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自古帝王州。有人说南京是六朝古都,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有人说南京是十代古都,包括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
无论哪种说法,南京都是个文化遗产丰富、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2011年10月末有机会去了一次南京,短短几天的旅途却令我感慨万千。
南京著名的景点很多,比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景色迷人的玄武湖,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莫愁湖公园,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的江南贡院,原来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在变身庙市街景合一的繁华旅游地的夫子庙;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总统府;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中山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明孝陵景区。曾经有人说南京是中国最伤感的城市,的确,最令人伤感的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但是我最想说的是雨花台和灵谷寺景区。
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梁代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著名风景游览胜地。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解雨花台真实的来历了,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所剩无几。因为在1927年至1937年间,中共破坏北伐、煽动造反,尤其从“9.18”日本侵华后,共产党煽动工人、学生、农民造反,国民党不得已处决了一些造反者,这些在国难当头挑起内讧的人成了“烈士”。
中共在雨花台地区大兴土木,建起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烈士”建筑群,并大肆宣传,于是佛教名胜被染上了血红色,成了红色旅游区。现在的雨花台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将原来的含义挤在雨花石文化区狭小的空间中,连南京人都认为雨花台是陵园。
这里有驰名中外的雨花石,色彩斑斓,非常美丽,雨花石源自云光法师讲法的传说--花雨落在地上变成了雨花石。但是中共的教科书告诉我们“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染成”,无神论的中共却给自己编了一个类似神话的故事。
雨花茶很出名,我以为是南京历史传下的特产,没想到是50年代新培育的品种,为体现革命精神,曾经将茶叶培育成镰刀型、斧头型等等,可惜形状都不能保持,最后定为松针型,象征烈士精神像松树一样万古长青。看了这个介绍我断了购买雨花茶的念头。
中共利用一切机会篡改历史、改变景区本来含义,因此游览时要自己分析。由于中共隐瞒历史的原因,造成了灵谷景区的落寞和遗忘,人们仍通称这一片景区为灵谷寺,这里掩盖了一段国民党真实历史。景点有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 2000多亩,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更名灵谷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禅林”。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流逝,当年的大寺院至清代只剩下了无梁殿和小小的龙神庙。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1928年,国民党3年北伐,平定中原,建都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在三年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将士,决定就灵谷寺旧址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特地聘请美国著名建筑师茂菲担任公墓的建筑师,在原寺庙布局上略加改造形成公墓格局,中轴线上为第一公墓,两翼距中轴300米分别建第二、第三公墓,形成一个极钝的三角形布局。
新建一座纪念馆、一座纪念塔、一座石牌坊,改建金刚殿作为公墓的正门,改建无梁殿作为公墓的祭堂。这些公墓建筑现在都保存完好,鲜明的体现出民国历史文化风格。
1933年6月部分十九路军和第五路军的淞沪抗战将士代表葬入公墓,立了两块立柱式花岗石纪念碑。祭堂东西两端约400米处,是第二和第三公墓,其形式与第一公墓相同。三个公墓共葬入1029名阵亡者。阵亡将士牌坊共分五间,门额上均饰有瓷中华民国国徽。
无梁殿,公墓祭堂,是明代灵谷寺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距今已有 600多年的历史。因全部砖石拱券结构,不用一木一钉,故又称无梁殿。正因为无梁它才得以在战火中幸存,是我国现存五大无梁殿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其他是: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山西太原永祚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苏州开元寺的无梁殿)。
祭堂四周嵌有110块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部队和军阶,包括1926年至1930年北伐军阵亡将士名单、1932年淞沪会战中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名单、1931年至1933年华北抗战中阵亡的各部将士名单,共刻有阵亡将士33,224名,全文165,0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阵亡者名录碑刻。
因名额太多,公墓不可能全部容纳,经筹委会研究决定,采用“代表葬”的办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一军阶的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一名代表入葬,由60个师呈报名册。
公墓第一公墓墓地位于无梁殿后。建墓时筑起梅花瓣形半圆围墙,内辟蛛网式小路,分列墓穴。梅花是国民党的党花,代表国民军。每位墓穴上置有石碑,上刻序号,阵亡者姓名、军阶、阵亡地点和时间。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刻“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2年1月28日,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进攻闸北,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将士奋起抵抗。不久,张治中将军率领的第五军也奉命赴上海参战,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使日本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淞沪抗战结束后,1933年6月2日,部分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阵亡将士代表葬入了灵谷寺阵亡将士公墓,并立此二碑纪念。其中有十九路军阵亡将士代表78名,第五军阵亡将士代表50名,合计128名,以象征纪念“一.二八”之意。
这在国民党14年抗日战争中仅是沧海一粟,国民党共参加了1000多次大型会战,牺牲将军就达200多人。“青山有幸埋忠骨”,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历史的真实。遗忘历史、不追寻真相的民族是悲哀的。
“松风阁”是以前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题书馆名。这幢二层楼建筑,上下遍设架柜,当时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抗日战争期间,革命纪念馆遭到很大破坏,馆内陈设损失殆尽。中共夺权后改名松风阁。
中共对历史文物的破坏是毫不留情的,可以炸毁建筑、挖坟掘墓、篡改名称,连匾额都可以改写。以前的国民党“革命纪念馆”改名为“松风阁”,原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国葬墓碑上刻的文字全部磨平,改为“灵谷深松”碑,均由中共夺权初期的陵园管理处处长高艺林改写。
灵谷石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又称灵谷塔,高艺林又乱写“灵谷塔”三字悬于正门横帽上。原来刻有谭延闿生平的汉白玉石碑、国葬命令碑现已无字。原墓包在十年动乱中被造反派用炸药炸开,夷为平地,现在的墓是1981年重建的。
游南京灵谷景区,其实就是在翻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蒋中正在南京多次题写“精忠报国”,而中共从来都不喜欢这个词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因此2011年9月中共大陆南京江甯博物馆开业时才发生摆放秦桧坐像的事情(在岳飞后人强烈反对下,2011年12月撤销)。谁是真正的爱国,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一路走来,匆匆忙忙,浮光掠影,但是深秋的江南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去南京时仔细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使人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