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楹联
什么是“真”?“真”的内涵是什么?还是让我们从汉字中寻找启示吧︰
真,甲骨文是人在鼎(大型烹煮器)上形,表示道家“安鼎设炉”修炼以返本归元而修成得道(飞升)之意,即修成“真人”。隶变以后写作“真”,尚显其意。后俗或讹写作“真”,遂失其意。
本来历史上一直使用正体“真”,现在两岸却都用了不知所云的俗体“真”。
所以,“真”的本义是指道家所修成的真人。如《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金奏迎真,琼宫展盛。”道家所修成的真人,也称为仙人。如《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还有人们常说的“得道成仙”等。
那么“真人”是什么概念?为什么修炼得道以后称为“真人”呢?
按照修炼界的说法,人的真正生命是元神,世俗中叫作灵魂。人的元神是在高层空间中产生的,后来因为不符合那层空间的标凖要求了,逐渐地就掉到人类的这层空间,投胎以后得到一个人体,成为世上的人。
人类空间中的肉体,只不过是灵魂在这个空间中正常存在时的一个载体,等到阳寿终了,扔掉肉体,灵魂另归他处。修炼的人,如果修炼成功,就返回上界,或叫天国,或叫天堂。不修炼的常人一般的就进入六道轮回,作恶多端的则下地狱。
修炼返回的是本我的生命,道家就将之称为“真人”。可见,这个“真”表达的是“本元、本质”这样的意蕴,所以后来“真”就引申出“本原、本质”之类的含义。如《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及人们常说的“返璞归真”和修炼界所说的“返本归真”等等。
由此又引申出“事物的原样”这样的含义。如杜甫〈天育骠骑歌〉:“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还有人们日常所说的“失真”等。
进而引申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之类的含义,也就是“真假”、“真伪”的“真”。如《六韬.文韬.举贤》:“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鬼谷子.反应》:“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及《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还有人们常说的:千真万确、货真价实、真实、真诚、真理、真正等。
又引申出“确切、清楚”这样的用法。如唐.齐己〈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以及人们常说的“看得真真切切”等。还有“确实、实在”这样的用法。如:时间过得真快、真美、真好等。
可见,“真”的所有含义,都是对“本元、本质”的概念从不同层面、角度的表达。相应的,非“本元、本质”、背离“本元、本质”,则是“假”与“伪”,不论其外在的表现如何。这是区别与判断真假、真伪的不二标凖。
人的肉体驻世的过程,是一个物质与能量交换与循环的过程。人体对物质与能量的需要,构成人欲望的基础;人体与外界的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循环,则构成人类的情的基础,世俗中的人就这样被欲望与情左右着。
可是,人类空间的物质是不稳定的,生命体的存在尤其如此,人类的生命算是长的,也不过百年,生老病死,转瞬即逝,即如释迦牟尼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肉体对于人来说其实不“真”,百年之后都得扔掉,而化为土灰。
但在这个不“真”的过程中,灵魂(元神)却被欲望与情左右着而不断被污染,以致沉沦。但总有人不甘,所以要进行自救,要返回生天(元神产生的地方),其中道家所走的路径就是“返本归真”,最终修成真人。
“返本归真”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去除掉元神污染的过程,表现为“修”;也是生命升华与精纯的过程,表现为“炼”。所以后文我们要探讨“修”与“炼”的涵义。@*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吴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