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五百年来一大千

【艺海漫游】笔墨传奇

张大千110岁纪念画展
嫣华、翠燕采访报导
font print 人气: 157
【字号】    
   标签: tags:

永远是一袭长衫、长髯飘拂,张大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留下了文人雅士的风貎。张大千在1949年离开中国大陆,在这之前,他就被赋与“南张北齐”的美誉,也就是张大千与齐白石齐名,而且徐悲鸿还称许他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他到底有什么艺术成就呢?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呢?我们来到张大千110岁的纪念画展,一睹他的艺术风采。

完美多元的艺术家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谈起张大千:“一般人对张大千的认识,只知道他是画家,事实上,他是书法家,他是文学家,他也是鉴定家,他是一个美术家、生活艺术家,他非常多元,而且样样都能做到十全十美。”黄馆长接着说:“徐悲鸿赞赏张大千先生说,‘五百年来一大千’,我个人对于这一句的看法是──这是文人对于中国文字的一种游戏。因为大千,就是一千,一千的一半,就是五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是几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师。”

长流美术馆馆长黄承志则说:“张大千确实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他的一生多彩多姿,他的经历非常吸引人。最重要是,他的作品,他的意境,他的基本功夫,他给人家美的感受,是没有人能够媲美的。徐悲鸿说,‘五百年来一大千’,这句话绝对不是恭维,因为他的功力、基本功无人可比,他的才气很高。到现在仍没人能赶上他,虽然很多人批评他,但是,他的作品会讲话。”

缅怀画荷大师纪念展

98年适逢张大千大师110岁冥诞,历史博物馆于4月10日至6月14日,举办第12次书画展,缅怀张大千110岁的纪念展。馆方和国画大师的不解之缘,从这一张他们收藏的大型荷花图里可以看得到。炎炎夏日里,在一片生机盎然的荷花池畔,张大千的纪念展带给人们许多清凉,和视觉与心灵的飨宴。

历史博物馆研究主任巴东谈起大师的画作,他说:“大画对一个艺术家最艰难的挑战,并不是把一幅小画放大了,就是大画了,那会显得十分空洞。表现荷花生机蓬勃的生态,必须让人觉得它生长得很有生命力,还要加强笔墨的空间浓淡。特别是他胸襟雄伟的气势,还有他用墨的能耐,他的花卉画那么大的话,主要受到敦煌佛教的影响,因为佛教的壁画非常的大,他掌握了这种作画的情趣以后,他可以经营这么大的绘画。”



临敦煌壁画-十一面观音

敦煌壁画中,有很多脚上踩着荷花的神佛画像,或许这就是和佛家有因缘关系的大千居士对荷花情有独钟的原因。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非常多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主任巴东说:“历来的画家,因为受到技法的限制,没有办法画雨中的荷花,张大千先生发明了泼墨泼彩,水墨阴湿流动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水汽弥漫,而且有一种洞湿清凉的感觉。在这张作品上,大千先生画了粉红色的荷花,跟青绿重彩一搭配的时候,一方面呈现艳丽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又有清凉的气质,所以在色彩上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和成就,是非常难的。”

主任巴东对《钩金红莲》这幅作品有高度的评价:“敦煌的佛教艺术,他是一种法相庄严的境地。在这一张作品里面,张大千先生充分的把色彩,还有造型的华丽,可说是精工四射,艳丽光彩夺目的风格,表现得非常灿烂。通常来讲,非常华丽的风格,会有俗气的感觉,可是这张画做到了惊艳,却没有俗气的感觉,极尽华丽之能事。”

他笔下有很多不同面貎的荷花,有高贵艳丽的《钩金红莲》,有秀丽淡雅的工笔《紫荷花》,还有更多的是大笔挥洒的写意荷花。



紫莲花


敦煌临摹壁画的影响

从年轻时代,张大千就临摹很多不同朝代名家的真迹作品,从中吸收古人的绘画精华,奠定非常好的基本功。其中,他最擅长的、流入市面的仿清朝石涛作品,连鉴定家都分辨不出来,虽然从此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文人水墨画家,但也同时换来很多批评的声音。1944年,正值兵荒马乱的时候,他又为了什么要千辛万苦的冒着生命的危险,千里迢迢的远赴敦煌呢?敦煌究竟有什么吸引力呢?

