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初年,山东莱阳县的一个差役,带着手下的好几个差人,奉命押送几千两官银,前去济南。差役们个个小心谨填,那银子是用木箱子封好了的。他们一路上非常紧张,只盼着快点赶到济南,交差了事。
那天晚上,他们一行人来到一座小镇,找到镇上的一家客店,要求投宿一晚。店主人一看他们带着沉重的木箱,便婉言谢绝。众人行走了一日,劳累不堪,不想再跑路,就缠着店主讲好话,不走。店主无奈,对众人说:“这镇子西北不到一里路,有一座尼姑庵,凡是带行李物品的旅客,都到那里投宿。”说罢,这家店主又亲自领着差役一伙,前往尼姑庵去。
就在差役们刚才和店主谈话的时候,门外有一个用红帕布包着头的男子,相貌狰狞可怖,一直注视着他们,特别是盯着他们的木箱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一字不落的听完店里众人的谈话,等到大家出门后,他也就闪身不见了。
店主带着差役一行人,到了尼姑庵,自己就回去了。差役进门打量庵内布置,见有三间客厅,坐西朝东,里面有些床铺、被褥叠得齐齐整整,一看就知道是供过路客人住的。北面是观音大士殿,空无人影。殿旁边有一扇小门,紧紧关着。差役去敲那扇小门,敲了很长时间,门才慢慢打开。一个不是尼姑的老妇人,颤巍巍地走出来接待众人。差役向她说明来意,老妇人指指三间客厅说:“不妨事,你们就住在西边的客房吧。”
差役命众人把装银子的木箱,搬到客房里。众人草草收拾一下,躺倒就睡,不一会儿就鼾声四声。差役不敢去睡,留心察看四周动静,发现尼姑庵非常幽静,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那老妇人安排众人住下后,折回小门内,过了很久又出来,手里拿着用朱红笔写的封条,贴在尼姑庵的大门上。差役目睹她的行踪,心下纳闷,既然留宿客人,大门上贴封条干什么?
兴许我们是今晚惟一的客人。封条一贴,大概不会再有人来了。差役们这么想着,看看木箱,又思谋道:这地方气氛不大对劲,为了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小心为妙。考虑良久,差役返回客厅,挨个叫醒了其他人,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谈了自己的想法,告诉众公差:夜里不要睡觉,随时以备不测。
大家把屋内所有的灯烛都点着,照得各个角落通明。然后各人手持刀剑、棍棒、弓箭等各样兵器,在门口、铺上、银箱旁坐着,边聊天,边坐等天明。
明晃晃的灯光,把众人的身影投射在窗户上,从外面看去好像些巨人似的。前半夜,众人还有话说;后半夜就有点精力不济,不敢打瞌睡,只是相对无语。差役不住地提醒大家,最后亲自坐到门口,侧耳倾听外面有什么异常的响动。到了三更时分,外面似乎起风了。风把树枝刮得呼呼作响,声音越来越大。突然,又传来砰然一声巨响,好像是尼姑庵的大门被刮开了。这风力真大,客房里的众人猛吃一惊,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接着,客房门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敲打着,震动得厉害。一个尖利的声音,高叫着:“ 开门,他妈的,快给老子开门!”这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异常凶恶。差役连忙挥手让几个人过来,围在门口,做好架势,只要有人闯进来,就刀枪棍棒齐上阵。
众人虎视眈眈,门却一下子被撞开。差役看清了,来人正是他在客店外扫了一眼、但没怎么在意的那个用红帕布包着头的人,样子比那时更吓人。差役和其他人都不禁一愣。这个人没拿什么兵器,右手却握着一束燃着的线香。就在屋内的人,不知他要干什么,一愣神的当儿,他把线香,朝屋里地上一扔,站在门口冷笑起来。
众差人正要拥上前去踩灭线香,身子却不由自主地发软,头重脚轻,跌倒在地。差役心中暗暗叫苦:不好,这是“五步迷魂香”!但他还没说出话来,便在一阵香气之中,失去了知觉。等到天明,被线香熏倒的众人逐渐苏醒过来,仿佛刚从美梦中走出。差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察看银子在不在。可是,他把屋内扫视了好几遍,也看不到银箱的半点影子。很显然,银子是被那个用红帕布包着头的汉子拿走了。
差役气得直骂,一时没了对策。手下有一个年长的差人提醒他说:“既是曾在旅店门口见过那个汉子一面,倒不如跟店主人打听打听那汉子的来历,兴许能得到一点线索。”
差役急忙到小镇的那家旅店,找店主人打听。店主听他说完事情经过后,便告诉他:“这个人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他经常在这一带街上游荡,凶恶得很,没人敢去惹他;昨天我让你们到尼姑庵去投宿,就是为了防备这个人。到尼姑庵去投宿的人,一般是不会出事的。我没想到昨晚这家伙也敢在那里动手!”差役忧心忡忡地说:“这么说,那个汉子是一个大盗了。可我不明白,您说‘他也敢在尼姑庵动手’,这话是什么意思?”
