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博物館 國慶特辦對抗共產黨史展

人氣 8

【大紀元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曉慧吉隆坡採訪報導)為配合今年8月31日即將來臨的國慶日,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特別舉辦了馬國1948至1960年緊急狀態,政民如何對抗共產黨奪權侵略,共同走過這一國家歷史黑暗頁的歷史展覽。主辦單位希望藉此展覽引導社會以歷史為鑒,同時提高民眾的愛國精神。

這起展覽會是從6月30日起至8月30日,連續兩個月在博物館大廳舉行。展覽會除了以珍貴的歷史圖片,文字解說以及歷史影片讓民眾瞭解整個歷史的發生之外,馬來西亞警察博物館為配合這次的展覽也展示了當年共產黨在當地留下的證物其中包括共產黨宣傳書籍及小冊子、共產黨自制槍。此外,馬來西亞陸軍博物館也提供了當年陸軍從馬來亞共產黨充公的衣物,以及各種共產黨自制爆炸物。


馬國1948至1960年緊急狀態,政民如何對抗共產黨奪權侵略展覽會,連續兩個月在博物館大廳舉行。(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共產黨自制槍(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在整個展覽中展示的歷史事件包括,緊急狀態期間所見證的馬共發動許多奪取馬國政權的策略。這些策略包括弄垮馬來國土的經濟、佔領偏僻地區以便成為共產黨的司令部、對政府發動游擊戰,造成了許多生命的喪亡以及財物的損失。


緊急狀態期間見證馬共發動奪取馬國政權的策略,造成許多生命喪亡以及財物損失。(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展覽現場電視播出因不與共產黨合作而遭到迫害的民眾圖片。(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為了應對共產黨的繼續進攻以及野蠻行為,政府採取了一些對策,其中包括戒嚴與建立新村制度(Briggs Plan)、「飢餓行動」避免居民提供食物給馬共份子以迫使他們投降、實行全國註冊身份證制度、每月人民對抗惡徒運動、推動心理戰略、劃分黑白區等。


英殖民政府通過空中散發給考慮投降的共產黨份子寬恕提議傳單,以及成功捕捉共產黨份子者將獎賞酬金的傳單。(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展覽現場電視播出當年成功捕捉共產黨份子者將獎賞酬金的傳單。(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展覽廳展示圖片:兩名忍耐不住飢餓而投降的馬共份子(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反共遊行 打擊馬共精神

每月人民對抗惡徒運動是殖民政府於1950年所推行,以杜絕和剷除共產份子。這項運動獲得民眾熱烈的響應,民眾與政府在每個路口共同進行反共示威遊行,希望能恐嚇和打擊共產黨計劃佔領馬來國土的精神。


展覽廳展示民眾與政府共同進行反共示威遊行圖片(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展覽廳展示民眾與政府共同進行反共示威遊行圖片(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展覽廳展示民眾與政府共同進行反共示威遊行圖片(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展覽現場電視播出的「萬眾一心消滅馬共份子」集會圖片(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寧死不屈捍衛村莊

在眾多對抗共產黨事件中,1950年2月23日發生在柔佛州武吉哈逢(Bukit Kepong)事件因警民寧死不屈,從不言棄的捍衛整個村莊而獲得廣泛的報導。雖然這項對抗共產黨行動中造成23人不幸喪亡,但是此對抗被譽為已從思想和抗爭精神上獲得勝利。


柔佛州武吉哈逢(Bukit Kepong)事件因警民寧死不屈的捍衛整個村莊而獲得廣泛的報導(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看清共產黨的殘暴

阿都舒庫爾(Abdul Shukor Abdul Wahab)是一名來自吉隆坡的政府公務人員。他與家人參觀展覽後在受訪時表示:「雖然我們是緊急狀態時期後出生的人民,但是從這次的展覽,尤其是武吉哈逢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產黨為了奪取政權,警察人員被殘酷的殺害,視人類全無價值。在觀看這次的展覽後,希望國家的下一代往後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

對於共產黨的理解,阿都舒庫爾表示之前他是在學校小學以及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中瞭解共產黨的歷史,但經過這次的展覽,從原始的圖片中讓他更加看清共產黨的殘暴。

對於目前有超過5800萬中國人三退,阿都舒庫爾表示:「這是普通百姓需要自由的覺醒,他們已不願再被共產黨束縛。」


來自吉隆坡的政府公務人員阿都舒庫爾(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國家歷史黑暗的一頁

1948至1960年間是全馬國對抗馬來亞共產黨(馬共)武裝叛亂的艱辛時刻。馬共武裝叛亂的發起針對當時統治馬國的英國殖民政府,最終導致英國殖民政府在1948年6月18日宣佈緊急狀態,以及設定緊急狀態法令對抗馬共,直到1960年7月31日結束。

緊急狀態時期對當地居民的社會、經濟與政治等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在這期間,共產黨的攻擊導致接近1萬1千人的性命被犧牲,其中超過2千5百為平民百姓。

在這12年當中見證了馬共多項殺人與流血事件,因此被列為國家歷史黑暗的一頁。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國法輪功呼籲韓國政府停止遣返行動
【新紀元】充滿神祕色彩的神山
馬來西亞貪污局暫停調查政治人物
馬國反貪會繼續調查政治人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