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古塔传奇 诉说大唐气象

font print 人气: 13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1年05月21日讯】法门寺塔在二十世纪末坍塌,封藏了一千多年的佛舍利骨在佛诞日再现。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恰似一部历史图志,大度而浪漫的大唐风采跃于眼前。那些璀璨天真的金银器,大方严整的碑刻楷书,纯净优雅的秘色瓷,异国情调的玻璃器,在示现着神州大地上曾有过的不朽传奇。

一千年过去了。在唐代,佛舍利骨掀起了虔信的狂潮。在这历史的断层,佛舍利骨的再现似乎是对人类文明,对人类命运沉默的昭示。被连夜雷雨冲刷坍塌,半壁擎天的法门寺塔是一条通向隐匿真相的线索。在这一切悄然变化的新世纪,在这古人信奉的灵魂翩然重返的时代,我们要如何对待其示现的无限玄机?

奥义之塔 法门寺地宫传奇
文 ◎ 夏祷 图 ◎ 向阳公益基金会提供


1981年法门寺真身宝塔轰然塌陷了西南半壁,剩下半边危塔擎在空中。


大唐,一个我们引以为傲的朝代。它的皇家寺院藏一枚佛真身舍利,唤作护国真身舍利。或许,对于唐朝,对于佛法,我们得从另一角度思索。世上唯一一枚佛舍利指骨在一个神奇的时刻出土,使人深深忆念2,500年前行走在人世的佛陀,以及他向世人开启的密旨。

1. 半壁擎天的古塔

1981年,接连十多个风雨夜后,在狂风、闪电和雷鸣中,竖立在关中平原上的法门寺真身宝塔轰然塌陷了,剩下半边危塔擎在空中。塔内千年来藏的古老佛经、佛像纷纷从天上坠落,塔的土壁坦露出来。对于世代生活在塔下的百姓,这座古塔统领着八百里秦川,如今塔的半壁残垣高举向天,似乎预示着什么,叫人寝食难安。

历史上,法门寺塔有着浓烈的传奇色彩。佛舍利骨如何来到中土,又如何散落四方,史实中交错着传奇,真假难辨。一说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18人捧 19份真身舍利来到中土。由于时势险恶,释利房等人匆匆埋舍利于地下后分道而行,埋舍利的地方成为圣塚。日后在圣塚上建起的,便是著名的法门寺塔。

1981年,中国才从文革十年噩梦中醒来,正待从废墟中重整出发,顾不上这古塔。半壁古塔擎天,塔脚下,土堆里埋着碎砖石、残破的经卷倒在风里雨里无人过问。宝塔村村民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们四方奔走陈情,要求修塔:“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辈见宝塔倒了,也曾上书朝廷,并拿出家财修建宝塔。”写信的,正是四百多年前在明代化缘修塔的党万良之后代。

1987年,法门寺塔开始重建。扶风县老百姓挽起袖子,一砖一瓦拆下了半壁古塔,露出地基。在清理唐代、明代塔基时民工发现一块汉白玉石板。透过石板裂开来的缝隙望下去,巨大的深穴中浓雾缥缈,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只见看不分明的器物上一片金碧辉煌,有若灿烂的霞光。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地宫?”人们沉醉于眼前的景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地宫透过裂开的石板缝显像,这埋藏了千年的宝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秘密。如何找到通向地宫的门只是时间问题。

2. 大唐佛教图景

法门寺地宫最后一次开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懿宗驾崩不久,送佛骨出长安的仪式从简,远比不上当初迎佛骨的盛况。然而佛骨一路出城,长安城仕女老者夹道送别,人们握手对彼此说:“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见又是什么时候?”说着伏首呜咽,如送亲人。

这是藩镇割据,日薄西山的晚唐,盛极一时的大唐早已失控。人们流露的哀凄预示了一个朝代风雨欲来的覆亡。接踵而来的连年战乱中,地宫被遗忘了,它的石门再也没有开启。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宫越来越遥不可及,像是一个久远的神话,人们甚至不能确信它是否存在。

法门寺在唐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道教立国的李氏唐朝同时给予佛教最高的尊崇。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太宗曾命丞相率百官出城恭迎,并为他举办大道场。永徽二年,高宗建大雁塔以藏玄奘远道取来的佛经、舍利。淡雅的大雁塔蹲踞在长安城,七到九世纪亚洲的文化商贸中心。大街上,马车、丽人奔踏疾行,百姓骑驴挑担奔走,塔俯视着这一切,而赋予塔重量的,是万里外取来的梵文经藏和圣物舍利。

佛教在大唐弘传,佛寺高僧一时权重倾国。同时,佛教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工匠挥起彩笔、凿子,在敦煌、龙门石窟中刻画下动人心弦的瑰宝,为一整个时代虔信的心灵作证。佛像造像和唐朝雍容大度的美学结合,呈现了宗教艺术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许多人最心仪的朝代。然而在提到使人自豪的唐朝时,人们往往忽略了佛教在大唐展现的叫人惊艳的华彩及其刻下的历历铭记。促使雕版印刷术在唐代蓬勃发展的一个首要原因是佛经、佛像的大量需求。而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书册不是华美的诗词或儒家经典,而是当时百姓虔心诵读的《陀罗尼经》。

