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报章杂志在谈论全球气候异变、土地保育时,皆特别关切绿地沙漠化所引发的沙尘暴,报章中指出人类应重视环境绿化的实践。笔者便藉数首交响曲,带领读者一起进入作曲家建构的自然空间;期望民众能在反复聆听、思索后,更加珍惜自身所处的环境与生态资源。
谈到描绘自然景致的音乐杰作,我马上想到理察‧史特劳斯的交响诗《阿尔卑斯交响曲》(Eine Alpensinfonie)。这首曲目是理察‧史特劳斯在登阿尔卑斯山后所作,他以华丽的管弦乐捕捉森林、瀑布、灌木丛、暴风雨等山林景致的瞬息万变;随着日月星辰的物换星移,一切物象都被赋予永续的活力,聆听时可感受到多层次的美感与诗意。
英国作曲家巴克斯(Arnold Bax,1883-1953)的交响诗《快乐森林》(The Happy Forest),以细腻的管弦乐手法,再现森林里的牧羊人举办诗歌比赛时的愉悦气氛。而鲍罗定的交响诗《中亚细亚草原》不断追逐中亚草原的温柔,心跳与节奏在此共欢;连绵不绝的东方民谣风,奏出漫长的惬意。
德弗札克的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第二乐章,记录着他对土地的深邃情谊,英国管引领的“念故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旋律。这一乐章是德弗札克从美国黑人灵歌中得到灵感所作,触人心坎。
从交响诗《阿尔卑斯交响曲》、《快乐森林》、《中亚细亚草原》到《新世界》交响曲,各国作曲家皆以饱满的管弦诗歌,吟诵对群山、森林与草原的赞叹,我们甚至能嗅到透过乐曲,在空气中逸散的芬多精。
不同国家的作曲家,不约而同地以崭新的编曲,和世人分享他们对身边土地的爱。当我们沉醉在诗歌时,也应正视自然资源正消耗殆尽的事实。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植被保育与生态永续发展的实践已迫在眉睫。否则,这些音乐所描绘的地景样貌,未来都将成为绝响,我们只能在影像纪录中遥想那已逝去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