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周公旦,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
虽然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但那溶于民族文化血液中西周时代的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与精神,依然让中华子民深深受益。
西汉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深厚的景仰之心,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深切的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今朝我们就用理性与凝重的笔触,来回顾这位贤臣的种种行迹以励自己,并唤醒时下那些被金钱、权力欲迷惑的人。
周公的一生令人感佩(根据《史记》记载整理)
◎无私、孝顺辅助武王平定殷纣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他非常孝顺,为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后来,他辅佐武王伐纣。武王伐纣的次年,天下尚未统一,武王病倒了,群臣不安。当时流行占卜以明吉凶。
周公为了先王的基业与天下苍生的福祉,他斋戒沐浴,祷告上天,情愿牺牲自己,请求上天让武王身体痊愈。之后,周公命史官将此事记入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露。第二天,武王霍然痊愈。
◎坦荡恭谦、平乱、善待贤士
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担心诸侯趁机背叛朝廷,就代理成王处理政务,并帮助成王平定“三监之乱”。
周公为辅佐年幼的成王,就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同时告诫他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急待的起身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行忠义,造福社稷、万民
成王长大成人,能独立处理国事,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周公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仍然恭敬的对待成王。
当年,成王幼小有病时,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周公旦。”后把祝告册文藏于秘府,成王果然病愈。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随即迎回周公。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周公写了《多士》、《毋逸》来告诫成王;后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立政》,利于百姓,百姓欢悦。
后来,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以此表明成王谦让,不敢以周公为臣。
◎德行感动上天
周公去世那年秋后,庄稼尚未收割,一场暴风雷霆,禾稼倒伏,大树连根拔起。王都的人十分害怕。成王和众大夫穿好朝服打开金縢之书,看到周公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的册文。
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问史官和有关人员,他们说:“确有此事,但过去周公命令我们不许说出去。”成王手执册文而泣,说:“今后不要在笃行占卜了!过去周公为王室辛劳,但我年幼不理解。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之德,我应设祭迎其神,亦合于我们国家之礼。”
成王于是举行郊天之礼,果真天下雨,风向反转,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太公、召公命国人,凡倒下的大树都扶起培实土基,当年大丰收。于是,成王特准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鲁国所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啊!
周公“贤”的缘由
纵观周公的一生,就是坦荡、无私铸就的一生。身为儿子他孝顺,作为弟弟他懂礼,为人臣子他忠义;对有才学的人他礼贤下士,对百姓他做到仁爱;当然最重要的是对神明的敬重!
正因为他对神明的由衷敬重,才让他拥有那么大的智慧与能力来管理国家,维护先王所开创的社稷。
从周公用一生所演绎的角色来看,他要给人类、后世子孙留存的文化奠定,即后人总结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这份“惜贤”之心,其根本就是心中那份对神的敬畏!
当周公小的时候,外出遇到雷雨,电闪雷鸣,很吓人。陪他的宫人说:“此种情形,是上天在惩治为恶不端的人。”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真的看到一个被雷击而亡的人,倒在路边。
不久,有几个人围拢过来。有人说,这个人就该天打雷劈,他不但横行乡里,还虐待父母,不给年迈的父母饭吃。周公旦见此,似乎也明白了善恶有报的道理。当时他就想:“今后,自己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合乎礼法,才可行事。”
后来,因缘际会,他遇到一位得道高人,本来他想把这位高人介绍给弟兄们认识,可是这位高人执意不肯,他才作罢。那位高人总是在一个特定时间里,教导周公一些治国方略和术数之类的东西。
这样过七、八年,周公的文韬武略已经很是了得,在术数上也很有造诣,后人还整理了他对梦的一些见解与分析,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解释“梦兆”的“大家”!
后来,那位得道高人临别时,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孩子,你今生一定要维护好这个朝纲,多帮大王主持朝政。你不但是王亲的角色,更是你们这些人一起要演绎一番君‘正’臣‘忠’的历史大戏,为的是要给后人留下敬神、尽忠、礼贤、亲民、无私、坦荡的角色模范。
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你自己做的正,很多事情不必去多解释。不过你要把自己所做的记录、密封起来,当有人误解你时,上天会安排人打开,让你的德行真正的彰显于朝野、后世。
这些都是你今生的角色所应该奠定和承载的,不是你自己想怎样的问题,而是这个角色所应该成就的问题。你明白吗?”
当时,周公似懂非懂得点点头。在以后的实践中,周公就是本着“敬神”的根本原则,把对神的敬意,推广到对天地的敬畏,对父母的恭顺,对君王、大臣的敬重,对贤士的敬重,对百姓的仁爱。因为,这一切角色都是神明所开创!
虽然很多时候,他被人误会,而他本身有时也会做一些不恰当的事,但无论怎样他都坚持那份无私与坦荡的胸襟。因为他明白,在自己这个角色上所应承载的一切中,包涵着“忍辱才能负重”的东西。
正因为周公如此的贤、德,才能被后人视为贤臣的楷模。
三千年时光早已流逝,我们抱着一种理性而肃穆的笔调,再次回溯周公的经历和历史意义,更加明确中华传统文化最精髓和敬神的要义所在!
人间的帝王将相、布衣商贾也好,文人骚客也罢,这些都像“角色”般。如果演员本身素质好,其一生无论演绎哪一种角色,都会演绎出一段精彩的画卷。这种画卷利己、利他、利后世。如果这个演员演得不好,那就是害人害己。
反过来说,不管扮演角色的演员演的如何,而神所给予人间这一层次的角色限定是不变的。比如:作为国王就应该是勤政爱民;作为臣子就应该上对君王负责,下对黎民苍生负责,尽臣子的本分,其他角色也是如此。
此外,如果某个人在自己所应该演绎的角色中,顺应了神的安排,做了那个角色所应该做的一切,那神就会给他荣耀,真的会万世流芳。反之,那就将遗臭万年,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然而,既然一切都安排好了,那个人之间的恩怨如何了却?其实,人世间就是相生相克,也是兵争天下、王者治国的地方。角色本身是那样定的,而内在的“演员”间会有一定的恩怨需要了却。当然,身在其中的演员们当时的选择也很关键,是选以直报怨,或以牙还牙、以暴治暴,那就看生命自己的选择了。
一个生命若能多懂得敬畏神明,很多事情他就会做得比较妥当,就会做出更多利己、利他,甚至千古流芳的好事!
周公一生所做的就是最好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