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十三岁从学于孔子,毕生力行师教。据《论语》中记载:颜回敏而好学、德行出众、志向远大、尊师重道,真正能够做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多次受到孔子的赞许,被后世称为“复圣”。
学以明道
颜回勤学、善思,学以致用,尽管学习条件很艰苦,但他早作晚息攻读研习诗礼,对孔子所授反复温习,做到“闻一以知十”。孔子多次夸奖颜回好学,称赞他“语之而不惰”,一闻师教就立刻去实行;称赞其虚怀若谷的品德;称赞其能择善而从。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说颜回使用简单的竹器吃饭,用瓢饮水,住在陋巷,别人受不了的贫苦,颜回却泰然处之,并不改其自身的快乐。
这与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境界相通,就是说如符合正道,即使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老师孔子在贫寒困苦的生活境遇中能“乐而忘忧”,学生颜回也能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可见,对孔子、颜回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人们把他们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合称为“孔颜乐处”。而“孔颜乐处”这种精神境界,也成为一代代后辈文人士大夫修养自身,追寻真理大道,看淡物欲名利的一种高尚追求,并使得华夏民族崇高的道德标准得以延续二千多年。
鲁哀公曾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意指不迁怒于别人,“不贰过”意指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颜回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对老师所讲的每句话都不懈怠,他善于自省,“反求诸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终成就了其仁人君子的人格,儒者的风范。在待人处世上,颜回曾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崇礼行仁
颜回素以德行着称,他认真领悟孔子关于“仁”、“礼”的涵义并真正地去躬身力行,“敏于事而慎于言”。
他曾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念头和言行符合礼的原则,就叫做仁。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天下则归于仁。
颜回又问关于仁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孔子对他进行“克己复礼为仁”及“四勿”的教导后,颜回马上表示,我虽然不聪敏,但是我能够遵照老师的话去做。
《孔子家语》中记载:颜回、子路、子贡三人应孔子的要求,谈及各自的志向。颜回是这样讲的:“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孔子对颜回的评论是“美哉!德也”。
师志己志
两千多年来,颜回一直被后人奉为尊师的楷模。他深深体会到孔子思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极其敬重孔子,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他时时跟随孔子,《庄子.田子方》中有所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在《论语》中记载:“子行颜随”,当然颜回不仅仅是身随,更是毕生依教奉行的心随。
孔子也认为“回也,视予犹父也”。颜回的仁德,也影响同门中的许多人,孔子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更加一天天地亲近起来,大家更加和睦了。
《孔子家语》中记载:少正卯鼓吹邪说,与孔子同时讲学争夺弟子时,孔子很多学生为此而动摇,竟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有人问他:“你何不去向少正卯学呢?”颜回回答:“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且夫子之学,遵天命,倡仁德,示人以正道,足吾之为学也,何去之有哉?!”
孔子周游列国弘道,颜回紧随孔子,信念坚定。在不为世人理解容纳的逆境中,有的学生产生了动摇,颜回始终坚定不移。
颜回说:“夫子之道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所以不被有些人容纳。即使如此,夫子尽心尽力去推行,以仁德之心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虽受阻遭嫉,不为一些人所容,对夫子之道有何伤害呢?
这可能正是道的珍贵吧!任何环境中能够坚守正道不动摇,这是君子才能做到的。不修养正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传播正道了,却不被一些人采纳,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在众弟子中称赞颜回临难而不失其德,穷困而不改其节,“吾信回之为仁久矣”,“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孔子天命论思想谈到敬天知命,以德配天之理。孔子及其弟子们一生的天命在于承继道统,传续千古之文脉,坚定“道济天下”,虽然一生颠沛流离,时遇困顿,屡遭艰难,却能始终不更其守,不改其志,有如天地厚德,泽被苍生两千余年。
颜回以师志为己志,以师愿为己愿,追随孔子行义天下,为后世留下了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矢志不移的圣贤风范。
看了颜回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生活在礼崩乐坏、道德沦丧时代的人来说,是不是很触动?其实,修养自身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如果我们立志也做个“安贫乐道”的人,能从小事上,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那么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应该也不是难事,也许达到了那个境界,才能明白其中之乐。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