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不知各位看没看到这篇报道。1月15日,家住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位老人在玉泉路花鸟鱼虫市场散步,突然发病,蹲在地上,现场过往行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施救。直到晚间,才被保安人员发现,但老人已被冻死。对于这种冷漠,过去我们谈了很多,都快麻木了,今天,我们该怎样对待这种冷漠现象。
对生命的漠视令人震惊
毕淑敏(著名作家、心理学博士):听说这件事,先是感到震惊,然后就是难过,我的心里一阵阵发冷。已经21世纪了,在北京的闹市中,居然还发生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人们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但心灵与心灵之间却很少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淡,人们对生命的漠视以及轻视,使我们经常有一种在人群中的孤独感。对于这件事的发生,每一个北京人都应该感到内疚,并借此机会进行深刻的反省。
毛志成(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到处都存在着恶化——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秩序的恶化,人的精神的恶化。恶化的环境导致了见死不救的丑恶现象。我们必须遏止住这种恶化。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缺少保障体系,他在帮人之前,他会想,如果他帮了能得到什么?本来有些人是想帮,但一旦帮了怕引来麻烦,那样他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对自己很不利,社会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帮不如不帮,况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为一个口头禅,是很多人的做事原则。
哪里出了毛病
毛志成 我们目前的现状是对这方面宣传不够。总是做一点表面文章,出点事,大伙指责指责,说两句,就没事了。有谁真正反思过这种现象?结果,现象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多少年了,我们一直在谈,但是谈到现在,也没有出来一个真正的有效机制。如果再不采取办法,会更加恶化。这其实是一个信号,看似一个小火星,但这个火星太大了……
毕淑敏 关于道德滑坡,这些年已经讲得很多了,我想,很重要的也是很直观的原因就在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越来越多地讲利益的交换,人情厚薄全靠金钱来衡量,人的生命的价值,超越个人利益与小圈子关系的生命之爱似乎很少有人讲。本来,在我们的传统道德中就有一种以家庭或血缘为中心的倾向,我们习惯于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如何做一件事。如果与我无关,我们就可能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学会了只尊重一部分人,而不尊重另一部分人。这种历史的阴影现在是不是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毛志成 我们缺乏机制,好人能有好报吗?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见了陌生人都有一种陌生感,个人主义太严重。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结果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多太自私的东西,急功近利,小农意识严重,大小农,小小农,都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劣根。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毛志成 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情况发展下去,人变得越来越相互仇视,以至于会欣赏别人的苦难,拿别人的苦难当快乐。社会若发展到这种地步,那就太可怕了。人际关系冷漠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我们天天关心娱乐,关心边缘问题,这个社会的精神指向都没救了。经济上去了,社会风气恶化了,还有什么意义呢?邓小平在世的时候曾很清晰地谈到过这一点。
陶东风 每次谈到这些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无力感,这种现象发生的次数太多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缺乏对一个生命的基本尊重。我们很少把生命当做一个生命来对待。
毕淑敏 人应该无条件地爱一个人,尊重一个人。同为人类,我们应该热爱每一个生命,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积极成果。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也是人格健康的一种体现。人是生而平等的,在一个生命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生命应该伸出援手。经常听到有人谈起道德重建,都有很好的构想,依我看,最迫切的,是在公众中开展这样一场大讨论:人与人之间能不能有无条件的爱?应该不应该无条件地尊重人?如果人们能在互爱、宽容、理解、尊重这些方面取得共识,那么,我们才拥有了重建公民道德的社会心理基础。
毛志成 我认为,像这样的问题,必须有专人和专门的社会机构来做。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没有人来专门研究这些问题,比事件本身还可怕。有识之士,不能只顾自我。对此,我们要批判,要忧患。如若不然,长此以往,我们的道德体系可怎么办呢?我痛心,但我无能为力。
陶东风 我真的希望社会能迅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体系,同时,也渴望人的良心的觉醒。
(转自<<思想的境界论坛>>)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