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个叫陈寔的人,是个饱学之士,品行端正、道德高洁,远乡近邻都非常敬重他。陈实不仅自己自觉自律,对儿孙们要求也相当严格,常常抓住各种机会教育他们,且很注意方法,所以总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村庄和良田,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到处逃荒。为此盗贼四处横行,天下很不太平。
一天夜里,有个小偷溜进了陈寔家。他刚要偷东西,忽听几声咳嗽,不好,有人来了。慌乱间,小偷一时找不到妥当的藏身之处,就顺着屋内的柱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气也不敢喘。
陈寔提着灯从里屋出来拿东西,偶然间一抬头,瞥见梁上的一片衣襟,他马上心知家里进了贼。
但他一点不惊慌,也不急着抓小偷,而是从容不迫地把晚辈们全都叫起来,召集到外屋,然后十分严肃地说道:“孩子们啊!品德高尚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够因任何借口放纵自己、走上邪路。
有些坏人,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坏人,而是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来想改都改不过来了,这才沦为坏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不能因为一时的贫困而丢掉志气、自甘堕落啊!”
听了陈寔的一番教诲,梁上的小偷吃了一惊:原来自己早就被发现了。同时又为陈寔的话所感动,他不但没抓自己反而耐心教育自己。小偷羞愧难当,就翻身跳下梁来,向陈寔磕头请罪说:“您说得太好了,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干这种勾当,求您宽恕我吧!”
陈寔和蔼地回答道:“看你的样子并不像个坏人,也是被贫穷所逼的吧!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要改还来得及。”说完,他又吩咐家人取来几匹白绢送给小偷。小偷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地走了。
从这以后,这一带就几乎再没有偷盗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可见善化的力量。
还有一个叫陈嚣的人,是西汉时期浙江绍兴人,他为人忠厚忍让。陈嚣小时候,有一次在城外的水边捕鱼,有人去偷他的鱼,结果被陈嚣发现了,偷鱼人急忙往草丛中躲避,陈嚣追上他,要把自己的鱼送给他,那人非常惭愧不肯接受,从此以后再也不偷鱼了。
陈嚣与纪伯是邻居,有一天晚上,纪伯偷偷把两家之间的篱笆拔起来,向陈嚣家的地里挪了一些,以增加自己的土地。陈嚣发现后,等纪伯走了,偷偷把篱笆拔起,向自家的地里又移了一丈,使纪伯家的地更大了。
纪伯知道后,很惭愧,除了把侵占的地全部归还给陈嚣家,又将篱笆向自己这边挪了一丈二尺,看来宽厚忍让是化解利益冲突的最好方法。
朱冲是晋朝南安人,自小品行卓绝,非常好学,喜好清静,注重节制自身欲望。家中贫困,以耕地种田为业。
有一次,邻居家的牛不见了,认为朱冲的牛就是他家丢的那头,便把朱冲的牛牵回家了。后来,邻居在树林中找到自己的牛,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要把牛还给朱冲,结果朱冲却推辞不接受。
还有一户人家,总是故意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朱冲每次都带上自己割的草,把牛牵着送回去,没有丝毫怨恨和生气。牛主人非常惭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重复以前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宽恕和以德报怨的力量吧!
朱冲淡泊名利,以农耕为乐,朝廷多次召其为官,他都予以拒绝。朱冲居住的地方靠近少数民族,因为朱冲的过人德行,少数民族的人都非常敬仰尊重他,朱冲也以礼让教化他们。朱冲的德行和教化遍及整个乡里。
明朝时常州有个叫吴子恬的人,他的继母唐氏对子恬非常严厉刻薄,子恬有时难以忍受,而贤德的妻子孙氏便一次又一次的劝慰他,不让丈夫冒犯长辈。等到父亲去世后,继母把私藏的钱都交给亲生儿子,并将好的耕地也全分给亲生儿子,仅分给子恬一点不好的耕地。
子恬非常气愤,孙氏努力劝丈夫不要因此冒犯母亲,自己家里虽然贫寒,但如果能够努力耕作一定能过活的。
从此以后,子恬夫妻俩历尽艰辛,努力耕耘。不到十年时间,家里就很富裕了。但他的弟弟却因为好赌,早把田产变卖光了,已经到了没有办法过活的地步。此时,孙氏不但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劝丈夫把继母和弟弟都请到自己家里来一起生活。
上天眷顾好人,因为孙氏的贤德,她的三个儿子都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怨报怨,以恶治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和仇恨更大。如果能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一些,这就会化解恩怨,消除仇恨,于人于己都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道理现代人也都明白,但是要身体力行却很难,其实,舍弃一些名利之心,得到的是更大的快乐,那却是无价的。我们为什么不多去实践一下呢?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