唐代典丽的宫廷乐舞融合了中亚文化、佛教乐舞与中原文化,如〈苏合香〉是天竺传来的礼佛舞,而〈霓裳羽衣曲〉则是玄宗改编自天竺传入的法曲〈婆罗门曲〉,结合了道家的仙境变化而成。唐代的僧人参与了乐舞的创造和演出,佛教音乐渗透入世俗音乐中,两者密不可分。在宗教的功能外,唐代寺庙也是民间娱乐的场所。唐宫廷和寺院举办公开竞赛,由不同画派的画师绘制同一题材作品,是当时的一大盛事。

唐诗中,歌咏寺庙香烟,参悟佛法修行的多不胜数。“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林间水畔的寺庙点缀着唐人的风景、诗歌,契入唐人的生活和心境。


盛装仕女图,节憨太子墓出土。


在举国为华词丽藻癫狂,奔放不羁的唐朝进入衰颓的中晚期之后,不立文字,强调顿悟和直觉的禅宗独树一帜,形成了意境独具的美学。在唐代丰富的佛教图景中,弃一切言说,于生活中悟道的禅宗添了一袭野趣的色彩。

和如今多被视为偶像崇拜,形象或过于僵化,或偏向于救世济人的现代佛教相比,佛教在大唐展现的磅薄气度,所成就的深邃美感不可同日而语。当佛法无边的渗透力全幅展现,不但一扫佛教的刻板印象,并把佛门之奥义展现得殊美而动人。

3. 迎佛骨:神圣与癫狂

与大雁塔遥相呼应,长安城外三百里竖立着古老的法门寺塔。由于塔下供奉的一环释迦牟尼佛舍利指骨,法门寺成为唐代佛教重镇,和唐代皇室渊源深远。


佛指真身舍利灵骨。


公元618年,隋朝大丞相李渊改成实寺为法门寺。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唐。其子秦王李世民平定叛军时曾到法门寺还愿,并在寺中挥墨写下“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的诗句(《经破薛举战地》)。即位后,太宗在昔日战场上建七座寺庙以安慰亡灵,意在“变焰火于青莲,易苦海于甘露”(〈为战阵处立寺诏〉)。

贞观五年,太宗命刺史张德亮开塔启奉佛舍利骨,是唐代第一位迎奉佛骨的帝王,开唐代八位帝王七度迎佛骨的先河。之后,法门寺建24院,佛舍利指骨被命名为护国真身舍利,全盛时期有上万僧人护守。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中宗及皇后韦氏、长宁公主曾下发入塔以身供佛,表示了唐宗室对佛陀至高的虔敬。

唐代迎佛骨在史上赫赫有名。宪宗时,韩愈因写〈迎佛骨谏〉而遭致的厄运更使得迎佛骨备受争议。苏鹗《杜阳杂编》上记述懿宗迎佛骨时举国若狂的景象。一路上百姓跪地顶礼膜拜,或弹奏琵琶鼓乐,或献香献果,城里扎起了一座座奢华的棚子、数不尽的玉树金池,豪族把马车、彩楼装点得富丽堂皇。一路上宫乐、两旁的民乐飘飘,长安城仕女老少倾城而出,街上水泄不通。


跪拜俑,唐李宪墓出土。


大队人马在禁卫军兵仗的引领下浩荡前进,旌旗飘扬,上百斛珊瑚、玛瑙、珍珠缀的上万幡幢、幡伞款款移动,一匹匹骏马踏蹄,穿袈裟的高僧庄重地举步。病重的懿宗危颤颤来到安福寺顶礼,自语:“生见佛骨,死而无憾”,说着老泪盈眶,泣下霑臆。

庄严的人马穿过城池,百姓沿街跪了一地。一个兵卒把左臂砍下献给佛,一步一跪拜,血流满地。百姓伏地以手肘前行,有人啮指截发,有僧人把艾草盖在头顶上焚烧。极度的虔敬和纷乱而奢华至极的俗世气氛混杂,使得迎佛骨的过程沸沸扬扬,惹人物议。

懿宗在迎佛骨后不久驾崩,数月后,僖宗将佛骨送回法门寺。这便是唐朝最后一次迎佛骨,也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到佛真身舍利和地宫。

太宗启奉佛骨迎来了贞观盛世,然而天象的运行不是人所能逆转。僖宗送回佛骨33年后,大唐和盛极一时的法门寺地宫一起隐入时间的收藏室。然而地宫的使命尚未完成。它将再一次呈现怀藏的稀世瑰宝,把奥秘显像。

4. 五色彩云的异象

那一天,窥见了石缝下的地宫后,民工点上灯左挖右掘一口气挖到子夜,终于一锄下去,触到了地宫的入口。事后人们才发现在入口处,两株合抱的梧桐有如天然的卫士,人们多次走过树下,却想不到这两株梧桐暗藏天机。地宫的入口在人们脚下躺了一千多年,不曾被人侵犯丝毫。

刨开泥土,露出一级级向下的阶梯。石阶通向什么?这尘封了千年的地穴莫不是一个陷阱?人们心跳着步下阶梯,阶上洒满了厚厚的两万多枚开元通宝、五铢、乾元重宝等各式铜钱,那是最后一次送佛骨时依照密宗仪式撒下的“金钱铺地”。地宫披着最后的仪式卧在地心,如一个等待被发现的奇迹。

地宫内,唐帝王供奉的一落落丝绸织锦高叠,一件件金银器重重无尽,在暗中发出霞彩般的辉光。石门一扇扇打开,一间间密室出现,泱泱大度的大唐器物、法器按照密宗曼荼罗的仪轨安放:双鸯大银盆、银香炉、彩绘四铺首阿育王舍利石塔、四轮锡杖、纯金钵一一现身,人们向往的大唐果然不负盛名,其金银器美轮美奂,迎面扑来一股庞大的能量,和我们所熟悉的现代金工有天壤之别。

