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孩子從自由活動玩耍中得益非淺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朱迪編譯報導)孩子在自由活動玩耍的時候,比如假裝自己是個武士在找蟑螂,或者是自己在操場嬉鬧玩耍,這樣會讓他充滿活力並學會怎樣能夠緩解緊張感。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報告表明,自由活動玩耍也是一個標誌著孩子達到他人生中社會交往、感情以及智力方面的重要階段。遺憾的是,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匆忙的生活方式,家庭結構的不斷變化,以及對孩子學業越來越多的關注(以佔用孩子假日休息時間為代價),這一切都減少了孩子能從自由活動玩耍中受益的機會。

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動玩耍的時間,而不是讓他參加各種內容豐富的活動和課程來給他太多的壓力。自由活動玩耍會保護你的孩子情感方面的成長。匆忙的生活方式中孩子沒有自由活動玩耍的機會,會造成緊張、焦慮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的抑鬱。

自由活動玩耍會教給孩子那些對他每日生活而言必不可少的技能。例如,像Simon Says,Red Light, Green Light(紅燈綠燈)遊戲能教會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及約束自己的衝動行為。新的研究表明孩子受益於能鍛練他們 「執行能力的心智控制」能力的遊戲。

執行能力的心智控制是進行雙重思考的能力。研究表明,你的孩子具有對衝動的自控以及做出自覺審慎的選擇的能力,預示著孩子將來至少會在學業上取得成功以及在智商測試上取得高分。

在為孩子準備自由活動玩耍方面,專家對家長們有如下建議:

1、鼓勵孩子選擇能鍛練想像力的玩具,像積木和玩具娃娃。

2、避免「被動式的娛樂活動」,這包括電視和各種計算機遊戲。

3、找時間和你的孩子說說話並聽聽孩子在說些什麼。這能有助於你給孩子樹立一個行為榜樣,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比壓給他各類課外活動要好的多。

4、和你的孩子一塊玩兒,這能給你探知他的世界的機會。你將學會更有效的和他交流,這能給你另一種方式來給予他溫和有用的指導。如果你的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那麼他將能通過玩耍來表達他的看法、他的體驗甚至是懊惱的感受,這就會給你一個更深入瞭解他的視角的機會。通過和你的孩子一塊玩兒,你也會受到鼓勵、從中受益並能想出更多的主意來。

5、不要傳遞給孩子這樣一種信息,就是他要在某些方面達到出眾的程度或者要他做好在現實社會中競爭的準備。

6、你的孩子應該在適當難度的學習計劃和課外活動中取得平衡。這得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獨特的需求,而不是整個社會的標準。

7、在選擇幼兒護理和早期教育課程的時候,選擇滿足你的孩子社會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方面的課程及學前準備課程。(//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兒童早期教育事關孩子一生的發展,而提高教育者素質,重視教學兩方面方式方法的改善是提升目前整體教學水平的關鍵,這是澳大利亞教育專家泰勒(Collette Tayler)教授在上月召開的澳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及政策改革系列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
  • 澳洲已經經過數十年努力,以圖提高貧窮家庭學生上大學的比例,開展了很多次戰役,但都失敗。研究顯示澳洲貧窮家庭學生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亟待提高。
  • 澳洲副總理吉拉德在對美國聽眾的演講中表示,澳洲教育有嚴重的公平性問題,過多的貧困學生集中在一小群成績不佳的學校。
  • 六月三十日坎培拉消息,新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分之一的澳洲學童就讀私立學校,資料並顯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不讓其學齡孩子到公立學校就讀。
  •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澳洲女大學生的數量很可能繼續壓倒男生。
  • 一個變革性的、通過僱用新的「特級教師」改善表現不佳的學校的計劃,遭紐省教師工會的排斥。教育部長吉拉德(Julia Gillard)在週五透露,該計劃是被各省廳長們看好的,視為「教育改革」現代化計劃的一部份。
  • 如果你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被同伴捉弄的話,不必擔心,這對他性格的培養是有好處的。
  • 澳洲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孩子在3歲前所受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其入學後的學習和社會表現,那些1-3歲時就在算術和識字方面學得好,聽話守秩序的孩子,他們入學後的表現往往會較好,而如果小時在托幼園或家裏有行為問題的孩子,其上學後往往仍會存在同樣問題;研究還發現,如果幼童(特別是3歲以下的)每週呆在托幼園的時間過長,可能會對其社會交往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 聯邦教育部長吉拉德(Julia Gillard)協同紐省教育廳長費福( Verity Firth)近日宣佈在全紐省內將設立50個「優秀學校教學中心」(Centres for Excellence)。此為聯邦政府『更具才智學校全國性合作項目』的一部份,在未來5年內將給予紐省7.2億的財政資助。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