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从不同角度谈了中国古典传奇中的警世内涵,今天再来讲讲这样一个主题︰
重义轻利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钱财与地位,是平常人都想要的,不以正当的方式得到,君子是不接受的。抛弃道义而得到的钱财地位,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虚幻。”中国古代重义轻利的故事比比皆是。
晋代时,在广州城外二十里处有个地方叫做石门,那里有处泉水叫“贪泉”,贪污的贪。老百姓传说,饮了贪泉的泉水,再清廉的人都会起贪念,变得贪婪。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岭南那个地方依山傍水,在当时出产许多奇珍异宝。但是同时那里也是瘴疫流行的地方,很多贫穷的人会孤注一掷,去到那里当官,目的就是为了捞一大笔钱财。于是那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无官不贪的腐败风气。
后来,皇帝派了一个名叫吴隐之的大臣前去整治这种不正之风。吴隐之经过石门,听说了泉水的名字以及由来,他并不避讳,走上前去大大方方的饮了几口泉水。并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说:贪婪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这个泉水,也一定会暴露他的本性。正直的人即使喝了贪泉的泉水,也绝对不会改变他的心志。后来吴隐之在任广州刺史此间,所吃的食物不过是青菜干鱼,所用的衣物床帷从来没有私藏的。身处物欲横流之地,却能洁身自好。
果然如他的诗中所言,清廉高洁的秉性,一生都没有改变,并且破除了当地官场的陋习。他的行为被当世的人赞颂不已,而他的诗和故事,也被书于青史,流传后世。
在古典传奇小说中还有这样几则故事,明州有个人叫蒋员外,他很仁义而且不看重钱财,听说子侄辈中有不务正业,变卖田产的,他就会偷偷的买下那些田产,时间长了,这些子侄变得穷困潦倒,生活无依时,他又会把他们的田产无偿赠予,这样的事情做过四次之多。
后来,有一次他坐船要到另一个郡县,船遇飓风袭击,他不幸落入海里,船上的人拽着他的衣服想拉住他,却不成功,瞬间船就被风吹出很远,这时船上的人突然看见远方一个人站在水上,顺着风来到船边,定睛一看正是那位蒋员外。
人们七手八脚连忙把他拉上船,问他是怎么回事,回答说,他溺水之时,有像莲蓬样的东西托在他的脚下,并把他送到船边。于是人人都说,是因为蒋员外做好事得到的福报。
还有一些传奇中记录的是奸商不仁不义,终不为上天所容的故事。如《闭籴震死》和《鄱阳雷震》两则故事。前者说的是饶州的一个村民段二十六被雷劈死,因为此人曾在饥荒之年囤积居奇,储存两仓的谷粮而不肯施舍一点给饥饿的百姓,所以被上天降罪,他死后,储存的谷粮也被大火焚烧一空。
第二则故事说的是,在饶城城下,有一艘客船载运了三百石粮食,客商心术不正,用水把粮食拌湿,又掺进了粗糠,准备到下游的城市牟取厚利,结果当天雷电交加,雷劈开船的蓬顶和艎版,粮食尽数沉进江里。客商仅仅保住一命,痛哭着回家,受到上天的惩罚。
夷坚志中记载了另外一篇故事,玉仙观有个陈道士,俗家的亲人里有两名少女,年龄才十八、九岁,一天两人结伴出游,途中遇雨,待雨过天晴后,二人却忽然不知所踪。不久,在对岸找到年幼的女孩,身上并没有受伤,只是表情痴痴傻傻的。三日后又在山里找到年长的女孩,女孩述说了这三日中自己的经历。
原来她被人拽到了空中一处地方,那里的宫殿,屋舍,花草,园林,都像世间一样。有一处地方建有很多仓库,里面有无数粮食布帛、金银珠宝。有人告诉她说:“这里的东西都是给世间人们的,如果有人做了好事,就会把这些东西赐给他,相反,做了坏事,就会把东西收回来。今天让你来到这儿,就是让你把所见的事情告知世人。”
在古代著名的讽喻小说“三言”、“二拍”,即《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了许多警示人们重义轻利和先义后利的故事。如山神庙裴度还带,施润泽滩阙遇友等等。
这些人拾到钱财后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物归原主。拾金不昧的人最后都得到厚报,本该饿死的裴度出将入相;施润泽还金之后,免去了两次杀身之祸,危难之时,幸得那位失主无私援助,家道日盛,富甲一方。
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们常常认为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是一种困苦,然而在这种贫苦的生活中坚守道义,行事仅凭良心,不也是无比快乐的吗?
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古典传奇中那些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传达着“君子重义轻利”以及“不义之财不可取”的思想,千百年来形成华夏子孙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衡量是非对错的标准,这些思想、文化符合天意和宇宙法理,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始终繁荣昌盛。
在善与恶的一念之差中,做出何种选择,正是上天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因为善恶报应是不看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举头三尺有神明,报应不差毫厘,从古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因果故事并不是口说无凭。
--转载自明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