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成祖得天下后,选拔了一批亲信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对待功臣和追随自己的,他采取与明太祖不同的做法,即善待他们,并且只要是自己选中的就用人不疑。他曾对群臣说:“君臣不能保全者,常始于不相信。苟不相信,即父子将为秦越,况君臣乎!吾于诸功臣,报之厚而待之诚,常见其善,不见其不善,惟其才而任之,保功用人,可以两得。”如御史曾弹劾西宁侯宋晟专权,不经报告就处理事情,成祖就对御史说:“任人不专能办成事情吗?况且一个大将远在边关,怎么能要求他事事都根据朝廷的旨意呢?”为此,成祖还特意下了一道敕令,让宋晟便宜行事。
对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和辅佐自己的功臣,成祖也是论功封赏。如其藩邸旧属丘福,在战争中都冲在最前面,履立战功,但却从不争功。朱棣即位后,丘福列功臣第一,封淇国公;朱棣手下的另一员猛将朱能,封为成国公,等等。除了封官加爵外,还赏赐银两等。
功劳非常大的道衍,成祖授之以僧录司左善世之职,永乐二年,又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成祖和他谈话时,不直接叫他的名字,而是称呼“少师”。不过,道衍最终没有还俗,而是在永乐五年(1407年)时选择隐退,永乐十六年圆寂。
重用建文旧臣
当时朝廷中还有一些建文帝时的旧臣,他们虽然归顺了成祖,但做事战战兢兢,顾虑重重。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成祖下令让解缙等整理建文帝时诸臣的奏章时,只留下有关国计民生的,其余的全部销毁,并说:“……我不是讨厌那些尽心于建文的人,只是讨厌那些诱导建文变坏祖宗规法的人。以前你们是他的大臣,就应该忠于他;今天事我,就应该忠于我,不必曲自隐蔽。”
一些能干的建文帝旧臣还受到了重用,除了解缙,还有蹇义和夏原吉等人。蹇义因大胆直言,被官升左侍郎,后进尚书。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巡狩北京时,让他辅皇太子监国。当时,因他谙熟朝廷典章制度,通达礼仪,故国家军政大事均倚办于他。因为很得成祖的信任,成祖数度命他兼理其它部事,虽职务众多,亦能应付自如。夏原吉也是一位为政事尽心尽力,大公无私之人,也受到了重用。
曾有人说黄福乃是建文时旧臣,不宜重用,成祖却说:“君臣相处,在于以诚相待,不可存疑。帝王能以诚相待则臣者乐于尽力,如果存疑则为臣者力图免责,谁肯尽心?”
人尽其才
成祖还三令五申地告诫吏部(任免官吏的机构)官员,要把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并指示吏部官员对人才要做到“人尽其才”,即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有才能。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此外,还要重视人的德行。成祖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君子敢直言,不怕丢官丢命,因为他是为国家着想;小人阿谀奉承,只想升官发财,因为他是为一己私利着想。”
为了把各地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朱棣诏令对全国各州县的官吏进行考核,以9年期限为满考核,对那些在满考核中政绩卓著的官吏除嘉奖之外,都留在京城六部中任职。
礼遇大臣
成祖还时常礼遇大臣。一次翰林院侍读学士武周文外放做官前来辞行,成祖赐坐与他交谈很长时间,还赐予酒馔和行资。侍读胡广说:“陛下对待儒臣,进退之际恩礼都兼备,儒道感到非常光荣。”成祖笑着说:“朕用儒道治天下,怎么能不礼遇儒者?致远必重良马,粒食必重良农,亦各资其用耳。”
此外,北方冬天严寒,为了不让北京行宫内的群臣受冻,永乐七年,成祖巡视北京时,决定早朝完毕,大臣们可以待在右顺门内的便殿,有事奏报的官员可以依次入奏,无事者可以自去处理政务。
宽严相济
而对于一些官员的错误和罪行,成祖也非常宽宏大量。如对官吏文书中出现的文字错误,成祖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案牍烦劳,有过错是难免的,只要不是欺瞒,就可以不追究。再如都督程达犯了罪,成祖让其随西平侯沐晟立功自赎。他对侍臣说:“君子的处理之道是对于罪大恶极的绝不宽恕,对于小善也绝不忽视。作为人,谁能无过呢?重视小过而忽视大善,那会使善良的人懈怠。重视小的才能而免除大的罪恶,那会使恶人更加放纵。因此对于恶之难容者,要不考虑其才能;有可使用的,可以忽略其过错。这样做的话,善恶都不会偏离。”
成祖还曾经与侍臣谈论刑赏,侍臣说:“古人认为赏人以官,不如赏人以财。”成祖却认为,这两种作法都没有尽善。如果君王一心爱民,则二者都要重视。要知道财物来自老百姓的辛劳,一定不肯轻易给予;知道官吏是老百姓所养,一定不肯轻易授予。
在明成祖成功的吏治下,各级官员基本都能各司其职,勤于政事,行政效率也比较高,并且出现了一批治国能臣和廉洁的官吏,而这也是明成祖实现其文治武功,带来太平盛世的重要原因。@*
点阅【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