在考古界,法门寺地宫的出土是一件盛事。无论在形制或品级上,地宫出土的大唐金银器都居于冠。唐朝皇室供奉的御用器皿气度非凡,其中的秘色瓷更是难得一见的神品。而绚丽的捧真身菩萨、大锡杖、纯金钵展示了唐帝王对佛陀的高度尊崇。地宫出土文物恰似一部历史图志,一个时代跃于眼前,精美的银茶具、银香炉、食器、饮器、药器让人一窥唐代皇族的生活。

考古学家彻夜工作,把一件件珍宝记录、悉心包裹后移出地宫。正要撤出时,有人踢到了地宫后室的后壁,发现壁里暗藏一秘龛。打开秘龛,出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五层宝函一层层打开,直到打开最后的白玉棺,一环金黄色指骨赫然浮在水中,温润如玉石。这就是在会昌年间奇迹一般被护下来的佛真身舍利指骨,佛教的最高圣物。

法门寺地宫中共发现四枚舍利骨,其中三枚是影骨(真骨、灵骨的影射、仿品),一枚是佛真身舍利。第一枚影骨装在八层宝函内,它的发现伴随着时空的异象,值得我们纪念。


白石舍利石函(正面)。


当考古学家们慎重地坐下来,准备打开这八重宝函时,天外飞来几朵五色彩云,把西天映得辉煌斑斓,夺人心魄。扶风县博物馆外,四面八方赶来的父老望着天空中的异象,激动地呼叫声如一波波海潮拍击着博物馆。考古人员彻夜整理宝函,在最后一层金塔中惊喜万分地发现了第一枚影骨。这时,不知不觉中已跨越了子夜,进入黄历四月八日佛祖诞辰日凌晨一时。

或许,并没有所谓的巧合,一切都有定数,是远古画下的蓝图中必然的环节。

5. 灵魂的金刚石

历经劫难的佛舍利骨再现世人面前。盛装它的白玉棺透明,微小,发出宁静的幽光,是一个神话的证言。曾经,释迦牟尼佛的肉身行走在人世间,以密语宣示彼岸的奥义,引导人穿透幻象以得到知见。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悉达多穿透蛊惑人心的表象,参透了万有的真实。

这道出人类存有最大神话的印度王子的一生也有如一个神话。除了他传奇式的证悟之路外,释迦牟尼佛众多弟子的事迹形成了一个神话体系,而世尊在涅槃后遗下的四斛八斗舍利、舍利骨是这一神话可触的证物。从遥远光年外来到人世的释迦牟尼佛遗下了法舍利(佛经)和骨舍利。两者同样坚不可摧,永存于世:“以胜金刚定,自碎金钢身,不舍于大悲,舍利犹分布。”(《大般涅槃经》)

佛舍利有灵性的信念深入民间,如其能生出许多小舍利,小舍利又辗转长大,生生不息。在印度、中国、日本都有悠久的舍利崇拜,奇事不可胜书。如《高僧传》上载康僧会献佛舍利给孙权,孙权令人把舍利放在铁砧上以铁锥击之,结果“砧锤俱陷,舍利无损。”《日本书纪》上也记载了大臣马子宿弥以铁椎试舍利而不毁,又投舍利于水中而浮沉自如的故事。

无神论者从未放弃诋毁舍利的企图,然而舍利不可诋毁。舍利是修炼人采集了大量高层空间能量而在体内形成的物质,为“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金光明经》)。佛经上称舍利为金刚体,坚如金刚石,而地质学研究发现金刚石来自宇宙深空,不产生于地球。舍利奇幻的色彩、硬度都说明这不可能是人体产生的,却有着奥秘的泉源。

在测试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生出来的串串舍利子时,比利时钻石学会的高斌博士透过精密的仪器多方检验,确定这些佛舍利是六方晶系陨石钻石,即为六方等轴排列的晶系,和地球上的排列结构不同,价值连城,珍贵无比。高博士慨叹:“自然界中,有许多谜我们还未认识和了解,释迦牟尼佛以自身的愿力和智慧认识了宇宙并吸取了宇宙的精华,因此给后人一份非常珍贵的‘灵魂宝石’。”

在佛经中,舍利的意涵深远。为了安稳众生,佛示现灭度,然而佛陀永生不灭。舍利乃是为了让众生见到佛在灭度之外其实不灭之证,以不为有情界的表象所惑,而生出坚固的愿力。

“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大般涅槃经》)释迦牟尼佛的一环指骨变为玉石,已非人间物。一如世尊所宣示的奥义,佛舍利指向遥远不可见的时空及更高的真理。世上唯一一枚佛舍利指骨在神奇的时刻出土,使人深深忆念2,500年前翩然来到人世的佛陀,以及他向世人开启的密旨。

6. 时间的奥义

佛舍利在时间之流的这一点再现,邀请我们深思。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从佛教到基督教,一场盛大的宗教复苏正在亚、非、南美洲发生。同时,从新科学对物质与精神一性的认知,到新世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对灵魂的重新认识,人类的世界观正在与数百年来的科技文明逆向而行。在我们做着李伯大梦的时候,为物质放逐了太久的精神已悄然反扑,从内到外洗刷着人类的意识。文明已悄然转向,以为即将到临的新世纪准备。而在过去十年中,我们看见的这一新世纪惊心动魄,充满了叫人难安的预示。

法门寺塔在二十世纪末坍塌,封藏了一千多年的佛舍利骨在佛诞日再现。时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前进。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抵达了危险的那一页。从日本大海啸移动的恶水上两朵燃烧的巨焰中,我们看见一只巨手在顷刻间把事物抹除。我们似乎听到了雷鸣般的巨响:属于你我,属于人类的时间是有尽头的。

一千年过去了。在唐代,佛舍利骨掀起了虔信的狂潮。在这历史的断层,佛舍利骨的再现似乎是对人类文明,对人类命运沉默的昭示。被连夜雷雨冲刷坍塌,半壁擎天的法门寺塔是一条通向隐匿真相的线索。时间以一种神秘、必然的方式推进,我们要如何对待它冲刷上岸的预示?

