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抗日领袖蒋介石》前言——探寻真实的蒋介石

《抗日领袖蒋介石》连载(4)行宪总统

作者:袁定华
font print 人气: 1225
【字号】    
   标签: tags:

(八)制订宪法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国浴血抗战八年,最终取得胜利。蒋介石满怀喜悦,加快民主建国的步伐。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一月,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藉以商讨国家由战时渡到平时,由抗战进到建国的基本方案。会议决定,以和平建国纲领为基本中心,努力促成国民大会如期召开。

政治协商会议议定成立宪草审议委员会,推举民主社会党领袖,法学大家张君劢先生为执笔人,对《五五宪草》进行修订,然后提交“国民大会”审议。张君劢以他严谨的治学风范,于同年完成对《五五宪草》的修订,是为《政协宪草》。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蒋公在会上提出五项使命:

1、争取抗战胜利,
2、促进国际合作,
3、贯彻民族主义,
4、完成民主宪政,
5、提高人民生活。

同时强调:和平建国在于“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的成功。

蒋中正书法。(网络图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一月,国民大会制宪大会在南京召开,以《政协宪草》为基础,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十二月二十五日三读通过。蒋公在国民大会制宪大会闭幕致词中满怀喜悦地说道:

“今天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议决宪法实施日期及准备程序,中正代表国民政府敬谨接受。诚如刚才大会主席吴先生所说,此次宪法的制定,足使我们 国父五十二年来领导革命所牺牲的先烈以及抗战阵亡军民的英灵得安慰。国民政府必当遵照大会决定的程序,一一施行。深望我全体代表,协助国民政府,领导全国民众,共同一致拥护这一部宪法,实行这一部宪法,使我们中国成为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的新中国。

从今天起,国民政府得偿其还政于民的夙愿,代表诸君开创了中国宪政之治的初基,实在值得全国同胞的庆幸。中正谨代表政府庆祝大会成功,并祝各位代表及全国同胞的康乐。”

一年后生效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民主宪政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由于蒋公坚持不懈,呕心沥血的努力,在艰难的行进中所迈出的划时代的一步,中华民国从此进入宪政时代。

(九)行宪总统

《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华民国的根本法,拥有最高位阶的法律权力。其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经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议决通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一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

依照《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宪法公布后,国民政府应依照宪法之规定,于三个月内制定并公布关于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之法律。又规定,依照本宪法产生之国民大会代表、首届立法委员与监察委员之选举,应于各有关选举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之。
国民政府遵照《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如期完成国民大会一切准备事项,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在南京举行中华民国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组建行宪首届中华民国政府。

蒋中正当选中华民国行宪首任大总统,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立法院集会,选举孙科为立法院院长;监察院集会,选举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新总统蒋中正召集行政院,任命翁文灏为院长。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组建,国民政府走入历史。与此同时,国民参政会结束运作。

上述史实表明:在整个抗日卫国战争期间,蒋介石始终是一手抓抗战,一手抓建国,烽火八年抗战胜利,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蒋公所做首件大事就是政治协商、制定宪法、召开国民大会,组建行宪首届中华民国政府,遵行宪法,还政于民。

由此可见:蒋介石并非是一位一心想要实行独裁专制的政治人物,所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以调侃的口吻讥笑蒋介石是“独裁无胆,民主无量”者,可谓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蒋公介石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三民主义的第一代传人,在中华大地实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实现民主宪政,是他的最高理想,更是他终生的追求。我们从史实的角度审视蒋介石治国理政的观念,可知他注重民权,追求民主,怎说“民主无量”!他推崇宪政,不思独裁,又何来“独裁无胆”呢?说蒋介石是“独裁无胆,民主无量”,不过信口雌黄而已。

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华民国,蒋公介石建成了迈进宪政时代的中华民国。

尽管因内战烽火,中华民国迁都台湾,但蒋公矢志行宪的初衷不改,蒋经国子承父志,最终解除戒严,解除党禁,解除报禁,实行政党和平竞争政治,总统直接民选,完全实现了蒋公的终生宏愿。

(十)舍我其谁

中华民国在大陆三十八年,到台湾又戒严三十八年,蒋介石连任五任总统,人们会说他贪恋权位,专制独裁。然而,如果你能平心静气,用自己未被污染、毒化、仍是充满人性的思想,根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错综复杂的多重斗争,进行一番深入地思考,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对国事只知其一,不思其二,只观其表,不察其里的片面看法。蒋介石其所以如此行事,是因为他认为,只有他才能忠实地承继国父四十年未竟之事业,按照孙中山先生制定的建国大纲,将中华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国家,这是中华民族赋予的一种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一副重担,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蒋公深知,自己意志若稍不坚定,国父所创建的中华民国之政柄将会落入邪灵之手,什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民主宪政,自由平等,等等等等,都将化为泡影。蒋公认为,坚定不移高举三民主义大旗,一心一意地建设中华民国之大任谁能担承?环顾神州大地,四万万五千万华夏骨肉同胞,人海茫茫,舍我其谁?

