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心到位、你又有企图,这时你去画,你的手会源源不断帮你作出来‧‧‧
自古‘真、善、美’一直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符合“真、善、美”的就被认为是好的艺术。但是今天,这个标准似乎有了改变。当我们问艺术家、艺术学校老师或学生﹕“艺术是不是要符合‘真、善、美’?”他们大多数会告诉你,那是过时的观念,当代的艺术就是要颠覆传统、要创新、要摆脱束缚,要表现自我的独特…
确实,西方的历史观念通常是用“否定过去”来“前进”,所以艺术上不同流派不断更替,认为“变”了就是新的,革命性的,就是进步的。回顾一百多年前,法国绘画还是以兼具理想美感与精确描绘的学院绘画为主流的时候,印象绘画以粗略的笔触、跳跃的用色面世,成为观众嘲笑当对象。但是历史潮流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向另一方。传统的美学秩序和理念,随着‘成、住、坏、灭’的历史规律逐渐崩塌、瓦解,印象派只不过是开了个头,此后是接连不断、此起彼落的艺术运动,它们变化万端,共同之处就是一概推翻传统美学价值,因此,像古雅仁这样坚持传统美学理念的艺术家少之又少。有时不免承受贬抑,就像当初印象派所面对的一样。只不过,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前卫-保守”的角色互换罢了。
要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中坚持古典理念而不动摇,并不容易。不只需要勇气,更重要的还是坚定的信念。老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忠于自己的内心,加上理性思考,确定真理在握,自然能够坚定不移。古雅仁认为﹕“创作必须要跟你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我必须忠于自己。
古雅仁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信心。而这些古人的哲理和他所坚持的绘画之路是相通的。他回忆起曾经在公园遇到的一个太极拳老师:
“我那时候刚退伍,体重七十几公斤,很壮。老师父七十几岁了,个子瘦小,讲话有湖南乡音,他跟我说:‘你来推我!’我不好意思去推一个瘦小老人,他却说‘没关系,尽管推。’他没有什么动作,只是站着,可是我用全身的力气推,他竟然丝纹不动!后来他干脆只用一只脚站立,我还是推不动!”
“当时很多外国人在跟他学,西方人观念认为要练得强壮,以力服人。可是老师每天教他们‘放松、放松,不要用力’。因为当你放松的时候,大地的力就跟你结合,所以看来手无搏鸡之力的七十岁老头,却推不倒。这些外国人觉得神奇。…我当时也学不起来,因为他那个叫作功夫啊,功夫就是时间,不是学了表面招式就会的。就像中医也不是你学了理论、医学院毕业,就可以当中医了。以前要跟在老师身边学一辈子,这样的传承才是很完整的。因为真正的东西是要下功夫去体验,去磨练。学艺术也一样,不是走捷径、忽略过程能就达到的;也是要用时间去换、去培养、去感受、和他人的交流,有所提升,才产生新的变化。
“一个东西总有‘起承转合’,如果没有这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就直接跳到结论,那其实它是很空虚的。有篇文章说艺术就像煮一锅东坡肉,如果大火去煮绝对不会成功,它就是要慢慢的煮,小火慢炖,才会入味。可是现代人要求有效率、有系统、要快速。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这样为艺术默默持久地付出?大多是急于求成,没有过程。我觉得从事艺术是长远的路,像是马拉松赛,而不是猛爆型短跑,用短跑去跑马拉松很快就会放弃了。
很多现代人对传统的好东西也没有深入了解。“我感觉,我们文化上抛弃了传统博大精深的智慧,很可惜。”虽然古雅仁擅长西方的古典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有深刻体悟;作品自然地呈现出东方人特有的沉静文化底蕴。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内涵对他而言,两者不但不冲突,而能以一种内敛、包容的态度和谐互熔为一体。但这个也是画家经过一番内在的历炼和追寻的结果。
“像西画是在抓形,可是中国画家是在画神,我们要以形传神,又不能被形所困,这是很难、也很抽象的,必需自己去体悟,在体悟的过程中,表现手法就开始有变化。东方哲学有个概念叫“少即是多”,怎么个”“少”法却能是“多”?“空”其实不空,“空”是无限,这个理可能比较好理解,可当我们想把这个概念变成一个作品、变成一个视觉的效果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东西要去思考。”
就基于这个想法,今年的古雅仁的创作就出现了新的样貌。“在这之前的作画,为了画面看起来丰富精彩,有很多东西可以画、可以看,连那个背景的布我都特别去找适合的花色。今年我走了一个反方向,我想要尝试“少即是多”的奥秘。所以我在准备的时候,把颜色减到最少。我用了一个干净的白布,在一个干净的布里面去画出不一样的东西。于是我在观察的时候,变得要看的更细﹕你画白色,其实它不是白色,它有好多的颜色,而且那个颜色会跟着光线环境变化,时间空间变化,就觉得每天都有很多体悟。
“也有人问我说,你为什么喜欢画静,我说,我只有画静态的静物,才能看到时间的变化。像我画的那些南瓜,有新鲜的、有开始枯黄的、有已经干掉的。如果一直在画动态的东西,对那个细微的部分反而不明。”
追求静,喜欢内省,这已经是古雅仁的生活态度。“我有时上课教画也像在吐纳一样。要求学生进来画室后就把其它一切放下,放空…进入这种节奏来上这堂课。我自己画画也是这样,所以我只能听钢琴或古琴,不能听那种太吵的,要让你的心真的很平…心平得像一个湖水的水面时,你才是敏锐的,风吹过来都会有涟漪,可是如果环境很吵或心不静,波涛汹涌,就什么都看不到。所以我现在碰到很多状况时,就先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技术的部分我觉得不是主要,只有当你的心到位、你又有企图,这时你去画,你的手会源源不断帮你作出来。”
古雅仁走了一条不同于当代艺术家有为的求新求变之路,他珍惜古人的智慧,并以真诚、谦逊的态度,聆听真实的自我,无欲无求于外,反观自省于内;却又能善意的理解世的不同。如此,他的因内修、体悟而提升的画境和个人特质,也就自然反映在创作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