从地宫中的金银器,我们窥见了大唐的风采。那是一个大度而浪漫的朝代,一个我们引以为傲的朝代。在它的皇家寺院藏一枚佛真身舍利,唤作护国真身舍利。或许,对于唐朝,对于佛法,我们得以另一角度去思索。在这一切悄然变化的新世纪,在这古人信奉的灵魂翩然重返的时代,一切不是如表面那样日昇日落,了无新意,却蕴藏着无限的玄机。在这末法兼末劫之时,在遍地的灾难中,预表法轮圣王来到人世的优昙婆罗花已悄然绽放。


金树。


在这非比寻常的时刻,事物全部的可能性被还原。在一个奇特的日子里,释迦牟尼佛遗留在尘世的印记从地心现身,一切的奥义,一切的圣迹重现,像是神对人许下的誓言。◇

================================================================

向阳基金会廖翊均访谈 唐代贵族生活志
文 ◎ 杨加 图 ◎ 向阳公益基金会提供


唐彩绘四铺首阿育王石塔。


《皇朝秘宝: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展出的120组文物中66件是国家一级文物,以及在当地也不得而见的唐代壁画、器物等珍品。精美绝伦的唐代贵族金银器、法器,见证中世纪大唐盛世。

去年10月起至今年4月,向阳基金会分别于台北历史博物馆、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举办《皇朝秘宝: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展中除了法门寺的珍品外,特选陕西、西安等博物馆之文物共襄盛举。展出的120组文物中66件是国家一级文物,以及在当地也不得而见的唐代壁画、器物等珍品。这些文物返回西安后将库存在博物馆和研究单位中,不再出借展出,更不可能出境。

2002年,向阳基金会远从法门寺迎来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台湾信众崇礼。八年后,在前法务部长廖正豪的不懈奔走下,终于迎来了法门寺文物展。精美绝伦的唐代金银器、法器打造了一场时间之旅,带领人进入中世纪的大唐盛世。

地宫文物在台展出缘起

2001年夏天,向阳公益基因会董事长廖正豪卸下公职到丝路旅行,到西安拜访法门寺的住持,当时住持告知他佛指舍利与供奉佛指舍利的地宫文物到台湾展出的因缘具足了。

2002年佛指舍利来台三十七天,巡回西部七个城市,受到四百万民众夹道膜拜的盛大欢迎,轰动一时。向阳基金会负责人廖翊均说:“那时候法门寺的寺方希望一起把文物到台湾展出,因为当时廖正豪认为文物与佛指舍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分开展出比较妥当。想不到一隔就隔了八年,一直到2010,也就是去年年底才终于时机成熟,我们把这个特展接洽成功。”

打破限制 借展55%一级文物

廖翊均说明,这次的展品可分成两大类,一是法门寺地宫文物。

在唐朝,每三十年就有一次恭迎、恭送佛指舍利的法会,唐朝皇室把宫中的精品,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譬如丝绸或是很高级的金银器供奉佛指舍利,以及一些佛教的法器,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个部分是唐朝贵族在宫中或家里使用的一些东西,以及唐朝皇室陵寝出土的文物。“简单来说,我们特展的特点可以说是唐朝贵族的生活志。”廖翊均说。

此外,她特别强调,中国大陆借展到国外,出借的一级文物有一个20%的上限,至多只能占展品的20%。“几经廖正豪的奔走,这次打破限制,有55%是大陆认定的一级文物,所以这次展品的水准规格非常高。”

地宫格局 同唐皇室陵寝

法门寺地宫的格局是依照唐朝皇室的陵寝打造的,共有三个房间,前室、后室、中室,在第一道门的前面发现了两个石碑,也就是〈真身志文碑〉,另外一个是〈衣物帐碑〉;进去之后,三间都放满了奉献给佛指舍利的宝物跟法器。

廖翊均说,法门寺塔有两个塔基,比较小的是唐代地基,那时建塔是用木头盖的;外面方形的塔基是因为唐朝这个木塔,木头的建材不大稳固,所以会倒塌或者是倾斜,所以到了明代又重新修塔。

两块明代的塔砖上有刻字,希望各方大德可以捐献,譬如说面粉啦或者是各种物资,因为修塔是非常昂贵浩大的工程,所以古代是这样集资来修塔的。

险遭破坏 地宫惊险留存

在朝代更迭、战乱兵戎中,法门寺地宫能在地下安稳埋藏了1,113年,该是冥冥之中的护佑,免遭有心人的破坏,仅在近代史上即有两次惊险的保护事件。廖翊均说:“民国初年朱子桥将军发现了法门寺地宫,那时因为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到处都战乱,发现了地宫之后,他驻扎军队保护法门寺。除此之外,他还告诉大家法门寺地宫发现了非常多毒蛇,很危险,防止大家接近,因此他成功保护法门寺地宫。因为那时很混乱,烧杀掳掠都有可能发生,在法门寺这一带驻扎的期间,他抄写了〈心经〉。