(十一)谦恭礼让

蒋公从政一生,既具有“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的刚毅性格,亦具有谦恭卑让的修养操守。以下几件零散的往事,可资窥见蒋公谦恭卑让修养操守之一斑:

1、胡适与蒋介石。人称他们是一对“貌合神离”的诤友,因为胡适在数十年里,对蒋介石的治国理政,多有批评,有时还相当尖锐。比如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后,推行训政,强调“党治”。胡适则发表文章要求保障人权,保证自由,矛头直指国民党及孙中山,他宣称:“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批评国民党与孙中山的自由。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党与孙中山?”
一九五一年,胡适从美国写了一封长达四千余字的信致蒋介石,着重分析和批评国民党自身失败的原因,特别指出“中山先生的联俄容共政策,乃是引狼入室”。蒋介石对胡适如此尖锐的批评,既没有追究,也没有反驳,反而对胡适更加尊重。

民国五十一年(1962)三月,胡适在台湾病逝,蒋介石亲去灵堂悼祭,并撰写挽胡适之院长联一副,表示对这位诤友的哀悼与历史定位,联曰: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随后又送去挽额,上书“智德兼隆”四个大字,彰显胡适先生的智慧与品德。可见蒋公对胡适关于国事与自己的批评与指责是乐意接纳的。

2、从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二十二年中,为了国家统一,党内团结,有利于国民革命事业的发展,蒋介石曾五次辞职引退,可见蒋公并非一个贪位嗜权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不因对自己的冒犯冲撞而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治对方以罪。

(1)典型事例是张学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劫持扣押国家元首蒋介石。事变虽和平解决,但在任何国家,军人犯上作乱,都要送交军事法庭审判,像张学良那样的罪行必死无疑。蒋公念及张学良东北易帜,尊奉三民主义,服从中央政府之功,则处置以“读书修性,忏悔思过”而已,此可见蒋公为人之大度。

(2)许之远先生在《还原抹黑的蒋介石与他真实的人生》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两件事:
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台湾的我们两广的立、监委、国大代组织了一个联谊会,许先生担任秘书长,一次杯酒言欢,许先生压低声音问薛岳将军:我们两广的将领如陈济棠、张发奎、李宗仁、白崇禧等包括你老都反过蒋;你们有的还来台定居;但都没有“出事”!薛说:怎只是这几个两广人,外省的也很多,如阎锡山,何应钦,都在台湾。蒋先生的气量恢宏,绝不是抹黑那样的小人。

之二:许先生有一位历史老师李定一,在台大时上他的中国近代史;他曾在课室引用统战的笑话,戏称蒋公是上海的瘪三,在那个戒严的年代,这个玩笑开大了,张群主张一定要严办。但蒋先生认为李老师是无心之失,不应严办,没有采纳张群的意见。

(十二)爱人以德

1、史迪威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到中国来,本是给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做参谋长的,但在军力使用、军用物资调配、军事行动方面,史迪威对蒋介石是不支持,不配合,自作主张,另搞一套,总是处处不合作。最后不得不请罗斯福将他调回,另派魏德迈来中国工作。
一九四五十月史迪威被召回国,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因患胃癌并转移到肝部,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蒋介石在与史迪威相处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尽管在诸多事情上虽说常常呈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令人困扰不休,但对史迪威所做有益的事情,仍然是心存感激。当蒋公获知史迪威将军因癌症病逝故土时,遂撰写挽联一副相赠,以示哀悼与尊敬。联曰:
危难仗匡扶,荡扫倭氛,帷幄谋谟资擘划;
交期存久远,忽传噩耗,海天风雨吊英灵。

