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苏东坡的潍坊之缘

作者 : 萧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被称为豪放派词人,但他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只占全部作品1/10左右,随着后期苏东坡更加崇尚佛、道,心灵上日趋宁静,他的诗词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苏东坡前期作品豪放、气势磅礡;后期作品却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苏东坡也精通书、画、音律。他的书法,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苏东坡喜作枯木怪石,善画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留世,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

黄庭坚在〈题东坡竹石〉中说:“风枝雨叶瘦士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重“神似”,擅“士人画”(文人画)。是一位才华斐然的清官。

他任密州(今潍坊诸城)太守时,留下许多佳话。至今潍坊诸城的许多地名,例如:东坡路、东下坡村……仍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为了离他在济南为官的弟弟苏辙近一些,苏东坡申请从江南调到了山东密州,从此结下了与潍坊诸城的一段缘分。

在密州写下诸多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千古名词,是苏东坡在密州时写下的。公元1075年中秋夜,密州太守苏东坡把酒对月,想到地上几多年、天上方一日,发出了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的感叹。

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通过描写在密州常山会猎习射的豪放情景,表达精忠报国的壮志。

苏东坡在密州写下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悼念亡妻的词,又何尝不是对今生是夫妻、来生相逢应不识、人世之情难长久、只是一世缘的感叹呢?

为官简朴 救灾求雨

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时,逢大旱、蝗灾,他和百姓一样挖野菜吃,“日食杞菊”,简朴廉洁,“但省租公库减削,索然贫俭。”他斥责贪官腐吏:“坐观不救亦何心!”

他亲自下田救灾,还为民请命,请求豁免秋税。苏轼下令在泉水处凿石为井,供百姓使用;他两次率吏民登常山祈雨,由于对神佛心诚,天下雨了,缓解了旱灾。为表达对神佛的感谢,苏轼在此建一亭,起名叫“雩泉亭”。

盗贼源于税重法严

由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苛刻,百姓吃不上饭,落草为寇,密州盗贼盛行,苏东坡认为官方将盐税加入卖价出售,致使“盐课日增”、“刑法日峻,告捕日繁”、“盗贼日众”。

他建议朝廷“特敕”“贩盐小客”“免收税”,他说:“人非木石,宁不感动,”“以至旧来贫贱之民,近日饥寒之党,”“何暇为盗!”

拒绝上级私自制定的法律

宰相吕惠卿制定了《手实法》,这条法令是由官方规定标准物价,令各户主自行上报人口田宅家产,奖励告发伪报者,造成户主多被仇人检举,致使密州家家破产,人心遑遑,平空制造了巨大不安。

苏轼拒绝执行不合理的法律,他说:“违制之坐”,“今出于司农,是擅自造律(私自制定法律)!”并上书揭露贪官擅自制定法律欺压百姓的事实,使朝廷知道了这条法律害民,废除了《手实法》。

爱民如子 救活弃儿

苏轼心善,救活弃儿。“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苏东坡“循城拾弃孩”,他不是单方面考虑弃儿,还充份为收养者考虑,他买下米专门作为供给一些人收养弃儿的食宿费,使收养者和弃儿都得到父母官的关爱,从而使收养者愿意收养弃儿,“所活亦数千人。”

弃儿得到养子赡养的养父母,到衙门拜谢救命恩人,场面极为动人。

官吏犯法 与民同罪

官方派来拘捕盗贼的官吏,执法犯法,苏轼秉公处置。安抚司派遣了三班官员率领悍卒到密州拘捕盗贼,谁知这班缉盗悍吏(相当于今天的警察),比盗贼更横暴凶残,他们甚至用禁物设赃,诬陷百姓,借机强掠其家。居民奋起反抗而致杀人。百姓纷纷到衙门告状。苏轼将恶吏按律处以死刑,深得民心。

经过苏轼一年的治理,密州的灾情、盗情缓解,“吏民渐相信,盗贼狱讼颇衰”,他欣慰的评论在密州的感受:“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调离密州 百姓遮道哭泣

苏东坡被调离密州,百姓遮道哭泣。苏东坡到登州上任、经过密州时,密州百姓听说后都来送别。“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直到现在,潍坊诸城人一提起苏东坡,还说那是个大善人哪!

走在潍坊诸城的大街小巷,你无处不感到苏东坡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不识字的老人也许不知道苏东坡的诗词,但一说东坡路、超然台都知道,潍坊诸城人用这种方式纪念感念他在此为官时的善举。

苏东坡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崇尚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并经常与好友高僧佛印一起打坐,他感叹“人生如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世间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烟云,是非恩怨终将散去,唯有佛、道、神是永恒的。

作为一代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给后世留下文化上的宝贵财富,同时清正爱民,造福百姓,面对不合理的法律他拒绝,面对官吏犯法他公正处罚。正如他在他的诗词中感叹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多少千古英才,历经历史大浪淘沙的检验,守住了正直善良的品格,在历史的舞台上谱写出一幕幕精彩动人的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弃恶从善,张生靠一善念脱离了饿鬼道......
  • B>一、陆绩的郁林石
  • 古语说:“做善事,贵在坚持不懈。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九层高的楼台,最初也是开始从累土渐渐累高的;千里之远的行程,最初也是开始从脚下一步一步的走!”知道是善事,就要马上去做,而且还要认真努力的去做,持之以恒。
  • 语云:“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而作恶之人则“吉庆避之,恶星灾之,刑祸随之”,以因果规律导人以正,启迪人以去恶念以修善行,通晓圣贤之理,相信因果报应,修身进德;切莫恣情纵欲,任意造业,无所忌惮,其结果必害人害己,以致天灾人祸,世间乱象。古籍中记载的这类事例非常多,以下举几个例子。
  • 范蠡出身“衰贱”,但素有大志,见识高卓,他曾拜奇人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治军方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
  • 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杭州人,是一位正义忠烈之士。他曾任监察御史,常手拍胸脯叹道:“不知此一腔热血,何时洒于何地!”是随时准备以身许国的人。他死后,许许多多的人到坟上去祭祀,并传出:在他的坟上祈求托梦以解疑惑的事,非常灵验。
  • 北宋清官包拯一直是中国为政清廉的典范,其“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之道一直有口皆碑,而为后人所敬仰。
  • 孝与不孝都会有因果报应......
  • 原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字景初,在湖北江陵长大。他父亲叫段锷,是支江县县宰,后来任江陵县令。段文昌年少时喜爱蜀文化。后来去游历成都,曾拜谒韦皋。他很为自己的才学而自负,与他交游的都有高士之名。
  • B>三、以德教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