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誠信度低 中共「復甦」說遭疑

人氣 1

【大紀元8月2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股市在本月大幅下挫,下挫的幅度曾經達到驚人的20%,再加上中國經濟數據的含糊,引起外界對中國經濟復甦數據的懷疑。同時因為中國對出口依賴性並沒有很大的改變,更使得人們對政府刺激款用完以後的前景產生憂慮。

根據剛剛公佈的數據,北京當局在6月份大幅減持了251.2億美國國債。而與此同時,英國和日本被發現購入美國國債的數量有所增加。外界猜測中共迫於國內輿論壓力,悄悄通過第三方購入美國國債,從而再度引發對中國經濟誠信度的質疑。

中國股市大瀉

由於市場擔心北京當局將可能收緊信貸並突然退出刺激計劃,中國股市本月大幅下挫,同時市場還發現中國政府尚未使經濟擺脫對出口的依賴。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可能保持疲軟,若在今年晚些時候減少公共支出和信貸會把中國經濟推入困境。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報導,上述擔憂是導致中國股市近來大幅下跌的部份原因。自年初累計上漲90%後,中國股市從8月4日至本週三期間下跌了20%,週四上證綜合指數反彈了4.5%,收於2911.58點。

經濟數據含糊不清

也是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共上週公佈的7月份工業產值、新增人民幣貸款和投資數據已經顯示出一些不太樂觀跡象,令人們對於中國經濟復甦力度的懷疑加重;許多中國數據的統計基礎不明確也導致人們保持謹慎。

大量流動性和極易獲得的信貸正推動房地產和股市走高,增加通貨膨脹風險。中國經濟雖然有望繼續維持增長,但增長速度不會像很多人預期的那樣快。

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訪問學者John Makin說,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可能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嚴重,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數據含糊不清,例如,發貨被計入最終銷售,政府對項目的支出被視為項目自身支出。這可能掩蓋了貨幣和信貸流動的真相,而熱錢的流入實際上令資金規模擴大,這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發展到威脅中國經濟穩定的程度。

中共上次試圖擺脫經濟滑坡局面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當時中國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當時不惜任何成本求增長的策略曾引發資產泡沫、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和信貸過度等問題。為縮小泡沫,部份行業曾經歷過陣痛,無法持續的增長模式也導致了能源浪費、嚴重污染以及資源瓶頸。

北京真在減持美國國債嗎?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北京當局在6月份購買了價值266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購買規模遠遠超過5月份的40億美元和4月份的100億美元。6月份北京也淨拋售了價值517.5億美元的短期美國國債。北京所持美國國債(包括短期國債)的總規模減少了251.2億美元。

但是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與分析師嚴瑾在報告中稱,美國官方的數據低估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有規模,部份原因是北京當局可以通過中介機構間接購買美國債券,主要是通過倫敦的經紀商。這部份購買量並沒有顯示在中國的名下,而是歸到了英國賬下。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國際資本流動專家賽瑟(Brad Setser)告訴《財經》記者,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一些外國央行,都有通過英國機構購買美國國債的行為,這一現象尤其在石油價格處於低位時更為明顯。

而渣打銀行此前的另一份報告中稱,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央行正頻繁地通過倫敦和香港兩地購買美國國債。

有專家認為,如果此舉屬實,中共的「一石二鳥」策略將會收效明顯,既可以對國內造成已減持美國國債的假象,同時又在暗地悄悄增持美國國債。但此消息被西方媒體公佈以後,更加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誠信度的質疑。

以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為代表的分析師們甚至認為,中國經濟的復甦完全是一種假象。該銀行的專家在近期的報告中寫道,如果說2007年的美國是一輛低速行駛的列車,一節節沉重的車廂依次緩慢地脫離軌道,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這輛滿負荷運轉的列車不久將啟動緩衝器。

相關新聞
梁京:中國不怕浪費,世界何以應對?
中國復甦力道疲弱
劉孟奇:中國宏觀調控在假數字中豪賭
外電:中國政治週期加劇資產泡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