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订搜寻 (~续前期)
木雕是寺庙建筑精彩的部分,走进鹿港龙山寺,对于那精致繁复的木雕,看得眼花撩乱,令人赞叹不已。传统寺庙的屋架是由木构所组成,直立的木构称“柱”,横向的木构称“梁”,彼此交错,以抬梁或穿斗方式,抬起屋顶。匠师往往在木构上雕刻各种图案装饰,以呈现外观的美感。
由于木构有建筑结构的功能,所以匠师雕刻时,须精准掌握刀工,不能危及结构安全。重要构材的梁柱仅仅能浅雕,而辅助性的构材才可采深雕或透雕方式。寺庙常见的木雕有吊筒、竖材、托木、斗拱、门簪、狮座、瓜筒、 员光、藻井等,一一介绍如下:
吊筒:悬在檐口梁下的短柱,具有承接檐口重量的作用,可分担屋顶的重量,然后传达至柱子。它的尾末端常被雕成倒坠莲花、牡丹、花篮等,所以又称为“垂花”、“吊篮”,造形丰富,极具装饰效果。
竖材:竖材是位于吊筒外侧的一个小构件,以美观的装饰为目的,用来遮饰后方构材穿过吊筒的榫孔,并无结构的功能。多半八仙或倒爬狮为题材。
——————————————————————————–
——————————————————————————–
托木:又称“雀替”,常置于于梁与柱交点的角落,俗称“插角”,为巩固构材,其功用为巩固梁与柱,以防范水平推力产生的移位,具有稳定直角的功能。题材有飞凤、鳌鱼、花鸟、人物等。
斗拱:“斗”与“拱”为两种位于柱头梁上,是中国木构建筑的特色,由立方体的木头(斗)与手肘形的木头(拱)所组合成的构造。斗的形状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碗形、菱花形等样式。拱是承接斗的小枋材,多为横向,具有结构功能,所以通常采用素面或浅雕,有关刀栱、草尾栱、葫芦栱及龙栱等样式。斗与拱互相搭配,有的相互重叠,斗上接拱,拱上接斗,以承受及稳定屋顶的重量。
——————————————————————————–
——————————————————————————–
门簪:为固定门楹(上门臼)与门楣的构件,常雕成龙首状、方印、八角印或圆印,或方印或圆印,所以又称“门斗印”。
藻井:装置在庙宇室内屋顶下的斗栱组合,以不断向中心悬挑的斗栱,交织成网状,所以又称“蜘蛛结网”或“结网”。有八角形、四方形及圆形等结网,极具装饰性。鹿港龙山寺为八角形,由16红斗拱搭叠5层,形如结网,以木榫接合,未用任何一根铁钉,为台湾寺庙规模最大的藻井。
——————————————————————————–
——————————————————————————–
斗座:位于横梁之上,具有承托稳定的功能,将屋顶的重量传递到屋墙或柱子上,最常见雕刻狮、象、花果等吉祥造形。若雕形狮形,则称为“狮座” 若雕成象,称为“象座”,若雕成金瓜形,则称“瓜筒”。刻于通道梁上的“狮座”,狮脸会稍为朝下,以让民众容易看到及欣赏其雕工。
员光:又称,“木随”、“梁垂”或“梁枋”,是位于步口通梁下匾长形木构件,具稳定梁柱间直角的功能,使梁柱不易变形。因为高度较低,位置明显,枋材面积大,而成为重要的装饰,题材以花鸟或人物为主。
——————————————————————————–
彩绘是寺庙中不可少的装饰艺术,主要用于壁堵、梁柱和门神,既有美观的目的,也有防腐的作用。由于每隔数十年就须重新彩绘,以保护木构,免于腐蚀,因此传统寺庙中的彩绘作品不像石雕或木雕那样能够保存长久,现存的彩绘大多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作品。
梁柱彩绘:寺庙的梁柱彩绘,由于面积较小,且置于上方,又经香火烟熏而褪色或变为模糊,因此不易被人察觉或观赏。中脊梁多绘太极八卦、双龙或双凤;横长型的梁枋,则有人物、花鸟、瑞兽、山水、书法等各种主题。鹿港龙山寺的梁柱彩绘是著名匠师郭新林的代表作品。
壁堵彩绘:寺庙立面的壁堵,多采用石雕或木雕,而殿内的侧墙,则以彩绘为主,题材包括历史演义或佛经故事,因为壁堵构图的面积较大,匠师较可发挥创意及功力。
门神彩绘:门神彩绘,是寺庙彩绘的重心,由于位于入口处,也是匠师用心展现技艺的重点。门神彩绘的作用在驱鬼镇邪,多人物为题材,并且依照主祀神祇,绘制不同种类的门神。一般常见的门神如下:
神茶、郁垒:据《山海经》记载,两人为黄帝派出的鬼门总管,专司捉鬼捕夭,形貌威猛,使用钺斧为武器。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在门旁,则可以压邪避鬼。寺庙常用于中门的门神彩绘。
韦驮、伽蓝:两人为佛教的护法守护神,韦驮为白面或粉面,手执金刚杵,置于左门;伽蓝为黑面,手执钺斧,置于右门。
哼哈二将:为佛寺门神,据《山海经》记载,两人为商周时期的将军,哼将为青面、闭口,手执荡魔杵及乾坤圈;哈将为红面、开口,手执降魔杵及定风珠。
四大天王:为佛寺门神,又称“四大金刚”,常绘于左右门,四大天王分持执剑、琵琶、伞及缠蛇,比喻“风调雨顺”,四人脸色各有不同。
武将:最常见的武将门神是唐太宗手下的两名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秦叔宝白面凤眼执钺,尉迟恭黑面环眼持鞭。相传唐太宗晚年易失眼,于是命人将两位将军的画像悬在宫门,以镇压鬼魅,于是后来寺庙以两人为武将门神。
文臣:文臣多用于左右门,与中门武将搭配。武将多面貌刚猛,具有威吓作用,而文官则面貌慈祥,以赐福为主,常手捧冠、鹿、牡丹、爵(酒器),以寓“加冠(官)进禄,富贵晋爵”之意。
太监、宫娥、杂役:祀奉观世音或妈祖等女神的寺庙,左右门常以太监或宫娥为门神,太监无须,手执拂尘,服饰与文臣不同。鹿港地藏王庙前殿的左右门以杂役为门神,是较特殊的例子。
——————————————————————————–
——————————————————————————–
——————————————————————————–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庙宇的屋脊样式及装饰。台湾寺庙的屋脊造形较为活泼华丽,屋脊的装饰追求变化与繁复,线条优美,雕琢细致。一般常见的四种屋脊型式如下:
(一)屋脊完整不分段,称为“一条龙脊”。
(二)屋脊分成三段,包括较高的中脊及两侧较低的屋脊,屋脊尾端有起翘的燕仔尾,称为“三川脊”。
(三)在四面屋坡的屋顶上再加上一层屋顶,构成“四垂顶”,又称“歇山重檐式”,是象征尊贵的屋脊型式。(四)上层歇山式屋顶的侧檐,被下层屋顶的屋脊切开成前后两边,而构成了一个不完整的“四垂顶”。这种型式并非真正的歇山重檐顶,所以称为“假四垂顶”,为日据时期以来台湾寺庙常见的屋脊样式。
寺庙屋顶的脊饰,极富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装饰:
正脊装饰:正脊常见的脊饰题材有双龙抢珠、双龙(或麒麟)护塔、福禄寿三仙等。屋脊尾端则常用鳌鱼(龙首鱼身)装饰。相传鳌鱼喜吞火吐水,所以用来镇压火神,以保护寺庙免于回禄之灾。
脊堵装饰:脊堵内的装饰最华丽,题材繁多,主要分为“脊肚”及“上下马路”;堵肚通常做八仙、骑马的人物、花鸟、双凤牡丹等装饰;上马路及下马路呈线形中空,常装饰花草、水果、四兽或鱼虾等水族动物(意寓防火)。材料则使用黏贴剪黏、泥塑或是交趾陶等,此外,具有双层的脊堵,也就是脊上加及脊,形成脊肚加宽,可增加花鸟人物走兽等装饰,使脊堵装饰更为美观,而被称为“西施脊”。
垂脊装饰: 又称“规带”,是屋顶上前后随瓦垂下的脊,与正脊的功能一样,都具有压住屋顶的作用。末端有的顺势作凤凰、水龙、鲤鱼吐水、卷草等装饰,并都随脊线滑下后又如燕尾向上扬起,线条优美,引人注目。
牌头装饰:又称“牌仔头”,位在垂脊末端,作成收头,可增加压重,以防屋檐被风吹起。通常做成盘状,托住各种剪黏、交趾陶装饰,题材以人物故事为主,背后衬以山林楼阁,最常使用热闹的武场,例如三国、封神榜等。
——————————————————————————–
——————————————————————————–
——————————————————————————–
除了上述的石雕、木作、彩绘及脊饰之外,寺庙中的古碑、牌匾、题联,也是值得观察的地方。清代台湾的寺庙,多以屋梁多以木构为主,而台湾地处潮湿的亚热带,约几十年的时间,往往梁柱腐蚀,彩绘斑剥,而必须大修。庙内的古碑往往记述建庙沿革、重修过程,并记载捐款人名,而庙内的匾额、楹联通常都有落款年代,都有助我们认识寺庙的历史。只要能把握上述这些观察要素,参观寺庙古迹时将会有更丰富的体验及获益。
——————————————————————————–
日期:2008.08.23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