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彖辞》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文化”是人们日常普遍使用的词语,代表开化与蒙昧、雅与俗、智与愚的分野。那么“文化”的涵义是什么呢?又为什么用“文”与“化”来表达其涵义呢?答案还得从文字中找︰
文,甲骨文像人的胸部有花纹、图案形,表示成形的有条理、有意义的花纹图案之意;后或简省,只取轮廓,其意稍晦。如:“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百事)得数而有常。”(礼记.乐记)
把“文”(或是文身,或是服装织绣)置于胸前,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向所有人彰示所尊崇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当然是众人所认知的对人有益的而心向往之。将这样相关内容系统地整理并记录下来,则成典章,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则成礼乐制度,如:“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化,甲骨文是一倒、一正的二人;倒人表示未出世的处于元初状态的人;人由倒而正,表示生命由潜存形式(状态)转换为显形、常态,即化生、化育。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庄子.逍遥游)|春风化雨|化蝶|造化。
引申表示转换、改变(状态)。如:“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易.恒.彖辞)|“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国语.晋语九)|千变万化|化险为夷|顽固不化|转化。
进而引申表示用礼仪、规范、文明、言行等影响、引导使有所改变。如:“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干.文言.九二)|“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潜移默化|教化|文化。
现在再来看“文化”一词,其涵义则呼之欲出:
文 :人们所普通向往与尊崇的内容。
化 :生化、改变。
文化:以人们所推崇的“文”而“化”之。
表达得书面一些,就是文治教化。即如本文开头所引述的《易经.贲.彖辞》所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说得更明确:“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以“化”之,自然会有结果。所以“文化”一词也表示这种结果。表达得书面一些,就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信仰、制度、文字、教育、宗教、学术思想、道德情操、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有时也包括物质财富。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明白“文化”的涵义,再来理解“神传文化”,可能就会变得容易一些:神明把有益于人类、人类所向往与尊崇、能够被人类所遵行的、能够提升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的形式与内容,系统地传给了东方。
因为是神明所传,所以世人视东方文化为“神秘文化”。
因为是神明系统所传,所以中华文化能独传五千年。@*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吴雨洁
更多:汉字正义(40):“克己复礼”你理解对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