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舞蹈从周代就开始,在历史上融合了戏曲以及民间的武术,成了近代所谓的“中国古典舞”。
舞蹈艺术在中国,以唐代最为鼎盛,到了宋、元两代,曲和词比较发达,戏曲发展出来了,古典舞于是结合了戏曲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说”和“唱”,以“唱”为主,而去掉了“词”的这部分,把戏曲和舞蹈的内涵、身段和表达,以及场景的转换,结合到唐朝鼎盛时期的古代舞当中。
细致表达意境 韵味十足
中国古典舞艺术主要包括身韵和身法两部分。身韵是指艺术的内涵和风采,身法是指舞姿和动作,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细致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除了讲究手、眼、身法、步,还讲究形、神、劲、律。形指外在动作,包括姿态、动作以及连接。身腰的运用很多,手眼身法吸收了很多戏曲的东西,眼神动作,非常细腻,跳舞很迂回,欲左先右,讲韵味。连接动作实际上可以非常充份的表现韵味。
有这样的说法,真正的中国古典舞,形体只占三分,劲道、力量占六分,心意也就是神占八分,而无形者为十分。也就是说,光会技术,无论技术多好,充其量只能打三分,但是当会用力度的话,那就涨到六分,当能表达那种心意、内涵,那就可以达到八分,而如果把技术、内在修养的感触以及把握好“点到好处”的力道,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达到无形者,一种“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神韵境界。
动静刚柔奔敛 对比写意
中国的艺术是一种对比艺术,它取决于意。比如说中国画,它不像油画那样表达光彩,表现得非常清晰。中国画呈现大小、写意,比如山水画中的山,它表达山的韵律;水,实际没有画出水纹,但是整幅画能让人感觉出水的流动和质感。
比如中国的园林,很多去过颐和园的人知道,一进门的时候就是个大殿,其他什么也看不见。但是通过大殿左侧的小门,一进去看到昆明湖的时候,就豁然开朗,它也是用对比的手法,所谓曲径通幽。中国在园林中用的太湖石,讲究“漏、透、瘦”。一块石头上的小窟窿,各种的形状表现出从小中见大,大中见细。
细微的说,比如中国人用细小的钩笔,在小小的鼻烟壶里做画,在小东西里面画出山水,中国人的艺术就是这样。如果到外国看园林,就是横平竖直,把草切得一条一条的,它表现的是外在的,而中国人的艺术是内在的,它非常注重表现者——画家、园林造诣家内在的修养。
中国舞蹈表演在外形中运用的规律,是由动到静或者由静到动,由刚劲对比柔韧,挺拔对比含蓄,跟中国的国画以及园林的美学,都是一脉相通的,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其内涵和神韵,随着刻画人物的不同、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刻画人物故事 精炼传神
中国舞蹈的表演者以有形的肢体语言,贯穿心意在里面,来表达无形的意境,可表达不同的场景,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十来分钟就能够表达清楚一个故事情节。所以,中国舞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从神到人、从古到今、从文到武、从战争到和平、从文明到野蛮、从贵族到百姓、从善到恶、从小孩到大人、从美到丑,所有一切都可以传神地表现。
例如,神韵艺术团近期在全球巡回演出的其中一个舞蹈节目《精忠报国》,从岳飞出生到成人,母子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当异族入侵时,岳母为教育儿子为国尽忠,在其背部刺字时,从她的眼神、动作,拖着儿子的手,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在运动当中动律的力度,其中轻、重、缓、急、强弱、刚柔等的表现,都传神地体现其心情的复杂,观众一看就明白了。
而芭蕾舞则很简约,不像中国舞表现手法的丰富多采、动作的高难度,它的线条非常清晰、垂直,按照力学、解剖学体现训练,直截了当地几个标准动作到位就完事。因此,它的表现力弱,要表达一个情节,得来个一幕、二幕、三幕,它很程式化,比如《天鹅湖》,你要不知道这个故事,根本就看不懂。
敬仰遵循天道 纯善纯美
中国古典舞真正要求的是内在美,就是以表演者有形的技术,来完全表达无形的内涵,要超越年龄、语言、性别、阶层、种族和文化的藩篱,给人们纯善、纯美的感染力。而要具备这种力量,表演者的内心、道德的修养、对人性的感悟就必须达到相当高的纯净,才能符合这样的要求。
事实上,人类的文化不是人创造的,而是神所给予的。特别是中华文化,被称为半神文化,它的文字、内涵 ,所表达的意思和天上是相通的。当人对神有无限敬仰的时候,遵循神讲的道理和法则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就是超脱、纯净的,所表达出来的文化、艺术、舞蹈就具有非凡的感染力,让观众会有说不出来的内心触动,感觉好像等了很久一样,好像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得到了某种启发,感觉非常好。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真正内在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演出的曲目大多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佛的故事、修炼的故事,而这样的曲目,若表演者本身否定了神佛的存在、慈悲的力量时,无论体型多好、技术再好,都表现不出其应有的力量。有形只占三分,劲和神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无所不能的境界。
本文转自18期【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周刊】“中国舞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