文化大革命期间法门寺也差点遭到破坏。那时红卫兵进了大雄宝殿做出很多毁坏文物的事情来,当时的住持是良卿法师,他出来阻止他们,因为小红卫兵四处乱挖,已经慢慢推近了地宫的入口处了,可是红卫兵当然不可能听他的阻止,良卿法师被毒打一顿之后回到禅房,全身淋上汽油,准备自焚以抗。红卫兵看到都吓坏了,一哄而散。”

两石碑刻文 佐证佛指舍利

地宫入口处有一个〈衣物帐碑〉,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

另一石碑〈真身志文碑〉(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上面清楚记载佛指舍利的尺寸大小、色泽以及质地。廖翊均说:“在找到五重宝函之后,打开最后一重时,发现里头有一个真身指骨舍利,把它对照真身志文碑上面的描述,他们非常确定,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指骨舍利。”

五重宝函在这次展出中只有四个宝函,为什么呢?廖翊均指出,第三重宝函质地是檀香木,在出土的时候已经腐朽了。第一重宝函的材质是铁函,生了铁銹。唐朝最后一次封地宫时,宝函表面包覆了珍贵的唐朝丝绸,经过了一千多年有机质腐化,丝绸附着在铁函的表面,铁函表面可看到丝绸纹路的锈迹。


唐盝顶铁宝函。


第二重宝函的质地是银鎏金,上面有四十五尊菩萨、佛的造像,顶上是盝顶的造型。第四重宝函是嵌宝石水晶椁,椁就是放在棺木外面的盒子,上面有一颗黄宝石、一颗蓝宝石。五重宝函是壶门座白玉棺,廖翊均说:“展示柜里头有一张照片,就是让大家看看佛指舍利在1987年出土时的状态,舍利指骨就是收纳在这个白玉棺中。”


唐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


唐嵌宝石水晶椁子。


唐壸门座白玉棺。


捧真身舍利菩萨 罕见展出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一级物精品,是唐懿宗三十九岁生日的时候,有一位高僧特地打造进献的。全身有四百七十四颗唐朝的珍珠环绕在身上,造型非常特别!”


唐捧真身菩萨。


廖翊均说,这件精品在大陆法门寺博物馆平常不展出,因为其底座非常脆弱,有断裂的危险,所以平常只珍藏在库房。这次也是因为廖前部长的接洽,借展单位特地答应让它来台湾展出,这应该是它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国。

唐朝每隔三十年就会有一次盛大的迎佛指舍利祈福仪式,通常佛指舍利被请出法门寺的时候都是由一位高僧捧着,而高僧不能接受贵为天子皇帝的膜拜。所以高僧打造这个捧真身菩萨,在法会进行的时候,把佛指舍利放在这个荷叶匾上,唐朝皇帝就跪在这尊捧真身菩萨的面前膜拜。

传说中的秘色瓷

“秘色瓷是瓷器中的极品,至今共发现了十三件,都是法门寺出土的。”廖翊均说。在法门寺地宫打开之前,秘色瓷只存在于书中,没有实物佐证它的存在。直到打开地宫之后,〈衣物帐碑〉上刻了有几件秘色瓷,果然发现了十三件青瓷器,对照碑文证实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我们这次展出了两件,一件是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一件是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八棱净水秘色瓷。


为什么叫秘色瓷?廖翊均解释,有人说,秘色瓷专门供奉给唐代皇室,臣民不得用,因而神秘。也有人说其配方或制作方法不对外公开,具神秘色彩。另一说法认为“秘”是一种香草名,秘色瓷色碧与秘草相似而得名。另有一说则认为“秘色”之名,缘于秘瓷在特殊的密闭空间内烧制。

唐代烧制秘色瓷的窑叫越窑,秘色瓷的发现把中国瓷器史从宋代往前推了一百多年。◇

================================================================

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 大唐气象 正大光明
文 ◎ 邱馨贤 图 ◎ 向阳公益基金会提供


马球图。


璀璨天真的金银器,大方严整的碑刻楷书,纯净优雅的秘色瓷,异国情调的玻璃器,在在示现着神州大地上曾有过的不朽传奇——大唐。

曾有那样一个中国,如暖日,宁静的向四面发散着和煦之光;如汪洋,无私的接纳了来自八方的百川。她自由开放,使知名与不知名的人物,在她的怀抱中,都如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尽情挥洒;她以德服人,使近悦远来,凡知其名者,无不思慕与仰望;她雄健富丽,无时不以其丰沛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如同人间神话,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传颂着那不灭的辉煌!她的名字叫——大唐。

唐代(618至907年)这个伟大的年代,所有文献都记载了她的不凡,而藉由此次的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仿佛直白的昭告世人——大唐不是传说。

壁画书法 人间天上

展览中,一件唐李邕墓出土的“马球图”让人印象深刻:画中描绘两名骑在马匹上手执鞠杖的壮汉激烈争夺小球的瞬间。据说马球来自中亚,在唐代十分盛行,并深得皇室与大臣们的喜爱。这件大型壁画作品,线条灵动流畅,人物与马匹的眼神与表情尤为生动,画家藉由飘动的帽带、飞扬的马鬃、马匹前脚高抬来表现激战的刹那间强烈的动态,给人一种酣畅痛快的临场感,仿佛千年后的我们也置身其间,为这场球赛紧张、欢呼。

