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两汉之间不得不说的事儿

历史原来这样之两汉之间(六)

作者﹕刘翰青
font print 人气: 106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三)泉中涌出光华主

“符命”的潮流

王老太太的人生终止了,王莽的折腾还在继续。在众多的“莽式折腾”中,最有戏剧性的应该算他“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汉书‧王莽传》)。王莽的“执政合法性”主要是那个铜匣子“符命”,不知是想让天下人认为自己很顺从天命,还是防止别人指责自己伪造“符命”,亦或二者兼而有之,王莽把搜集到的四十二篇“符命”派人到全国各地到处公布。

说到这里,我们得再解释一下“符命”,“符命”是一种预言,多数是上天赐给天子的祥瑞征兆。但是,众所周知,预言通常表述的都比较隐晦,以免泄漏天机,所以,其中的大多数,往往在事件发生后,人们才能明白其含义。比如,姜子牙《乾坤万年歌》里那句“一土临朝更不祥,改年换国篡平床”,多数人是在事后才明白,原来这指的是王莽在汉平帝时篡位改国号。再如,后世大明国师刘伯温在《烧饼歌》里的预言“八千女鬼乱朝纲”,多数人也是在事后才明白,原来指的是太监魏 (八千女鬼)忠贤乱政。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预言是不是有人穷极无聊,在事件发生后杜撰出来的。除了比较枯燥的历史文献考证可以证明之外,我们还有个比较实用且有趣的办法。除了上述两位国师的预言外,像三国诸葛亮的《马前课》,唐朝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宋朝邵庸的《梅花诗》,也都预言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大家不妨自己亲身验证一下。

多数预言如此隐晦,而多数平民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小日子,而且在那没有互联网的岁月里,信息的传播也很麻烦,所以,对“符命”、预言的研究,多局限于专业人士,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汉帝国“政府顾问”眭弘。可是,王莽把四十几篇符命颁布于天下,却掀起了一股“符命”热,虽然王莽自己用的是“山寨符命”,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客观上掀起了“符命”新潮流。王莽这一番举动恰恰引出一个人来,他就是姜子牙在《乾坤万年歌》里预言的“泉中涌出光华主”——刘秀。

原来,当时比较热门的“符命”中,有一篇叫《赤伏符》,在这篇符命里,却指名道姓的赫然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后汉书‧光武帝纪》),就是说会有个叫刘秀的人领兵讨伐无道。可是,当其时,除了个别几位高人,谁也没有把这句谶语和后来成为光武皇帝的刘秀(字文叔)联系起来。因为,天下流行“符命热”时,刘秀还在老家勤勤垦垦的种地呢。

刘家的帅哥

刘秀(字文叔)也是汉室宗亲,刘邦的第九代孙。按照刘家族谱的记载,他是汉景帝所生的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既然是皇族出身,怎么变成农民了呢?因为老刘家人口太多,到西汉末年,刘邦的后代已经有几万人了。这倒不是老刘家要用“繁殖”速度创造什么记录,而是皇室最担心没有继承人,所以一定要多生些儿子才保险,众多儿子里继承皇位的“主干”只有一个,这个继承者还得多生儿子,几代下来,刘家这棵大树上就硕果累累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西汉气数将尽的时候,还是出现了皇家“大树主干”没有继承人,结果被王莽钻空子的情况,这是题外话。

皇室这么多家族成员,就不能个个都享受“高级公务员”的待遇了。刘发的儿子刘买是舂陵节侯,降了一级,刘买的儿子刘外是太守,又降一级,总之,到了刘秀的老爸刘钦这儿,就剩个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令了。刘钦县长有仨儿子仨姑娘,长子刘縯(字伯升),次子刘仲,小儿子就是刘秀(字文叔)。

刘秀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出生在济阳(今河南兰考)“县政府”后院的“家属宿舍”里。据说,刘秀出生时屋里红光一片——“有赤光照室中”(《后汉书.光武帝纪》),他老爸刘钦令感到很惊奇,就请了一位预测师王长来占卜吉凶,王长告诉刘钦:“此兆吉不可言”(《后汉书‧光武帝纪》),刘县令听了,心里那个美就别提了。这一年,济阳县还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济阳县界的庄稼地里长出九个穗的麦子,大家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一根麦子只有一个穗,一支九穗确实不同寻常,刘县令因此给儿子取名为“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后汉书‧光武帝纪》),这个“秀”就是庄稼出好穗的意思。

不想,刘秀九岁那年,老爸刘钦去世了,叔叔刘良收养了他。转眼几年过去,刘秀长大成人了,他还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长着两道漂亮的眉毛,高鼻梁,额角饱满——“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后汉书‧光武帝纪》),也算小帅哥一枚。刘小帅哥对种地的工作很是敬业,还经常拉着家里剩余的粮食,到宛城去卖,也颇有点经济头脑。他大哥刘伯升却喜欢结交一些豪侠之士,还经常笑话自己的小弟只知道种地——“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 ”(《后汉书‧光武帝纪》)。

