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简化字损害中华文化传承与中华民族统一的主因
中华文化经历过两次大灾难,一次是两千多年前暴秦的“书同文”与“焚书坑儒”;一次是近代百年来的“白话文”运动、“简化字”与“文化大革命”。
秦灭六国得天下,一废延续了二千余年的天子分封制,强力推行全国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制。治国方略,抛弃三代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抚万民的“王道”,实行法家“权制断于君则威”、“强国弱民”、“刑用于将过”的“霸道”。
为稳固皇权,推行秦政,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杜绝一切传统价值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进行思想控制,乃有“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书同文”之举,强制推行秦地文字的“简化版”--小篆,一举废掉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惯用的“古文”,以及消灭传统价值的载体--“书”与“儒生”的“焚书坑儒”之恶政,使正传百家著作与硕儒毁于一旦。
如果说“书同文”的小篆有其一定现实必要性,那么其与“焚书坑儒”的恶政交互作用,后果则是灾难性--使正传古文字几近断绝。
所以两汉文人只识“今文”(隶书),对于从孔宅夹壁中所得的用“古文”书写的儒家经籍,竟以为是“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因有两汉之际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而其时着《说文解字》的许慎,翻遍皇室的所有藏书,所能见到的系统古文字,也只有古文字的简省版小篆了。
幸汉初齐鲁儒生,凭记忆用隶书默写出儒家的主要经典,乃得《易》、《诗》、《书》、《礼》、《春秋》五经的再度传世。但错讹遗漏,在所难免,是为遗憾。
小篆虽然是秦大篆的省改,颇多讹误之处,但毕竟是古传文字的系统继承,经隶变,其形体构造基本定型,下传两千余载,再无大的变化,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纽带。
当历史走到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相交之际,在西方科技文明的强势冲击下,中华固有文化的自豪感被打破,中华文化与汉字的命运又一次走到转折关口。
面对当时社会的内忧外患,一些激进的思想家、知识分子把中国引上一条民族文化与人性自我否定的所谓发展之路,出现“废孔学”、“废汉字”的激烈主张与做法;引进反传统、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发起反传统、全盘西化的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由此全面开启延续百年的白话文与汉字改革运动。
日语化的白话文运动(中国原本有白话文,《红楼梦》就是用白话写成)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配合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发布的《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由时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推动)的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及同年10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大学令》第22条关于废除将经学列为基本科目之一,而将之分解归于文学、史学、哲学门下的规定,儒家文化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被彻底颠覆。
配合“新文化运动”推动的“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全盘西化的思潮;“白话文”使传承数千年的汉语书面语成了“古文”,使中华文化成了“传统文化”。
“白话文”成功的同时,也为难度颇大的“汉字改革”运动注入一针强心剂。如果不是因为随后爆发的持续八年的中日战争,以及接踵而至的四年国内战争,汉字改革运动可能在民国时期就会初结涩果。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很快就发生,虽饱经战乱,难度颇大的“汉字改革”,却仍在中共建政后短短五、六年时间内,就草草结出歪果--1956年大陆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白话文使古代汉语书面语成“古文”,简化字则使记录“古文”、传承稳定两千多年的正体汉字成“繁体字”。先前引进的反传统、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又在1966年大陆恶性发作,导致传统文化、文物典籍、知识分子遭受十年浩劫。
疯狂的十年文革,经过几乎人手一册的简化字版《毛选》的洗脑,也同时使简化字深入大陆知识分子、民众的骨髓,而被称为“繁体字”的传统正体汉字,则成反动与落后的产物。
从此,学习使用简化字的大陆人,对“繁体字”及其所记载的历史、文化,产生深深的隔膜。对于现今大陆普通知识分子来说,如果不经翻译,不经注释,没有师友的指导,民国以前的书籍、文字,已经难以通晓与流畅地诵读。
一个典型事件,对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大陆文科最高学府北京大学1998年百年校庆时,发行一套百枚限额版藏书票“百年书签”(北大出版社),印制精美,成为海内外校友争购的珍藏品。为体现“文化品味”,藏书票使用“繁体字”印制;为保证档次与品质,编辑制作队伍庞大:主编 4人,设计 2人,责任编辑 1人,主摄影 2人,监制 3人,出版 2人,电脑制作 3人。
结果,百枚书签,区区一两千字,因使用“繁体字”的关系,竟出现多处错讹,如第四十四枚印成“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里”错成“里”;第十二枚印成“桃李纷芳”,“芬”错成“纷”;第八十二枚印成“直挂云帆济苍海”,“沧”错成“苍”;还有一枚印成“座拥书城 富甲一方”,“坐”错成了“座”。
试想,如果几十年后繁体字彻底变成古董,那时,作为中国人,面对出土的简帛铭文、传世的方志家谱、旅游胜地妙趣横生的楹联匾额、博物馆中珍贵文献的誊本、历代的传世字画,不识其体,莫解其意,胡乱猜度,意味全无,将是何等的尴尬、窘迫。
至于中国散失在海外的各种珍贵文献(文物),中国人自己因不识其文,遑论解读?文献的祖籍既不能论定,文献的价值亦无从谈起,只能任其永远流落域外,为洋人珍藏,中华民族又如何能让世界认同?
社会学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但语言只能维系一个没有“历史”的小社会,唯有文字,才能维系一个大历史久远的社会。
如果中国大陆最终实现汉字拼音化,那么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将会从一个包括海内外华人的大社会,变成一个只有大陆华人的有限社会,进而缩小到共用普通话人群的小社会;“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将变成一个只有拼音新文字的历史短暂、文化苍白的“鸟语”小国!
所以,简化字的危害,还在于其破坏中华民族最大的统一基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简化字对传统正体汉字的变乱与对传统文化的割裂,主要是通过《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两典的“辞书霸权”来推动的。两典利用其正字、正音功能来确立简化字的权威。
同时,两典的释义与例句只收录白话文以来的内容,即所谓的现代汉语部分,并在价值取向上,从政治及道德层面贯彻中共的意识形态,然后通过中小学课本扩散,使两典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中共权力意志操控的方向,从而将传统正体汉字与传统文化为正统的观念,彻底从两典使用者的意识中剥离,断汉字与民族文化之根系于无形。
因此,对于两典的危害,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