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途经色彩鲜明的泰雅大桥,天然的美景映入眼帘,我们抵达九寮溪生态园区。
宜兰大同乡崙埤村是泰雅族原住民的生存地,2002年发起封溪护鱼运动,族人竭力保育家园,近年终见成果,鱼群逐渐回流。如今再度擘划开放,九寮溪充沛清澈的溪水、山间壮观的飞瀑,与泰雅族的生存空间,终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保留原始自然风貌
整座园区分为两个部分:从停车场管制站走到九寮溪自然步道入口,约需一小时的路程;从自然步道抵达终点的戈霸瀑布,全长1.8公里,约需五十分钟。前半部分的水泥步道平缓好走,叠翠的山峦不断开阔着视野,我听见潺潺溪水流泻的声音。步道带领游人走进山间。
通过“崖跃栈道”,始进入九寮溪自然步道,周遭是原住民保留地与林班地,步道地形已不似前半部分平稳。山势逐渐升高,环绕的生态资源更加丰富:蓊郁山林里,五色鸟、灰喉山椒、台湾蓝鹊等叫声,考验山林猎人的听力;以自然工法取代水泥堤防后,在清澈溪水见到苦花、溪哥鱼已非难事;姑婆芋、水麻、水鸭脚等植物密布山林,深谙山性的人可以借着观察植物的细微变化,判断山里情势。游人如我则尝试与自然共处,学习其中传递的种种讯息。
重新开放后的九寮溪自然步道,因护育有成,加以悉心规划,美丽的面貌有目共睹。自然步道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保留了原始的天然风貌,处处可见蓬勃的生机。每转一个弯、过一座桥,视野好像又有一些不同。虽是同一座山林,其中风光好似耳边传来的不断滚滚向前的淙淙水声,水势若大若小,充满惊奇。
泰雅族的生活空间与方式
沿途设置的生态解说牌,让游人随着深入山林的脚步,想像完全不同的山中生活,走进泰雅族的生存空间。以泰雅族语命名的几座桥,多用麻竹、九芎等唾手可得的建材搭成,通过这些简单而牢固的桥,就能去到想去的地方。穿过“笃农桥”、“豁云桥”后,再纵深前去,“巴尬吊桥”仅容一人鱼贯向前,略显摇晃的吊桥因桥身窄仄,走起来惊险刺激。
在山里生活,需要就地取材的智慧。河岸边时常可见的九芎,除了是建筑材料,也是山里猎人常用的猎具,埋在土中不易被发现;不只是山中,早期的生活同样时常利用黄藤作成背篮、鱼篓,或盖房子时捆接木条的材料。这些山里处处可见的木材,除了提供游人遮荫避暑,更早已被发掘特性、广泛利用。走进九寮溪自然步道,可以轻松感受泰雅族的其中一些生活方式,园区也因多处打造原住民的生存印记而更显丰富。
宏伟的“Gaba”山瀑
接着穿越平稳好行的“哈隘吊桥”与“临瀑桥”,湍急的溪水在脚下呼啸,这里的景致与最初所见已十分不同。破碎的岩块与陡峭的断层让水势颇为壮观,不远处步道终点的“戈霸瀑布”更是气象万千,这条披在山间的白练,远看清浅涓流,近听气势磅礴,飘袅的水雾在阳光下格外动人。泰雅族以“Gaba”命称九寮溪水,意思正是打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可见这条山瀑的宏伟。
九寮溪生态园区前后两部分的路程,若一路上随意张望、走走停停,来回共需约四个小时。改头换面后的九寮溪,注入更完整的路线规划与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全然不破坏生态的原貌,因而能处处展现生气。只要静下心,一定可以看见这座崙埤部落“生命泉源”的山林独特而迷人的面貌。
--转载自《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