当然,刘秀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王莽天凤年间(公元14年——公元19年),刘秀到长安“深造”过,学习的主要课程是《尚书》,不过成绩很平平,史书上说他只是“略通大义”(《后汉书‧光武帝纪》)。但是,刘秀和同学们的关系相处的很不错,这些同窗日后对他的人生倒是影响很大,此乃后话。按这个情况分析,刘秀顶天儿也就当个“农业部长”。可是,历史很幽默,常常弄出些出人意料的结果。

有一次,刘秀和大哥刘伯升、姐夫邓晨仨人儿一块去宛城访友,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位预测“达人”——蔡少公。蔡少公对图谶很有研究,图谶就是带“插图”的预言,看来这位蔡少公还是个“漫画爱好者”。那一天也是高朋满座,大家都想听些新鲜事儿,长点见识,蔡少公就发表了一下他最近研究图谶的一点心得,其中有一点,颇为引人注目,就是蔡先生“言刘秀当为天子”(《后汉书‧邓晨传》)。于是,在座的有人问:“你说的是国师刘秀吧?”——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后汉书‧邓晨传》)

“刘秀”“双胞案”

这“刘秀”怎么还有“双胞胎”啊?原来,此人提到的那个国师刘秀,就是前文提到的刘歆,刘秀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后来改的,他早先也是王莽的一个“粉丝”,后来王莽篡汉,封他为国师。

此时,座中“正版”的刘秀听到那人的问话,就开了个玩笑:“你们怎么知道说的不是我呢?”——“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后汉书‧邓晨传》),这句玩笑后来成了一个成语典故——“安知非仆”。在座众人听了都笑岔气儿了,心说,你整天只知道种地、卖粮食,还想“为天子”呢?唯有他的姐夫邓晨,闻言心中暗喜,因为过去很多人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看似无意的一句戏言,往往预示着某种征兆。

有人或许会问,如何知道,这“刘秀当为天子”的预言不是“事后诸葛亮”们,在刘秀当了皇帝以后杜撰出来的呢?因为这番“安知非仆”的对话之后,“正版”刘秀称帝之前,有人为这句“刘秀当为天子”的预言“打了前站”,他就是那个改名为刘秀的国师——刘歆。

刘歆的人生也是蛮有戏剧性的,他的老爸就是汉楚元王第四代孙——大名鼎鼎的刘向,老爷子博览群书,精通天文星象,在汉成帝时,负责校对阅读经传诗赋等书籍,刘歆多少也得了点家传。

对于刘歆的改名,在小说演义中,通常说他在知道了“刘秀当为天子”的图谶之后,为自己当皇帝,才改名为刘秀的。但是,本文致力于用“网络语言”描述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戏说,《汉书‧楚元王传》中记载“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也就是说,刘歆是为了避汉哀帝刘欣的名讳,才在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的名字,而“刘秀当为天子”、“刘秀发兵捕不道”这类预言是在王莽篡汉之后才流传天下的。“巧”的是,刘歆改名为刘秀这一年,恰恰也是“正版”刘秀出生的时候。

国师“刘秀”

刘歆本是汉室宗亲,却阴差阳错的和王莽混到了一起,到王莽自立为帝,他成了王莽的国师,这颇有点胳膊肘朝外拐的意思,可是,后边还有更雷人的,刘歆在莽新朝又反了。

这其中也有一段小故事。原来,甄丰、刘歆和王舜以前是“王莽工作室”的主要“骨干”,王莽能够被封为安汉公,基本上是靠这三位策划执行的,王莽也因此给了他们不少好处。但是,王莽后来的“扩大经营”,是在这几位“骨干”计划之外的。王莽摄政依靠的,是前辉光谢嚣找来的那块疑似“山寨符命”石头,此时王莽羽翼已经丰满,接着,就借助哀章“人工制造”的“看图说话”篡汉自立,而且根据哀章胡诌出来的那两个人名,找到了大头兵王兴和卖火烧的王盛,还把他们封为了将军。

甄丰他们几个对王莽称帝这事,心里有几分不以为然,他们担心汉朝皇族和天下豪杰对此事的怒火,延烧到自己身上,但是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怪只怪他们自己就是王莽发迹的始作俑者之一。

王舜和刘歆还只是心里琢磨一下这事,可是甄丰性子比较直,被王莽察觉出他的不满了。于是,王莽又“山寨”了一个“符命”,并以此为借口,把原来“副总理级别”(大司空)的甄丰给降级成更始将军,这么一来,老甄就和卖火烧的王盛同级了。甄丰和儿子甄寻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可是火大,给你王莽卖了那么多年命,就这个下场啊。王莽喜欢“山寨符命”,甄寻有样儿学样儿,也“山寨”了一个,内容是说,汉平帝的皇后——黄皇室主是甄寻的妻子。

王莽“非法建立政权”,一直怀疑大臣们对自己有意见,正想找个借口杀鸡给猴看呢,甄寻正撞在枪口上。王莽下令通缉甄寻,结果,甄丰自杀,他儿子甄寻躲进华山,一年以后被抓到。一通审问之后,小甄供出一堆人来,其中包括刘歆的儿子。王莽就是打算借此立威的,涉案人的结果可想而知。从此,刘歆在心里和王莽彻底分道扬镳了。