一般说来,要在墙上画出那样自然飞动的线条,且物象的身体比例正确,面部表情活泼逼真,其技术难度是相当高的,因为国画的修改性极低,画家首先要对物象比例、特征有十分准确的掌握,且手部的稳定度必须很高,这除了熟练与经验外,还得有强健的体力、稳定的心思及胸有成竹的眼界。而唐墓壁画中,人物经常与真人等比、近等身高,在雄强的线条中展现高大健硕的体魄、磅礡的精神气象,唐人健康自信、开朗向阳的力与美被自然而真实的描绘出来。

展品中的碑刻书法,同样令人眼睛一亮。过去学习书法时参考的皆是印刷品,临摹的是知名书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印象中大概就几位书家的字写的好,可当法门寺〈衣物帐碑〉拓本呈现眼前时,那份精神力度与光彩却绝不逊于大书家。虽然只是一份宝物清单,却刻得如此严整娟秀,可谓笔笔法度、字字经典,而这样足以为法帖的书法,是出自书史上未曾留名的和尚——兴善寺僧觉支手笔,这真让人有种“唐人皆书家”的错觉。


唐法门寺〈衣物帐碑〉局部。(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资料室)


泱泱大唐 金碧辉煌

然而展出文物中最令人惊叹的,仍属量大质精的金银器。中国美术史上在画绢上涂金的“金碧山水”即出现在唐代,而光耀大气的金银器皿,更将强大的大唐国力展露无遗。

研究美术史会发现,时代的兴盛与衰微一般都会反映在艺术品的表现上,然而法门寺地宫珍宝多是晚唐懿宗(860至873年)与僖宗(874至888年)时期宫廷作坊与地方所制作的献器,却依然保持唐代工艺一贯的制作水准,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除了说明唐代皇室礼佛的虔敬,也反映唐代国力之强盛。

金银器皿 技术精湛

金银器,顾名思义即是以黄金和白银为基底加工制成的器皿或饰品。黄金自古至今都被视为十分贵重的金属,等同财富,具有保值作用。据研究,它在地壳中含量极为稀少,仅十亿分之五,且分布很分散,开采不易;而银相对而言则较多。

金、银皆属贵金属,故在制作上不可有无谓的浪费,因此在《新唐书.百官志》中提到各类工艺技术学习的时间,其中“钿镂之工,教以四年”,是各类技艺中训练时间最长的,而唐代金银器即是在这些经过扎实磨练的工匠手下,造就出制作精巧、装饰手法细腻且气势弘大的特质。

唐代金银器皿中常见的制作技术有:

炸珠:取金熔化成液态,滴入温水中,使之结成大小不一的颗颗金珠,即是炸珠技法。将这些金珠焊黏在金银器表上,便是非常精美的装饰,成线者即是连珠纹,成面者为鱼子纹地。

捶揲:因金银板一般都不会太厚,故质地较软,方便形塑器形与装饰。捶揲技法是以捶打的方式,将金银板制作出“内凹外凸”的效果。简单的器形可用此法直接打出来,而用在装饰上则可千变万化,所有物象写实的立体感,均可以捶揲技术先作出物象的立体浮雕效果,再加以细部刻划。

錾刻:是金银器细部刻划时最常使用的技术,凿刻工具有百余种,端视纹饰需要,方法是以各式凿头工具凿刻短线连成一线,或以圆錾刀凿出一个个小圆圈,布排整齐即成珍珠纹地,据说这项技术是唐代首创,后来也影响了其他地区。

鎏金:鎏金即是镀金法,先秦时即已成熟,普遍使用在铜器上,而应用在银器上则属唐代最盛。在唐代称为“金涂”、“镀金”等,其方法是将水银与金液融合,再将此溶液涂在银器表面后入火,此时水银遇热会蒸发,于是黄金便牢牢附着在银器器表,鎏银技法亦然。

法门寺出土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文物中一件“唐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学者们推测为洗涤佛像圣物的大银盆,重达6.265公斤,据说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金银器皿。此盆分为四瓣,壁内外匀整分布了两两相对、站立振翅之鸳鸯的对称团花,盆内底部上石榴团花纹间一对鸳鸯嬉戏其中,花叶、禽鸟皆以捶揲技术先作出立体高浮雕效果,复以錾刻技法将花叶细纹及片片鸟羽细腻的刻划出来,写实生动且优美大气。器底外部錾刻“浙西”二字,可见当时江南地区工艺技术之精美。


唐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唐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唐代自始至终都十分流行如“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这种制作极为精美的熏香球,依照法门寺〈衣物帐碑〉所载,名之为“香囊”。这种金属制球形焚香器,顶部设有链条、挂钩,以利悬挂并可随身佩带,且为了使香料点燃后不受移动时所产生的晃动而外洒,因此球内设计了精巧的机关,形态类似现今所见的陀螺仪——囊内有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大环与外壁相连,小环与大环相连,小环内并连有半圆球形香盂,两环与香盂均可随机转动,这能保证香盂恒常水平,不必担心香料或香灰洒落,可见古人的灵机与巧智。


香囊内的水平机关:不管香囊怎么晃动,里面的半圆球形香盂永远保持水平。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银香囊。(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资料室)


