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二十九岁开始编写《国榷》。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参考书,他只得忍辱到处求人,有时为了收集一点有用的资料,往往要带着铺盖和食物跑一百多里路。经过二十七年的艰苦奋斗,《国榷》初稿编写成了。这部初稿修改六次,长达五百多万字。
不幸的是,初稿还没出版,却在一个深夜,被人偷走了。这对谈迁来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二十七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肝胆欲裂,痛哭不已。
然而,沉重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谈迁立志著书的志向,他想:书稿是没有了,可人还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继续写下去。于是,他揩干了泪水,又重新拿起笔,从头写起。
可是,这次写《国榷》不比上次了,人上了年记,行走不便,记忆衰退,加之体弱多病。但谈迁不惧怕困难,仍然挥笔不止,东走西奔。在由南方至北京的千里道上,他为了调查研究,收集材料,核对事实,处处留心,连一块残碑也不放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又经过了八、九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这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六十五岁的老人了。
(以上均据清代《渊鉴类涵》)@*#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