2、一九二六年七月,蒋介石率师北伐,吴佩孚是北伐主要对像之一。在战场上,蒋、吴二人是兵戎相见的政治对手。

日寇侵华期间,北平陷落后,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门劝降吴佩孚,吴佩孚骂道:“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前来拜会吴佩孚。吴氏坦率表示:“尔等就商于我,首须急速撤兵;次则将所有占据地方之军政、财政,及一切行政交还,顾问、指导官必须取消,经济统制亦应立即解除。我为主,日为客;我发命令,日本人亦当极端服从。能如是,自可建议政府,恢复和平”。

在沦陷的北平,无论日本人和汉奸们怎样利诱威逼,吴佩孚都不改其志。为明志,他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吴佩孚因牙疾病逝于北平。

蒋介石得知吴佩孚病逝消息,深感惋惜,遂于十二月六日发去唁电、挽联,表示哀悼与敬仰,唁电云:

“顷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竟致不起,噩耗传来,殊深怆悼。溯自寇患凭陵,于兹八载,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鼓簧,迄今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钦崇,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除请政府优颁饰终令典,以彰明德外,务希善体遗志,节哀顺变!”(《蒋介石文集•别录•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挽联云:
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
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3、日本法西斯征调国人,从军出征侵略中国,儿子丈夫战死异乡,父母妻子望子望夫而一无所知,其精神上的煎熬,令人同情。蒋公介石在“抗战建国周年纪念告日本国民书”中遥向日本全体国民诸君略致拳拳之微意,饱含恻隐之心告诉日本国人,在侵略战争中“诸君几多之兄弟子侄,已变大陆之鬼?几多之国中少妇,已作未亡之人?几多之幼小儿女,已成无告之孤?诸君所得于战争者究何在?……贵国暴戾之军部,不仅为中国之敌人,实亦日本国民诸君之公敌。中国自抗战至今,祇认日本之军阀为敌,不以日本国民诸君为敌。中国军民对于爱好和平而深受军阀压迫之诸君,始终认为利害共同之良友,而怀挟满腔之热情与期待,深望诸君及早省察两国安危之至计,团结一致,反对强暴军部之一切施为,发挥贵国国民正义之意志与力量,促使变更侵略政策,恢复和平秩序,实现中日相互之亲睦,奠定东亚永久之和平。此则不仅诸君之所以救国,亦即所以自救,且以救一般在华被军阀驱使而走告无门求死不得之战场中之子弟也。祸福存亡,系于诸君国民之全体,幸抉择焉。”

蒋公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作为被侵略国率部奋起抗敌的最高统帅,既爱本国人民,本国人民正在受苦受难中;又爱敌国人民,敌国人民正在无奈无辜中,真真难能可贵。爱人以德,莫过于此。于此尽显蒋公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圣贤者的气度、胸怀以及不同凡响的人生境界!

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天皇裕仁是罪魁祸首,日军大本营的每一步侵略计划与行动,都是经过天皇认可与首肯的,因此对整个战争的责任他无可推脱。二战结束前夕,西方有意在战后把裕仁废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开罗会议中,罗斯福曾经为废除日本皇室一事,征求蒋委员长的意见。蒋委员长说:这次对日战争的祸首,为他们几个军阀,至于日本国体问题,应留待战后让日本人民自己解决。这是当时四强对裕仁之去留所作的最初磋商,也是后来裕仁逃过一劫的最后依据。蒋公“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的为人处世风格,令西方政界人士暗自敬佩。

(十三)时代名人

创建于1923年的《时代周刊》,简称《时代》。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导。它报导、阐述和解释影响亚洲乃至全球人们生活的所有事件。

《时代》有美国国内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各版内容基本相同。占据着巨大的国际市场,成为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

蒋介石,作为二十世纪的国际风云人物,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五五年,二十八年间,曾先后十次登上《时代》的封面。

二十八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有余,时间跨度可谓之大矣。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内,能十次登上《时代》封面者不知还有几人?蒋公当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十四)名垂万世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这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一九六一年给蒋经国题写的条幅。此14字真言,其后成为蒋经国的座右铭。当时蒋公介石正健在理事,这14个字不仅仅只是蒋经国的座右铭,也正是蒋公的心声。父子传承,孜孜以求,在台湾一省,一边进行经济开发,一边继续进行民主宪政的建设,不仅将台湾建成一个为当今世人交口称赞的宝岛,更将台湾建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模范省,示范全国,只待推广。

