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通常的解释是: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这样的理解合理与否?我们得搞清楚“礼”的涵义是什么才能判断。
“礼”是“豊”的转注字。豊,甲骨文是玨(ㄐㄩㄝˊ jué,成对的瑞玉;表礼器)在壴(ㄓㄨˋ zhù,架立的乐鼓)上形,用架好鼓乐、摆好礼器表示祭祀的程式仪规之意,即礼仪。
篆文整齐化“壴”下部讹为“豆(高足食器)”,遂不明所示;为了表意清楚,乃又另加意符“示”表示,即“礼”。
也就是说,礼的本义,是指进行祭祀、庆贺等重要活动所举行的隆重仪式(程式、仪规)。即“祭礼”、“典礼”、“婚礼”之“礼”。如: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书.舜典》)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地、人的三礼呢?”)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则是自然形成和特别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上》)
那么“礼”形成的背后因素以及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能为社会普遍接受和遵从?《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也就是说,“礼”的构成本质是天地之“序”、群物之“别”。那么这个“序”、“别”的表现又是什么呢?《礼记.乐记》中是这样说的: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可见,“礼”是天地之“序”、群物之“别”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而制“礼”则是为使人类更好地顺应自然之“序”、“别”。所以《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返)人道之正也。”
这裏又特别提出“反(返)人道之正”,为什么?《礼记.乐记》也给了答案: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拜物,一切向钱看。如此一来,就带来一系列恶果。
《礼记.乐记》中分析得十分透彻,对照与当今的中国社会,不禁令人感慨:“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使痛苦,折磨)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所以,《礼记.乐记》又特别指出:“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功用)也。”从另方面进一步强调“礼”的本质与着眼是归正人心,使顺应天地万物之“序”、“别”,从而达到有序而合节,自然而易行。故︰
◎《礼记.礼运》中孔子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礼记.乐记》中说:“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阴…刚气…柔气……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所以,当颜渊向孔子请教怎样行仁的问题时,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并进一步解释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大意是说: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和各种不当的奢求,使言行归正于“礼”上,就属于(行)仁。一旦(哪一天开始)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行仁从自己开始(自己要这样),而不是要求别人先来(来自于别人的要求)。
这里的“礼”,包括具体的礼仪、礼节,但主要是指“礼”的原则、精神。所以,当颜渊进一步请教具体怎么做的时候(“请问其目”),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说出的答案也是原则性的。
孔子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呢?
因为《易经.丰卦.彖辞》中说:“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及《易经.损卦.彖辞》中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所以《礼记.乐记》中指出:“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及《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但是,仅依原则而行是不够的,所以“有子”接着说:“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说,还要有具体的礼仪规范来加以规范、节制。
用现在的概念理解,“克己复礼”有些类似于“自觉守法”。但二者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克己复礼”是“为仁由己”,属于一种自我的内在要求,由己做起,而且目标取向利他、向上(“仁”的本义如此),言行首先考虑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自觉守法”是“为仁”、“由人”,属于来自外在的强制性要求,目标取向是为我、向下,所谓“法无明文禁止即可行”,只要不被法律制裁就可以了,至于对他人、社会的影响如何,一般不予考虑。
回头再看“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更容易理解其内涵了:如果“为仁”都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加,都从自己开始而不是要求别人,天下自然就“归仁焉”。@*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