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随意到轻松入画
熟悉温老师的朋友都知道,老师手边随时都备有写生的纸笔。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三两分钟的空档,铁定提笔写景。时间长,一张精彩完整的速写佳作,就在振笔疾书中应运而成。若时间短促,一支草、半棵树也都能信手拈来。温老师表示:大量且不间断的速写练习,可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景物的架构能力。在绘图表现上,能有更精准的造型刻划与表达能力。时常习之,笔法肯定、线条自由。所以不管是带领学生或闲暇有空时,老师总是走到哪画到哪。常常学生们面对一处风景,总不知如何取景;但经过温老师的提点说明后,才发觉精彩处处、无景不入画呀!因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一种新的学习与体验。不同地域拥有迥异的地景特质,感动人心的触发点亦不尽相同。所以每次写生都是一场受教于大自然的启发课程;写生越多,学习与成长的空间就越大。以下几张精彩的速写作品分享之:
◆ 怀乡写情‧彩绘人文
自幼即在屏东乡间长大的温老师,在创作选材上,总想凝结时空,好将过往的人文点滴加以记录。藉由即将消逝的年代产物,赋予勉怀般的歌颂。因此勤于穿梭在乡间古镇中;试着用彩笔来筑起心中那满是回忆的梦乡。没有矫情,更无炫技;有的只是一颗质朴的心,将生长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老过于自己的一屋一瓦,看着世事变迁的老树与苔石,在光影下闪耀着消逝岁月中的思乡情怀。这是身为当代艺术创作者的非凡使命,这也是对历史轨迹的最佳礼敬。举凡早期高雄大树乡的木炭窑、埔里乡景、水里车城老火车站等等…。进而走访贵州苗寨、长江三峡、九寨与水乡等地方。然后再回头发掘沼泽蟹故乡,以及水鸟、渔塭、船影构成极佳美景的高雄后劲溪出海口。老师他无不逐一用彩笔记录这即将消失的纯朴;希望以写生的方式,来领略台湾每吋土地的成长岁月;并期许能将全世界的好山好水、人文景致,都能亲身探访并且将之入画珍藏。尝想:这将会是何等满足与充实的人生啊!荣获第十七届全国美展第三名的作品﹙秋的回忆﹚中将曾经繁华与消逝的时空,藉由老人与秋意来勾引怀乡的思绪。
◆ 读图千遍也不厌倦
在抵达温老师工作室时,随即将莲华池、杉林溪画册,以及第九期水彩杂志奉上。还来不及准备采访资料,见老师已径自翻起画册,仔细览读。访谈中才知:老师练功的方法,有大部分来自读图的启发。温老师习惯大量且无时无刻的翻阅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从他们的画作中分析构图、体解内涵,并研究设色;当然也得从中读到警惕。因此,不管在画室或家中,总能看见随手可及,或者阅罢尚未归位的画册,当然还有一位如数家珍般的介绍各家藏书的温老师。而这种求知的渴望,让老师在创作与教学上,有了坚强的后盾,和源源不绝的灵感。当然,若有机会亲睹名家画作的真迹,那也是种绝佳的成长机会;不但能近身观察、体会,更能借镜求教。
在温老师画册自述中曾提及:每个人在创作的熟成过程中,都会遇有困难与疑惑。此时,经常会将完成或未完成的画作,摆置于画室中三日至上月不等的时间;以不定时的方式观看、细评。目的是想在不同时空与心绪下,能以不同的想法和心境,发生偶然性的接触。这种方式往往能发现,许多在创作时未能顾及的意外与缺失;然后予以修正或留待下次自我警示与参考。因此,以偶读、多读、细读、深读作品的方式,让画作更臻完美。我想这真是再好不过的练功心法了!
结语
◆ 感性与理性的‘总铺师’
不难发现:温老师绝大部分的作品,大多以暖性明亮色泽为主。当然身处于南台湾,区域地景,色温暖溢的环境;入眼与体察的感受,经由画笔自然而然会流露出一份地域性的温暖气息。然而若只因客观条件影响就反射式的铺陈直叙,反而少了份内蕴化的成熟感动。因此,人格特质中应有一份热情,那是一种温暖包容的真性情。如果再加上专研古今名家用色的心得,从中捉取适性的表达色度;自然成就了老师画作中的情调。
谈到人格特质与创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可不谈的是老师运笔时的“自在”与“肯定”。我们大可归因于温老师热爱写生,技法千锤百炼下的产物特色。然而冷静思量下:“肯定”应来自于理智与熟稔后的自信。“自在”则是源于感性滋养后的那份洒脱。由此不难看出,经过军旅生涯的洗湅,让原本质朴内敛的本质,有了全面性的升华。在理性与感性之间,重新调理出一道道迷人的菜肴。作品﹙庙﹚:上乘的高技巧表现,将浓情化入笔水彩韵间;在高控管的布白、简化与虚实中流淌。
结构严谨、块面精准,这是理性架构所必备的根基。然而设色自由、笔调潇洒,则是动情后的忘我余韵。两者看似南辕北辙的对应性面,实则在温老师的绘画理念中,将此两则内在性格有了最佳的调和与运作。这一点在温老师的创作选材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怀乡写景、喜绘大自然,温老师在出色的造型上,随意让水韵,凝结出山与水的空灵。恣意让彩笔走成疏密有致的树群;看似不经意的枝撇,竟有种无穷的生命鸿爪。若没有超凡的感性介面来加以传导,如何体现得了。再者,画面中起落有序的人为建物,或船影或房舍,无论是岁月留痕,亦或曾经荣华。个个精准到位,少有杂笔啰嗦;则全需仰赖高控管度的清晰理智。而温老师就是能将画面统合得毫不尴尬,并且得心应手,实在令人钦佩!
<未完,待续>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