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为人莫欺心 报应警世人(4)

存善心行善事 改命诸事顺遂

作者:云浩
font print 人气: 90506
【字号】    
   标签: tags: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学,又精通武艺,参加童子考试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归。知府张化鹏喜欢他的才学,特拔举他文试第一,他又去应武试,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认为他入京城学校不成问题。

会试来临,李斌如领试卷入考场对号就座,那天正逢下大雨,他穿着带钉子的鞋,把卷子放在案子上,就低头穿袜子,谁知抬起头却不见了卷子,原来试卷掉落地上, 他不晓得就在急转身寻找时不小心把卷子踩到脚下,卷子被钉鞋踩成碎纸。

他哭着禀告主考官,因没有换卷子的先例,所以被赶出了考场。后来又去参加武艺考试,又因为马蹶落地伤了腰,不能入院考试。先前在府中考得的两个文武第一都没了用处,从此贫苦潦倒。

亲朋好友见状,为他找了个教学的差事,他背着书去那个村庄教学。夜里山洪下来,村庄被山洪冲毁,他的行李书籍也被冲没,只身逃脱性命,回到贫穷的家中。这时张化鹏已升任广东运司,李斌如便跋山涉水来到广州求见他,不巧张家有丧事,已返故乡数日。

他追至中途见到张化鹏,张化鹏很同情他的遭遇,说道:“你怎么贫寒到这种程度,我现在守孝期内,不能举荐你,我长子现在杭州作官,幕府缺少人手。我写封信你带着去找他,以你的才学,是可以暂时在杭州安身的。”李斌如持信赶到杭州,张化鹏之子正病危,已不能看他父亲的信,数日后就病故了。

李斌如举目无亲,贫困交加,想到怎么这么多倒霉事都落到自己头上,正走投无路之际,忽然见到来了一位长胡子白眉毛的长者,于是向他哭诉自己的生平:“……为什么我无大过,而屡遭大难,偏偏就让我遇上这么多的厄运呢?”

长者说:“上天仁爱哪有偏袒,现今福禄寿全者都是前世或以前行善积德而来,而饥寒落魄者也是前世或以前所造的业障所致。你今天虽然没有罪过,但是你前生曾有恶行,自恃能言善辩,四处钻营,从不顾及他人的困苦感受,一味坑蒙赖骗,自以为得计,想不到有今日的悲伤,这就是人们说的‘报应’啊!

若你今生诸多厄运还不足以偿还前生的孽债,那么来世还要继续受罪,只有当下醒悟,从现在起存善心,行善事,读好书,做好人,忏悔改过才能趋吉避凶。”

李斌如听完此番劝诫,幡然大悟,从此以后遵循劝告,积德行善,助人济人,后来果然中了进士,诸事顺遂。正是:“见善则迁由自主,转祸为福亦随时。光阴闪电易消逝,及早向善莫稍迟!”(全文完)

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例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之推,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的典范。
  • 祸临恶人,吉神佑君子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仁、义、礼、智、信”,仁居首。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仁人的呢?
  • 忍,是修身处世的“法宝”。孔子曾告诫子路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现在人们也常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忍不是无原则的顺从,也不是懦弱的表现。往往有德有志的人,才能够容人所不能容。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