店主微微一笑,说:“你们不知道,尼姑庵的尼姑,并非寻常的出家人。现在有人把手伸到了她的眼皮底下,她不会不管的,应该快点把这件事告诉她。不过这个尼姑性情古怪,还须我亲自去求她。”于是,店主人又带着差役返回尼姑庵。再次敲门唤出那位老妇人。老妇人出来,一看店主和差役的神情,就仿佛洞明一切,笑着说: “你们几位前来,可是为了昨夜丢失官银的事啊?”店主、差役忙答:“正是,正是。”
老妇人转身进去禀报。差役则在外面站着称奇:这老妇人什么都知道!那尼姑就更不用说了!等了不大一会儿,老妇人在前,后面跟着一位年轻的尼姑。这位尼姑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锦绣丝绸衣服,脚穿丝质轻软的袜子,浑身透出一股不同凡俗的尊贵气。她年纪不过二十岁左右,面色清秀,真是一个绝好的女子。
差役目不转睛地盯着尼姑。尼姑在老妇人带来的一只蒲团上坐定,扫了差役和店主人一眼,示意他们说话。
店主人跪下来,差役不敢怠慢,也跟着跪下。店主人诉说昨夜被盗的事,恳求尼姑作主。差役在一边连连点头应和。尼姑听完了事情的经过,不但不恼,反而笑着说:“ 这个奴才,敢到我这里来耍手腕,是活得不耐烦了。看来,这次我该替百姓们,去除掉这个祸害!”说罢,尼姑挥挥手,那老妇人会意,进去牵了匹黑驴出来,还带出一把剑。尼姑取剑挂在身上,跨上黑驴,就朝庵外走去。
黑驴载着尼姑,迳直向南山驰去,疾驰如飞,一眨眼之间就不见了。差役和店主,目送尼姑远去,招呼众差人出来,大家围在庵前等候尼姑归来。
这时,小镇上很多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聚在庵外,足有近八百。说不清楚他们是来看尼姑为民除害的,还是想一睹尼姑的风姿的。反正,大家有说有笑,给寂静的尼姑庵,平添了许多热闹。
过了约一袋烟的工夫,人们远远地看见那位尼姑,赶着驴回来了。驴背上驮着木箱子,尼姑徒步疾走,手里多了一件东西,有人看清了,那是一个包袱。
尼姑很快就回到了庵前,她脸不红,气不喘,风姿依然照人。那负重的黑驴,倒是累得够呛。众人拥上前去,把尼姑围在了当中。
差役和店主,赶紧让众差人把木箱卸在地上。然后上前对尼姑施礼。尼姑对差役说: “来!看看你的木箱子是不是原封未动的啊?”差役察看了一圈,箱子果然完好无损,连封条也是完完整整。看完,他用感激的目光望着尼姑。尼姑嫣然一笑,把手里的布包,扔在地上,又说:“大家看看这个贼头,我没有杀错吧?”
原来布包里是一颗人头。随着尼姑一扔,人头滚落在地。众人围过来定睛细看,正是那个用红帕布包着头的汉子的脑袋。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众差人更是乐得手舞足蹈!差役和众差人扑通一声跪下,向尼姑叩头拜谢。尼姑摆摆手让他们起来,转身离去。
银子失而复得,差役和差人又高高兴兴地上了路。等到差役及其手下人等,从济南府回来时,他们特意带着一些济南特产,到尼姑庵去答谢尼姑。可是,他们发现庵门锁闭,尼姑和老妇人都已不知去向了。
她们的身影虽然看不到了,但是她们的人品和美德,却永远在百姓们的心海里流传!
正是:
修炼界里出奇人,
铲恶利民属本分。
云龙见首偶显神,
万古留芳倩思忖!
(事据《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