全器装饰了对称的双蛾团花,并在团花与两半圆球子母扣合的口沿处鎏金,其余铺以密布对称的花草图样,以錾刻技法细腻刻出花叶纹理,再利用花叶均匀分布的空隙施以镂空,使香气由孔洞自然飘散。全作的装饰充满了次序与层次感,由鎏金团花衬以生动的花草银地,而至镂空的穿透空间,处处体现出唐人的单纯天真,真可谓华丽可爱,直叫人宝爱不释。


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另一件“唐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觉得它新颖、充满创意。唐人有很特别的饮茶习惯,就是吃茶时要加盐调味,所加的是近似粗盐的结晶盐,然而现代人应该很难想像将盐放在这样精致的金银器皿上吧!这件极富设计感的盐台,主体造型全出自莲花:三足架似莲茎,置盐盘是莲花开放的型态,除盘缘捶揲出莲瓣凹凸层次,盘中心并设计了莲蓬孔洞,可谓慧心独具。上方配以荷叶形盖,盖顶连接了荷花花苞造型的球体,两半圆体亦是子母扣合,内可置放如胡椒之类的其他调味料。其中荷叶盖叶缘的卷起,银条圈绕如弹簧的装饰,都增加了这件器物灵动的因素,是独特而难得的金银作器之一。


唐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法门寺还出土大小两件金钵盂,小件钵内錾刻了以人首鸟身的伽陵频伽鸟为主体的细密纹饰;大件者虽朴素无纹,却令人惊叹。这件“唐迎真身素面金钵盂”重达 573公克,口径有21.2公分,如果这样规格的钵是以陶瓷、木制或银鎏金制造都可算正常,然此钵竟是纯金打造。口沿錾刻了“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873 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金钵盂一枚”等字样。法门寺贵为皇家寺院,文思院便是唐代皇家作坊,这件素面金钵展现了唐皇室的宏大气魄,及其极尽财力制作精美供器以供奉佛的敬谨与重视。


唐迎真身素面金钵盂。


金银器发展至唐代方称极盛,据目前考古出土统计,唐以前的金银器皿约数十件,但唐代却激增至数千件,正因其国力雄厚,方能制作出大量的金银器皿。唐代金银器的纹饰华美多姿,且明显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其中包括中、西亚的粟特、萨珊王朝,以及印度、大食等,甚至还包括欧洲的罗马拜占廷文化。

永恒的大唐

虽然在政治上,唐代也有沉痛的一面,复杂的权力角力、误国的乱臣奸相,以及残酷的战事,但就文学、艺术、服饰、工艺等文化层面而言,唐代皆以其极强的国力与宽大的包容力,造就了广博阳刚、天真爽朗的特质。之所以成其大,乃凭借着宽大的襟怀,其背后饱含的正是纯真、善良与忍耐的高贵情操。泱泱大唐,正以其不朽的文物,向世人示现那永恒的辉煌。◇

================================================================

唐代宫廷茶文化
文 ◎ 白宜芳 图 ◎ 向阳公益基金会提供


唐系链银火箸。

饮茶习惯在唐代宫廷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是皇室和后宫嫔妃时髦重要的休闲活动。法门寺地宫珍藏的唐代宫廷金银器中,有一套十六件几近完整无损的金银茶具,反映了多彩的中国宫廷茶文化。

玉泉瑞草银金花

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了大量唐代宫廷金银器,这些专供皇帝御用供佛器物中,有一套几近完整、无损的金银茶具十分引人瞩目,还有首次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瓷器“秘色瓷”。这套金银茶具有茶碗、碟、盘、净水瓶共十六件;据专家考证,这套晚唐宫廷系列茶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而珍贵的“银金花”茶器(鎏金银器),多数为唐僖宗及地方官进奉法门寺的供养文物,为研究中国宫廷茶文化,及世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迈向新的里程。

饮茶习惯在唐代宫廷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是皇室和后宫嫔妃时髦重要的休闲活动,唐代开元以后,朝廷设立了专门生产皇室用茶的贡焙场所,每年春天特别派遣官吏监督制造,为赶上每年清明节的“清明宴”,日夜快马加鞭的送上春茶,〈湖州贡焙新茶〉诗中,就有描述皇后刚出游踏青回来,准备梳洗一番时,听到“急程”的新茶已送到京城,皇后立即露出笑容,命宫女立刻取来烹茶。

皇帝和臣子们文会时,令宫女随时以茶汤伺候,君臣在吟诗作对、切磋学问之余,茶用来解渴润喉、明目益思,君臣一同品茶,使得文会更加尽兴。

另外,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时,会赐茶汤给及第的文人饮用,同时贡茶有时也会赏赐给臣下,也唯有在这种特别的时候,非皇室贵族身份的人才有机缘品赏到高档的贡茶。

沬饽汤华 如枣花云鳞

唐代饮茶的方式多样化,但正式的茶礼、高规格的茶汤表现则是饮用饼茶,依据陆羽茶经《五之煮》,在饮茶前饼茶要先烤炙,一方面容易碾碎成末,二方面使茶去水分而发香;饼茶成末之后,要用细网罗筛成更细的茶粉,经历汲泉择水、风炉看火的两道水火工夫,在一沸、二沸之间投茶烹煮,过程中加适量粗盐以提味。

茶汤煮至三沸,腾波鼓浪时立即止沸,在茶鍑中以培育汤华,陆羽:“沬饽汤之华。华之薄者曰沬,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茶鍑远离炭火,放在交床上开始分酌茶汤,煮水一升能分五碗茶,在碗上欣赏枣花、青萍、云鳞的美景,趁热连沫带渣一起咽下,与近代工夫茶过滤茶汤的“清饮”差异很大!

