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嘉南平原,天朗气清,蒸溽的热气伴随我们来到嘉义的蒜头糖厂。因此地早年聚集很多有钱人家,算来是头,即称“算头”;后这个村落通称蒜头村,有趣好记。
凭吊百年历史遗迹
曾经是台湾三大糖厂之一的蒜头糖厂,成立于日治的1906年,当时隶属日本明治制糖株式会社,曾是见证繁荣的农工业,如今产业结构改变,制糖机械不再运转,留下百年的历史遗迹仅供凭吊。
走进幅员辽阔的厂区,好几辆已停驶的火车头色彩缤纷地映入眼帘,随即召唤游人对过往时序的想像。低矮木制的日式桧木车站高挂着“蒜头车站”,斑驳油漆与窗櫺上凋落的木屑,尚能承载坚持几十年仅剩的少数工作人员的热情。
解说员黄哲永是地方著名的文史工作者,长年致力保存在地歌谣、重整地方文史,对嘉义地区的文化发展如数家珍。他卖力介绍几十年来相互完成的自己与蒜头糖厂,我抬望办公室天花板锈蚀的风扇叶片与满处陈迹的旧型电话、黑板与杂物,时间仿佛在日治时期就停下了脚步一般。阳光从窗明几净的落地窗台洒落,我喜欢空气里点点灰尘的味道,那是时间的味道。
五分车旅行旧日风华
糖厂独具特色的五分车,至今仍于早上10点与下午3点准时发车。“五分车”以轨距不同划分,现今世界标准轨1435mm,五分车约为标准轨的一半,如同阿里山森林铁路因而得名。民国七十年代前,五分车是嘉义六脚乡重要的交通工具;现今的五分车则成为带领游人旅行怀旧的时光机器,沿途经过的景致让人怀想起从前。
五分车前后都有驾驶室,出发与回程路线相同,由两端火车头操控。五分车缓慢驶经许多历史遗迹,因经历过二次大战,壁角楼上的弹痕、防空洞的壕沟与百年充满日式风味的员工宿舍,都成为厂内保存完善、让人停留感怀的景点。糖厂尚有一座“蒜南国小”,原为日治时期开办的小学校,如今已不再招生,徒留尚未改建的校区。
五分车缓缓驶出糖厂,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甘蔗园向远处无尽延伸,清风吹散燠热,那片望不穿的制糖原料,曾是多数云嘉地区人们的幼时记忆。高铁在高架桥上飞驶,解说员打趣称这是场铁路的竞速,然而,缓慢、摇晃、炎热看似被现代科技屏弃的五分车,滋味却更是满溢。
换个方向,五分车倒行回到糖厂,并在旧时的厂房前暂作停留。步下五分车,解说员带大家参观百年前制糖的厂房。厂房内贴满“安全优先”、“零灾害是经营的基础”等标语,多年前工厂运转的景象如在眼前。机组因2001年纳莉台风损毁,也随制糖业萧条被迫走入历史,游人只能透过恍若亲身经历的解说,感受台湾曾经因而繁荣的制糖业魅力。
解说员挥汗如雨熟练地用各种套语笑料串起典故故事,让游人不枉走此一遭。他们坚守岗位,糖厂转型成为蔗埕文化园区后,依然日复一日让大家重游记忆里的纯朴时光,并充分展现其深耕地方蜕变之后的风华。
朴子溪自行车道起点
亲友相偕前来,可以玩上整日。除搭乘五分车,蒜头糖厂是朴子溪自行车道的起点,糖厂内即可租借自行车。作为嘉义县第一条自行车道,朴子溪车道可向西骑到东石渔人码头,全程达25公里,沿途经过桥身相当纤细优雅的六家佃长寿桥,渔村风貌与乡村景色尽收眼底,一览云嘉平原之美。园区的小板车也同具特色,轻踩踏板就可以推动铁轨上的小板车前进,阖家玩耍笑声不断。另外,无论前去哪个糖厂,别忘品尝各式冰品,炎夏消暑的滋味令人难忘。
蒜头糖厂即使假日游人也不算多。对我而言,仅剩的几位解说员,倒成为糖厂的最佳风貌,他们融入在地,印证着曾经繁华与时间逝去。在随处堆积着不被注意的种种岁月痕迹的厂区里,并未逝去的,仿佛是往日的朴实气息与生活面貌。
--转载自《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