蒋公中正,一八八七年,出生于浙江省奉化溪口镇,一九七五年病逝于台湾省中华民国国都台北市,享年八十八岁,纵览蒋公的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的一生;备受争议的一生;遭人抹黑的一生;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台湾著名学者、政治家秦孝仪先生自一九四五年(时年24岁)开始,工作在蒋公身旁,直至蒋公病逝,长达三十年之久,对蒋公的人生经历,政治追求,行事风格,道德修养,事业功勋,历史贡献,认识感悟至深,在《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序》中,用127个字精辟而准确的概括了蒋公的一生:

“夫有其德者,未必有其言,有其言者未必有其功,三者备矣,又未必有其位与有其寿,并德功言于一途,合齿德爵于一尊,旷览瀛寰,盖无与俦。孝仪幸获亲见述作之美之富,又躬承编校之役,但觉蟠天际地(1),经纬万端,义理昭融,教戒深切,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将同尧典(2)禹谟(3),周情孔思(4),长存于天壤之间,敢懿(5)告乎万世。”

注:
1、蟠天际地:谓从天到地无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气势博大。语本《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成玄英疏:“下蟠薄于厚地,上际逮于玄天。”
2、尧典:《尚书》篇目之一,记载了唐尧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尧的重要资料。
3、禹谟:大禹治国的方略。
4、周情孔思:周, 周公; 孔,孔子。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中华民族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出处:唐•李汉《韩昌黎集序》:“日光玉洁,周情孔思。”
5、懿:美好。多指德行。

(未完待续)

——转自《黄花岗杂志》第五十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是抗日胜利70周年,大陆决定举行纪念阅兵式,邀请反法西斯同盟国代表参加,据 说俄罗斯总统普亭也在受邀之列,可谓洋洋大观盛况空前。可是名为“抗日胜利纪念”却唯独不邀请全面领导抗日并付出最大牺牲的国民政府参加,还指使御用学者再次重弹“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谎言。中共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纪念活动,却罔顾史实,只为一党之私任性胡为,不由得使人们对此次阅兵的目的生疑?
  •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历时一十四年的抗日卫国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抗击夷狄入侵的绝续存亡之战,中华儿女以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浴血奋战八年,打败入侵强敌,树立起中华民国之国威,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
  • “七•七卢沟桥事变”,打断了中华民国十年黄金建设的步伐,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就卢沟桥事变发表谈话,告诫国人,我们面对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了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就是这个道理。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十九日,在五全大会上蒋介石就“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外交策略曾强调: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个人牺牲事小,国家牺牲事大;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争取和平最大之努力,以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但国际演变,以不断绝我们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不侵犯我国主权为最高原则。但凡国际演变发展到侵犯我主权,断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便是我中华民国忍耐之极限,更是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 此时的北京正在严阵以待,以迎接9月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而媒体也开始进入营造气氛阶段,一一披露与阅兵式相关的内幕,其中就包括阅兵徒步方队。据报,该方队包括三军仪仗队和10个中共所谓的“英模部队方队”,即“狼牙山五壮士、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战、夜袭阳明堡”等方队。这一方队不仅透出了中共的尴尬,也从侧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到底谁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每日为读者梳理翻墙必看的重点新闻:
  • 十四年烽火硝烟,浴血拼杀的抗日卫国战争,感天动地,鬼泣神惊,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已成历史;作为抗日领袖的蒋介石业已作古,成为一位渐行远去的历史人物。在抗日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面对这位现代史上争议巨大的蒋中正,理所当然,后人应该进行一番公正的反思。
  • 编者按:辛灏年先生于2015年7月18日、26日分别在芝加哥和纽约做了题为《国共抗日战略对比》的上下两场讲演,本网特此刊发听写文本(为突出主题,开场白在此略去),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并揭露中共罪恶。限于时间,未经辛灏年校阅。主标题为编者所加。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每日为读者梳理翻墙必看的重点新闻:
  • 中共长期掩盖、扭曲抗战的历史,备受外界嘲讽。在9月3日大阅兵前夕,中华民国前行政院长、国防部长郝柏村对海外媒体表示,中共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的贡献只有区区5%,这还是很客气的说法。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是由蔚蓝的大海“连结”起来的两个邻邦。那浩淼无垠碧浪腾空的沧海,阅历了多少荡气回肠的人生岁月,历史烟尘?古往今来,蕴涵着几许中日之间难以理清的历史往事?中日两国开始交往的日子实在是太遥远太遥远了,遥远到谁也无法说清的时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