被称为集中国古典绘画之大成,他一手汇整了两大绘画体系──明清的文人水墨画系统和唐宋职业画家的系统。然而,造就张大千大放异彩的一生,其中,最大的转捩点,就是──敦煌。

巴东如是说:“他的企图心很强,他听说在敦煌有唐宋壁画,就动念想要去看一看,绘画风格是什么,所以,他不远千里跋涉到敦煌。当时到敦煌的生活条件,非常非常差,没水也没电,也没有补给,他带了子弟,走进了敦煌。他本来预计只待3个月,但是,他待了2年6、7个月之久,在敦煌闭关,临摹壁画两百多幅。这些作品里面,包括大大小小,除了线条勾勒之外,最重要的是色彩。中国古代传统唐宋以前,是用重色重彩,像石青、石绿,还有朱砂,这么艳丽的颜色,都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只是文人画家兴起以后,就没有用那样丰富的色彩。因此,张大千先生在敦煌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色彩上面,有非常重要的突破跟成就,也影响到他晚年泼墨泼彩的风格。”

馆长黄永川说:“张大千先生到了敦煌以后,他看到了大格局。西方的极乐世界,这样的描绘,还有唐代的大国,他们的造型都有一种气势。他大量的临了一些画,突破了宋代以前的绘画风格,线条也拉得极长,色彩也极为典丽,有一个大国之风那样的气势,即使山水也是如此。”

唐宋年间,很多匠师虔诚的用无数的时间和心血,以表示对神佛的崇高敬仰,就因为这样的精神,造就了敦煌洞窟千年不朽的佛教艺术。敦煌洞窟里,有难以计数的描绘神佛世界的壁画和雕像,其中有很多雄伟壮观、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型壁画。画家把他整个生命,奉献在洞窟这个佛教艺术里面,这个跟文人画家这种随兴的,或者文人娱事的这样的画法,那个心情完全不同,张大师得到非常深的感受跟启发。张大千在敦煌沉浸两年多后,画风从明清的文人画,回复到1千年前的大唐年间,大开大合、富丽堂皇的风格,色彩也变得更为明亮和光采。

白描作品展现功力的深度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说:“在30年代,大千先生的画表现得就非常纯练,他曾经临摹过清朝明代大师的字和绘画风格,都可以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显现,那时候的功力就很深厚了。”接着,他又说:“中国的绘画从宋元以后,人物画或者是山水,一直都在模仿阶段,人物画中的女子,看起来弱不禁风,脸部也没什么太多的血色,以纤弱为雅。”

主任巴东说:“大师在敦煌所受到的影响,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一项就是线条勾勒,这一张白描观音大士,是使用线条的流畅、生动、精准,勾勒的线条,呈现出它的艺术性,和高度的美感。在这张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染色,可是,我们可以看到线条的流畅、优美和生动,他等于把唐代的所谓“曹衣出水”,这种美感表现在他的作品上,这是大千先生以后艺术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跟内涵。” 张大千留下的白描作品,不只是这一张《观音大士像》,还有《维摩诘经变图》和《鹿王本生故事》,也都是只有白描,而没有上色,从中更可以看到他的笔法和功力。

线条的精准与重彩的鲜丽

巴东说:“从仿唐寅仕女图这一张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表现风格上差了很多,第一、他的线条变得非常精准,而且有弹性,而且是每一笔都收到笔的末端的部分;第二、他的色彩变得非常的鲜丽,石青石绿的重彩,跟前面的水墨的风格差很多,这也是来自敦煌佛教艺术的锻炼。再来,就是他的敷染,他的敷染是一层一层染上去,然后在上面开脸,所以我们看到整个脸,画得非常的生动,非常的精细,甚至于头发,从肉里这样一根一根的长出来,整个脸型、造型的美感,非常圆润、饱满,敷染非常的厚。”



仕女图

这种画就是进入到唐宋的职业画家的绘画风格,是一种非常精准的、严谨的、细腻的,是一种硬碰硬的功夫。因为张大千到敦煌以后,重新恢复中华古代的传统,衔接到唐宋的绘画风格。因此,在这张仕女图里面,一方面它有明清仕女画的秀丽,另外,又有唐宋仕女画的高雅、明艳、大方,展现他在艺术极高的境界。

敦煌有了张大千,得以声名远播,成为扬名国际的艺术瑰宝;而张大千也因为有了敦煌,才得以有了这一生璀璨的艺术成就。

豪情义气更显格调高

2002年,张大千的大幅荷花金屏风,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022万港币成交;他后期的泼墨山水画,在拍卖会上也是动辄几百万港币的行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大千的作品在艺术市场里,都是雅俗共赏、炙手可热的收藏品。他的作品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么多收藏家的肯定呢?

很多人说张大千的一生充满传奇,除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之外,经营张大千的画作已有30年的黄承志馆长认为,他的为人处事也让人津津乐道。他说:“张大千个性豪放、大方、慷慨,所以在他身边的人都得福。甚至他家已经没钱了,有朋友来借钱,他会马上打电话叫人家送钱来,帮助朋友救急,然后过两天再画画,再去还这个朋友。他的豪气让他的画的格调更高。”

10岁以前就开始学画的张大千,成名甚早,始终勤耕笔墨的他,一路画到85岁,据估计,他的画作高达3万张之多。黄承志馆长说:“信笔捻来就可以写,出口就成章,张大千的文学底子很好、非常高。他的画作究竟有多少?我想,3、5万张跑不掉。他这么有名,求画的人排队,供不应求,他欠人家的画债很多,他有空就要画。而且,他十分慷慨,常常接济那些老朋友,他常常送他们,卖画可能还少,送画还更多。”

