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是感人至深的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阳关三叠〉,抑或民间至今还流传的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都提到了一个词“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它位于甘肃敦煌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的古董滩附近,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两关之间有七十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成为沿丝绸之路西出敦煌,进入西域的两大边陲要塞,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据史料记载,西汉时南湖置龙勒县,阳关为都尉治所。晋魏时,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这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为流沙所掩埋。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