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陷忠良
唐代的武三思利欲熏心,为了名利什么都干得出来。为讨好武则天,阿谀奉承,于嵩山建三阳宫,于万寿山建泰宫,供武则天每岁巡游,工役钜款,贪污无数,从民间强行搜刮,害得很多农民家破人亡。类似种种献媚之举,不可胜数。
武三思陆续担任兵部、礼部尚书,后来任宰相,封梁王。
唐中宗复位后,武三思又讨好中宗和韦皇后。他把矛头首先指向自己最痛恨的拥戴中宗复位、恢复唐国号的宰相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五人,他独断专行,自然不会容忍张柬之这班正直的朝臣在朝。
武三思里应外合,在中宗面前败坏这几人的声誉,让韦皇后进谗于内,让其党羽侍御史郑怡构陷于外,把他们诬蔑为阴谋篡逆,一步一步地把这五人贬官、流放,直至杀害。
他还杀害王同皎、张仲之、周憬等正义之士。大理丞丰朝隐表示反对,奏称“对张柬之等人不经审问,就急忙定罪、行刑,不合法律手续。”当即被贬为县令出京。
武三思为专权,纠集私党,网罗亲信,构陷忠良。对阿附于他的兵部尚书宗楚客、御史中丞周利用等,大力提拔重用,作为自己的羽翼和耳目。他还把过去张柬之等人所斥退的小人全都恢复原有职务。
武三思常对人说:“我不知人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我只知道对我好的就是善人,对我不好的就是恶人。”因此,凡反对他的就加罪杀掉或排斥,讨好他的就高官厚禄。
朝官韦月将上疏揭露武三思父子罪恶, 武三思得知,即指使爪牙将韦月将处斩。当时任黄门侍郎的宋璟在中宗面前力争,认为韦月将未犯死罪,不应处死,案情不实,应查实验证。武三思即将宋璟由京官改任检校贝州刺史,出了朝廷。
武三思无恶不作,人们无不切齿痛恨。朝中正直的大臣们不断上奏章揭露武三思父子胡作非为、危害社稷。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派羽林军围其宅第,诛杀武三思父子。
武三思曾搜刮民财,筑有大库近百个,储集搜刮之财。后来起火,所集之财化为灰烬。唐睿宗即位后,下令对武三思实行斫棺、暴尸,平其坟墓,正可谓死无葬身之地。
三、所得所失
宋代时,李士衡在翰林院任职,一次奉命出使高丽,武将余英担任其副手。圆满完成使命后,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在意,一切都委托给余英去处理。
在回国的船上,余英看到船底有渗漏的地方,担心会打湿自己的物品,就把李士衡得到的丝绸细绢等物垫放在船底,然后放上自己的东西以免弄潮湿。
船到大海之中,忽遇风起浪涌,几乎要把船吞没,船又太重,情况十分危急,船长急忙请求余英将装载的东西全部扔掉,减轻船的重量,以确保人船安全,否则将船翻人亡。
余英此时也非常慌张,就急急地随手把船上的东西抛入大海。大约东西丢了一半,风浪平息,航船稳定了,他们终于脱险。余英检点物品时,才发现抛入海中 的东西全是自己的,李士衡的东西由于放在船底,所以完好无缺,一件都没有失去。
对于馈赠的财物,二人态度不一样,李士衡因为“不关注”,结果一无所失,而余英是非常“关注”,结果一无所获。
其实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李士衡的所得,是源于他平时淡泊名利和做人的正直;余英的所失,则因为他贪爱财物、做人不厚道,像他这种自私的念头,到最后还是害了自己啊!二人思想境界不同,做事后产生的结果不同,奖善罚恶,天理在衡量着一切。@(待续)
责任编辑:王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