刘歆的预言

最终直接推动刘歆公开反王莽的,是道士西门君惠。西门道长是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涉的一个“私人顾问”,对星象、图谶等“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他把自己的一个“研究成果”告诉了王涉,说:“有一颗彗星扫过皇室对应的星域,刘氏要复兴了,这个人的名字和国师的名字(刘秀)是一样的。”——“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汉书‧王莽传》)

这句话给了王涉不小的震动,原来不仅仅是刘歆、甄丰他们,王莽以前的很多其他“跟班”们,之前也都没想过帮王莽篡位,他们只不过希望王莽位极人臣,然后在他那锅炖肉里喝点汤罢了。因为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除非当朝皇帝反天、反地、灭绝人性,才会有人兴义兵、伐无道,否则,单凭武力、势力夺取江山,那就是流氓造反,不被认可。而且,自从王莽“非法建政”,只是表面风光,内心充满对“垮台”的恐惧,莽新政权从始至终生存在危机中,各处讨伐王莽的声音虽然被镇压,无奈“按下葫芦起来瓢”。王氏家族成员更担心日后被王莽牵连,引来灭门之祸,王舜就是在这种恐惧中死去的。

另外,西门道长的本事,王涉之前见识过几次,所以对此深信不移。不过王涉也不动动脑子,他的逻辑,大概和“安知非仆”那一幕里嘲笑“粮农”刘秀那些人一样,以为国师刘秀(原名刘歆)身居高位,所以预言里说的“刘秀”应该就是这位。

王涉拉上大司马董忠几次到国师刘秀(原名刘歆)的“办公室”去,讨论星象新发现,刘歆都避而不答。最后把王涉急哭了:“我是诚心诚意的要救我们两个家族,你咋不信呢?”——“对歆涕泣言:‘诚欲与公共安宗族,奈何不信涉也!’”(《汉书‧王莽传》)刘国师见王涉情词垦切,终于透露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国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观天象,刘国师最近看到了什么呢?“太白在太微中,烛地如月光”(《后汉书‧五行志》)——这里的“太白”就是太白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启明星”;“太微”指的是太微垣,在现代天文学体系内,大约对应着室女、狮子、大熊等星座的一部分。 在星象学中,太白星代表军队,太微垣又名天廷,代表中央政府。

按照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上不同的天象预示着人间不同的变化。刘国师看到“太白赢而北入太微”(《后汉书‧五行志》)的天象,对应在地上,预示着“大兵将入天子廷也”(《后汉书‧五行志》)——军队将攻入皇宫。刘国师以此推断,此时在东方的“反政府军”必然会得胜——“歆因为言天文人事,东方必成。”(《汉书‧王莽传》)。后来,更始军、赤眉军果然先后攻入长安,足见刘国师确有真才实料,只可惜他自己没能亲身验证。

听了刘国师一番分析,王涉心里更有底了,他说,其实王家早就怀疑,王莽不是王曼的亲儿子,而是不知哪来的“野种”。前几次和我一起来的那个老董,现在管皇宫卫队,你大儿子也管宫里的警卫,干脆,我们把王莽绑架了,东奔南阳去投降汉帝吧。

刘歆(国师刘秀)观天象,心知王莽必然败亡,此时经王涉一番劝说,又想起王莽杀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和王涉、董忠一起商量当“绑匪”。不料,此事被董忠的家人泄了密,三人中了埋伏,董忠被众太监砍死,刘歆、王涉自杀。

刘歆、王涉都是“体制内”的“老人儿”了,如今竟然都倒戈相向,王莽很没面子,他怕人家说“体制”从内部崩溃了,所以没敢公开对这俩人的惩罚,但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行为,毕竟阻止不了这个“体制”的解体。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王涉和刘歆(国师刘秀)提到的东方汉军和南阳汉帝,究竟是谁呢?那就是在南阳打出汉家旗号的更始军。

(未完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天定的事,无论人觉的如何难以实现,最终都会戏剧性的呈现在历史舞台上。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天子与百官各有其许可权范围,也各有其责,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我们很多现代人,因为教科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常常模糊的地方。
  • 和王莽不同路的,都被以各种名义,或者罢免,或者调动到远方去。剩下的,有王舜、王邑、孙建等人,都成了“王莽工作室”的成员。
  • 贵州省平塘县掌布乡桃坡村浪马寨,有块大石头,以前石旁有一条大蟒盘踞,无人敢靠近。2002年,那条大蟒突然“不告而别”,一个叫王国富的人清扫此地时,发现巨石有六个大字,“中国共产党亡”。
  • 历史就像一部大戏,每个人既是戏外的观众,也是戏中的演员,而那个剧本,在冥冥中却早已写好。有智慧者,也不过只能提前预知下几幕的剧情,却不敢,也无力做任何改变。
  • 王勃从滕王阁高处临观秋景,所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瑰伟绝特的景色就来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阳日。共赏九九重阳诗词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种植物从中国的《诗经》产生的年代以来,就和一家的主妇发生了关联,从而衍生出一些代称母亲的名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词也是代指母亲的,是什么呢?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