黄永川馆长也说:“这么伟大的艺术家,他会随便送人字、送人画吗?他的确也常常送,不会用卖的。纵使画了一幅大画或者好画,他不见得要拥有在他身边,他可以很自然的送出去。”打从一出道,就以卖画当作唯一的职业,张大千的画作行情,在艺术市场里常常居高不下,但是就算如此,他并不在意将画馈赠给朋友,听说,就连初次见面的朋友也不例外。



从巴西运回史博馆的槃阿石

山水意境三部曲

巴东主任将大千先生的山水作品做如是划分:
首部曲:手卷《蜀山秦树》是张大千送给好友张目寒的作品,上面还有包括于右任等13个书法名家,在后方题了比画作还要长的题跋。这件作品是大千先生在1939年所画的,他们取道到四川去,沿路看到四川的名胜风景与游赏的经验。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文人水墨轻逸秀气的笔法,一种细腻秀气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来,他天分很高。简单的讲,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非常完整的、完美的一个呈现。

二部曲:经过敦煌佛教艺术的洗礼以后,他画的山水就变成一种繁针细笔的精工的山水,这种工笔画作,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迈入职业画家那种精笔繁复的风格,作品画得非常精细。

三部曲: 60年代画的山水意境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出现真山实水的氛围,还有厚度,就不是30年前他所画的文人水墨山水可以比拟的。因此,在这张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云水飞动,云气苍茫,非常浑厚的自然的气息,水墨淋漓。

3张山水作品,刚好代表大千先生画山水作品的3个不同年代。巴东主任说:“一个大师的艺术水准,必须有2个条件,第一、他的艺术创作必须要有历史的纵深;第二、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这点来讲的话,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意义和成就,都是非常非常高的。”



张大千-做画中



张大千-白胡子竹林

浪迹海外 根落台湾

黄永川馆长说:“很多人很好奇,大千先生在民国38年(1949年)离开大陆以后,为什么就没有再回去,大家都晓得他是一个爱好和平,喜欢自由的大师,他不喜欢乱、战乱,或者是很多未定数。最后,他落根在台湾,也许,这就是他的主见吧!”

张大千结束了浪迹海外的生活,回到台湾,1977年在摩耶精舍定居,最后在1983年去世。过世的时候,他把72件收藏品送给故宫,然后把摩耶精舍也捐出去,由故宫接收。他赚得了所有的,又把所有的花光,这种豁达的艺术家胸怀,令人感佩。张大千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大量的作品,让今日的人们得以饱览他的艺术风采。

张大千一生的事迹和传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人雅闻。然而,度过了这么极有传奇色彩一生的张大千,却在他晚年的画作中写道:“无人无我,无古无今,掷笔一叹!”在年轻时,曾经当过百日的和尚,一直以佛家居士自居的他,或许对人生有另一番体悟吧!@*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天然染料和生活文化息息相关,我们从各个朝代丰富的服饰,可看到天然染料被应用得多广......
  • 因为生长地区的关系,每个不同国家使用的蓝染植物都不一样,但是奇妙的是,在蓝染的布品上,化验出来的分子结构却都一样,分不出来到底是哪一种植物染出来的。
  • 所谓十二章纹,是皇帝的装饰纹样,这十二章纹就是用来彰显皇帝的道德才能,以及治国的能力。这十二章纹是汉人的文化历史,不是满族的。
  • 在清朝宫廷服饰中,最吸引人注目的焦点是,尊贵的皇帝所穿的龙袍,龙的图腾既然被用来作为一国之君的代表,当然丝毫马虎不得,造型千变万化、威仪无比,让人惊叹不已。
    朝袍的下摆占有很大面积的是八宝平水、八宝立水的图案,它们将代表佛家、道家的8种宝物,藏在气势汹涌、翻腾的波浪之中。
  • 在现代忙碌的生活步调影响下,许多人已经遗忘了传统与古典,
    但在空气中都弥漫着陶瓷味的台湾陶瓷之乡莺歌,有一位钟情于古迹创作的艺术家,
    她就是全国唯一获得“全省美展免审查资格”的女陶艺家──许明香。
  • 因为大千先生曾对他说:“我只对我的作品负责,我因为爱画画,所以我张张画好好画,因为我做我爱做的事,为什么我不好好做呢?至于这张画是卖的、还是送给人的,我不管,我都好好画。”这番话深深的影响了他。
  • 林洸沂常利用假日,到各处庙宇找老师傅所留下来的作品,然后在作品中,找出老师傅遗留下来的精神,经由吸收、消化、反刍到自己的作品上。短短几年,林洸沂从传统中走出来,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他在造型及线条上的掌握,自然而流畅
  • 托尔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临》(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诗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后一部,内容虽直面黑暗,结局却充满光明。这是一部充满希望的故事,无论有多少黑暗迹象,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无望的时刻,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做为借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