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处理如此,具体唱法上也与“包袱”的表现有关,要注意在“叙唱”、“诵唱”、“数唱”三种唱法中,采用“诵唱”是唱不响包袱的,只能在“叙唱”和“数唱”中,依据需要分别运用。
“软丢”、“硬甩”:
在“叙唱”中表现包袱,叫“软丢”;在“数唱”中表现包袱,称为“硬甩”。叙唱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唱词的语气、口吻,并不注重节奏的强烈与冲击力。“软丢”就是采取了此种唱法。例如:“汽车一走乱摆头(儿),人在车上摇煤球(儿)”,用“软丢”的唱法来表现比较合适。
在“数唱”中表现包袱的方法,则为“硬甩”。数唱的特征是在符合语言自然节奏的前提下,注重节奏感的鲜明。“硬甩”的唱法,与此相同。例如:“狼吞虎咽往肚里倒,烫的满嘴尽燎泡”,此时应用“硬甩”的唱法,包袱才能响。
以上两个对韵句组,如果把唱法换过来,包袱就会大受影响,因为不符合它们各自表达感情的需要;还有一种将这两种唱法“软丢”和“硬甩”连续使用的处理,利用两者间先缓后疾的节奏冲击力,使精彩的包袱连续出现。
“捅响”包袱:
数来宝的包袱大都结构在格律严整的唱词中,所以不少包袱单靠某一方演唱,就能把包袱“唱响”。有的曲种,常用“翻”包袱的方法来表现包袱,意思是说,先经过演员铺垫,给包袱制造出“一触即发”的条件,最后,再通过对手一“翻”(有时也可以自己铺垫自己翻),就把包袱给“捅”响了!
这种情况在数来宝中也有,但是只靠单边演唱直接唱响包袱的例子要更多些。例如:“你们看,这滚开的粥冒热气(儿),咱就喝这个热乎劲(儿)!”唱到此处,包袱就响了,可是,紧接着对手还有一句过口白:“(白)那喝得下去吗?”
原来作者设想,这句白口会起到“翻”包袱的作用,所以处理得和前边唱词紧紧相接,结果没想到此时一说,却是反作用!原来唱到“热乎劲(儿)!”时,由于节奏、韵味加强了语言的力量,此时包袱已经响了,听众已经笑了,这时演员又说“白口”,倒把观众的笑声给挡回去了。
包袱研究:
数来宝的特点之ㄧ,就是包袱大多存在于“唱词”中,除极个别的状况外,凡是唱词唱不响的包袱,再用白口“翻”也无济于事;同时也使演员注意到,最好包袱后面的“过口白(白口)”不要与表现包袱的唱词紧连在一起,一定要让出“响”包袱的空隙来。
基于这种情况,往往唱词唱到“包袱”处,对手便根据情感的需要,再加上个诸如“喝”、“嘿”、“嗐”之类的语助词,如此适当的一托,使包袱的响度得到加强,也不妨碍包袱的形成。
﹙本文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