,而隋朝则大兴佛教,日本在佛经、佛寺等方面深受南北朝和隋朝影响。
此外,日本留学生通过在中国的长期学习,返国后,纷纷要求仿效中国,实行变革,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化改新等变革。而中国对日本的巨大影响在随后走来的唐朝中更为彰显。@#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