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篇
西树
中国大陆袖珍艺术的爱好者虽多,但创作者还是少。来自北京的西树从小对传统事物情有独钟。听父母辈提起过往的一些文化习俗,内心十分向往。他从电影《霸王别姬》得到灵感,制作了这个戏园子,然而,他表现的不是粉墨登场的热闹,而是而且是《曲终人散》的空荡、狼籍,隐含了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省思。
作品中有许多作者精心设计的细节﹕为了达到逼真,作者经过考据,知道过去这种平民戏园中用的最多的是“榆木擦漆”的木制板凳,于是细心仿制了这样材质的板凳;也为了表现散场后的凌乱,西树特别制作了一个吃剩的小糖葫芦,和其它细小的垃圾一同散落在地面上,特别具有真实效果。
《寮房》表现的是弘一大师的故居,真实地点因为文革早已不在。而收藏了弘一法师的遗物的“纪念馆”,不过是花岗岩地板、白色的墙壁的样板,是很没有感觉的。
一年前日本东京佛教艺术博物馆在筹建时,请西树制作一个弘一法师的寮房,这次展出的是第二个版本。西树只能根据纪念馆里的一些照片,包括弘一大师当时留下来的一些遗物,有钟、风灯、一些桌椅去发挥,于是他花了许多时间查资料、推理,考据当时那个年代的实物来还原,以求真实。“如竹床是用真竹子和几块板子搭起来的;桌子上的那个笔洗是我用陶瓷烧的,上面有非常细致的裂纹;毛笔就是真的竹子和毛做的,尽量用真实的材料来做。这个旧凳子也尽量仿出古老的感觉。”由于考证实物,西树可以感受到以前的匠人的用心,哪怕是平民老百姓的一件破家俱都是很扎实的用心制作的。
访台期间无意中看到对联中有一句“一叶知秋”,感到佛门智慧的不同,便在寮房地面上放置了一片落叶,增添了对岁月的哲思。
西树较喜欢旧时代,他发现传统的建筑结构十分巧妙和完整;古人的智慧令他非常佩服。在制做袖珍艺术中,西树还不敢挑战完整的中国古建筑结构,因为那精巧的结构和是高难度的,太了不起了。
台湾篇
邱绍松
曾经经营旅馆管理的邱绍松于2000年一次国外旅游中与袖珍艺术结缘,从此自行投入研究与制作,从原尺寸到微缩,从单一到组合,用粘土做出来的人物、疏果、花卉、食物无不栩栩如生。
特别是食物和海鲜做的技术非常的逼真,或许和他的餐旅经历有关,作品细节表现的非常到位。
林静宜
林静宜2005年开始投入袖珍(微型艺术)创作,将过往经验和生活中的一切演化成创作主题,让创作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一直创作台湾小吃等传统怀旧系列,作品流露台湾本土特色。
她认为袖珍就是梦想的缩影,就像一个立体相片,既能反映最平凡的生活,也能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士林夜市] 制作过程就是实地一摊一摊的拍照,收集资料的过程和完成作品的时间差不多,事先的工作要做的很健全。文字部分全是拍照后修稿缩小列印而成。《士林夜市》是林静宜第一次制作这么大的作品,而细致度比起以往更加缩小(以往都是12分之一,此作品是缩为16分之一)。挑战性较大且规模更大。
李惠月
台南人李惠月从小已对艺术有兴趣。2009年春天,因为看中了一出韩剧中主角的住所,便开始在家制作袖珍屋。此后开始从生活经历寻找主题,第二个作品“热兰遮烘焙城”就是故乡安平古堡的缩影。2010年认识更多袖珍爱好者,共同分享创作微型作品的心得。2011年2月完成了描写自己幼时生活的“童年回忆”, 2012年2月完成了“北海道の朝市”,7月时更以怀念祖母的作品“流金岁月”,参与Melissa筹办的袖珍网路展。2013年2月完成富台湾地道色彩的“平溪天灯”,更冲出台湾参与香港举行的中港台三地袖珍联展。实际的观看放天灯的现场看很难想像如何去构图,李惠月却很成功的把整个环境的空间感和天空中冉冉升起的天灯表现出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