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字阅道,宋朝西安(今浙江省衢县)人,二十七岁中进士,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为官。他重视自身的修为,刚正不阿,爱民惠民,声誉远播。
赵抃任殿中御史时,恪尽职守,“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宋仁宗任命好奉承拍马的陈旭担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赵抃立即上表弹劾,指出陈旭“欺君罔民,损公利己,专务谄悦陛下左右”。他见仁宗不予理会,几月间连续上了十七本奏章,反复向仁宗讲述治国和用人的道理,并举出大量事实说明陈旭贪渎不公,担当此要职必贻误国家,直至仁宗将陈旭罢免。赵抃这种坚持正义不达目地不罢休的韧劲、一追到底的精神,令人钦佩。
赵抃办事秉公无私,处处以国家大局为重。在议论朝政时,大臣范镇经常和他发生争议,人们都认为他二人不和。一次,范镇因有过失受到宋神宗指责,神宗问道:“范镇为人到底怎样?”赵抃首先说:“范镇是忠臣。”神宗就再问道:“你何以知道?”赵抃说:“仁宗皇帝有一次身体失调卧病在床,范镇就率先上奏,请求仁宗皇帝立太子以安定社稷民心。奏章一百天后才批下来,范镇为这事急的头发和胡须都白了,他不是忠臣是什么?”退朝后,有人问他说:“范镇总是反对你,你为何替他说话?”赵抃说:“我和范镇之争乃为公不为私,岂能因一己之私而废弃公道?!”
赵抃后来因触怒权贵被贬为几任地方官,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在哪儿做官都做到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百姓。他一清如水,每次赴任时单人独骑,仅带一架琴和一只仙鹤,成语“一琴一鹤”便由此而来,形容为官清廉。
赵抃在蜀中任职时,广兴办学,注重教化,经常亲自授课,并写诗勉励学生:“古人名教在诗书,浅俗颓风好力扶。口诵圣贤皆进士,身为仁义始真儒”。使蜀中民风淳厚,民心归向,周边百姓多向其境内迁徙。赵抃在青州任职之前,青州久旱无雨,旱蝗肆虐,赵抃到任后,忽起一阵大风,蝗虫全部落水而死,随后又降甘霖。百姓的旱蝗之灾得以解除,人们都说这是赵抃的仁德所致。
赵抃为人为官忠诚正直,白天所做事,夜晚必定衣冠整齐,恭谨的对天禀告,凡是不可禀告的,便不敢做。一生敬信神佛,居心行事,光明磊落。他还经常向周围人劝善,要勤勉向道,只有修德才能慈悲心志。其实人生在世,能恪尽个人职分之外,要能敬天敬神,修身明德。因为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真谛,良知善念才是生命的本源和归宿。
--转载自明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