五哥茶具

这批地宫出土的华丽茶具,多数是以鎏金工艺装饰在银器上,其做工精细、风格华贵,唐代贯以“银金花”来形容之。

地宫除了大量的银金花茶具面世之外,地宫中还有供奉皇室使用的秘色瓷茶碗,以及当时被视为珍稀的琉璃(即玻璃)茶碗、茶托一副,透过这些由金、银、瓷、琉等材质所烘托出来的高雅茶具,在唐代茶文化与宫廷精致物质的交融下,取得雅、俗、奢、俭的平衡点,大唐皇家饮茶之风采尽收眼底。

这套茶具属于唐僖宗皇帝专用,在银金花茶碾子的碢轴上刻有“五哥”字样,五哥系僖宗即位前的昵称,因排名第五故称“五哥”。

一、烘焙器

鎏金飞鸿球路纹笼子(图1),此笼通体镂空,点缀的飞鸿在壁上十二只、盖上十五只,冲天鸿雁栩栩如生,表达了“荣华富贵”与“飞黄腾达”的祝福,此茶笼是用来烘烤饼茶。


图1 鎏金飞鸿球路纹笼子

二、碾罗器

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银碢轴(图2),这副茶碾是宫廷饮茶时所用碾茶器具,上面錾刻了飞马、莲花、团花、祥云等美妙纹饰,特别是在碾轴和槽座两个地方,都刻有僖宗的小名“五哥”,透露出这套茶具与僖宗亲密的关系。


图2 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银碢轴


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图3),此罗子为筛末茶之用,与碾茶器是配套的,此罗盒外壁刻有仙鹤流云装饰,表达了饮茶登仙的思想。


图3 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


三、贮茶器 贮盐、椒器

鎏金银龟盒(图4),中国自古以龟象征吉祥长寿,此盒贮放碾碎的饼茶,茶入后可揭开甲盖取茶,亦可从龟口中倒出。


图4 唐 鎏金银龟盒


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见第39页),唐代饮茶佐放椒、盐以提味,这件精雕细琢的盐台,所錾刻的“摩羯鱼”为龙首鱼身,在佛教中表示能吞噬一切的“神鱼”。

四、烹煮器

素面壸门座高圈足银风炉(图5),此炉在法门寺文物各类的出版书中,大部分是标香炉,有一部分是标风炉,笔者认为唐代茶席上的灵魂就是煮水的风炉,为何地宫一套完整的茶具,独独不见煮水的风炉呢?而且此件文物的底部似有常年累积的炭渍,高圈足加上壸门的通风口,观察证实这是风炉,而不是香炉。


图5 唐 素面壸门座高圈足银风炉


鎏金飞鸿纹银则(图6),“则”是度量衡的意思,此则乃投茶时匕状的量具。


图6 唐 鎏金飞鸿纹银则


鎏金卷草纹长柄银勺(图7),此勺为烹茶时拍击汤面,使茶末融于汤中,杓中刻有“五哥”铭文。


图7 唐 鎏金卷草纹长柄银勺


五、饮茶具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图8),“秘色瓷”即由浙江越窑所生产,专供皇室宫廷御用的“贡瓷”,可以说是中国历代青瓷中最顶级的精品,这只瓷碗色泽青莹柔和,有“捩翠融青”梦幻的优美,盛入茶汤仿佛有“轻旋薄冰盛绿云”的视觉享受。


图8 唐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碗、茶托(图9),古称玻璃为“琉璃”,在唐代以前,中国已自西方传入了玻璃器皿。琉璃对唐人来说是既稀奇又珍贵,诗人元稹曾赞誉:“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唐人以此茶具饮茶,欣赏碧水光影的新奇感受。◇


图9 唐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碗、茶托

本文转自224期【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周刊】“封面故事”栏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为照顾辛苦的茶农,经商有成的黄老板近日在台南市公园路成立阿里山茶产地直销门市部,经营起“羽唐文化茗茶馆”,让阿里山太和村的茶农们安心种出健康好茶,同时嘉惠爱喝茶的消费群。
  • 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
  •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的鼎盛时期,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使社会维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 (shown)在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即日本舒明天王二年,日本“遣唐使”首发,借着留学生、学问僧、遣唐使的往复,(书法)名迹陆陆续续地渡来(日本),成为学习、鉴赏的对象” 。奈良朝的书道资料包含有金石文和纸本的毛笔墨书两大类,纸本毛笔墨书又可分为写经和文书两类 。这些纸本墨书反映中国书法名迹在奈良时代传到日本的盛况,其中又以东大寺正仓院珍藏之大量纸本文书遗迹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张本真东京报导)3月6日晚东京第三场神韵全善全美的演出,折服前来观赏的各族裔观众。63岁的陈一鸣先生看完上半场,掩饰不住喜悦地表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
  •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不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人都离不开吃。有人说,在海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找到中餐馆,可见中国饮食的普遍。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辽阔疆土远远超过前朝各代,贞观、开元年间万国来朝,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被称为盛世天朝。大唐文化也是中华文化艺术的巅峰,名家辈出。
  • 北纬31度,神秘的阴阳两面,这座西藏神山为何无人敢登顶?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人间须弥山?
  • 谁建造了北美魔鬼塔,它真是外星人的基地?《山海经》中的通天神树真的存在,三星堆里挖到宝?
  • 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福建甘露寺一根柱子支撑一个建筑群?恒山悬空寺有够“玄”,“三教合一”有何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