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1年04月06日讯】清明时节为家族人悼念、祭拜先人的日子,香港“赆明会”与中大社会工作学系一项研究发现,不少香港失亲的儿童或青少年在面对亲人去世后,在情绪、行为、社交或学业都会遇上困难,而近年因为丧亲求助的个案更有上升趋势,其中最年幼的求助个案才两岁。丧亲儿童求助有增加趋势,研究机构建议家长对小朋友丧亲后的反应,要多加关注。
赆明会跟踪去年接获的26宗丧亲儿童求助个案,发现69.2%人丧亲后会有情绪问题,包括抑郁、容易愤怒或经常哭泣等;30.8%人则有尿床、怕黑、不肯独自洗澡等行为问题。
今年1月1日起,赆明会正式开设名为“共童导过”儿童哀伤辅导服务,首3个月便已接获20名个案,占去年全年个案总数的75%,求助情况有上升的趋势。赆明会相信随着社会对丧亲儿童需要的认识增加,这个趋势将会继续,估计本年全年的儿童求助数字,将会是去年个案总数的3倍,达80多人。
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面对亲友离世,会出现不同方面的问题,包括抑郁、发脾气、对逝者产生愤怒、偷窃、与家人或朋友的关系转差、逃学、不能集中精神、成绩转差等,原因是他们不懂表达及宣泄情绪,缺乏安全感。
赆明会又发现,部分家长会向儿童隐瞒死亡,以睡觉或去旅行等说法掩饰,令儿童更感混淆。该会指出,正确做法是解释亲人已经死亡,不会再回来,儿童如有需要,应接受情绪辅导,以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及学习如何表达情绪。
该会指出,本港普遍家长对子女或本身的身心需要缺乏认识,未能协助子女渡过哀伤,令丧亲儿童出现问题。同时,本港亦缺乏提供相关专业服务的机构,使不少有需要的家庭,得不到适当的帮助。
该会建议增加儿童、家长及社会大众对丧亲反应的认识,和双线介入,同时支援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及其家长,以协助他们渡过哀伤和克服各种困难。
有学者建议政府考虑将生死教育纳入教育范围,让小朋友早些认知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并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减低丧亲所带来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