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4日訊】今年六月六日在台北舉行的第二十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類最佳演唱獎得主出現一匹黑馬,跌破專家眼鏡,默默無聞的男高音李文智(Peter Lee)勇奪冠軍獎盃,他的個人專輯:聖母哀悼曲(Stabat Master)也拿下最佳宗教音樂獎,消息傳來,華府友人莫不同感興奮與驕傲。
李文智在台灣可說是無名小卒,沒人認識,在華府則以Peter Lee之名唱響,並受到主流媒體的注意。去年他在華府國家大教堂的演唱一鳴驚人,成為華裔聲樂家在該教堂演唱的第一人,演出後獲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盛讚,形容他的聲音為“一個擁有溫暖、令人不可置信的音域以及驚人的肺活量,似乎永遠不需要換氣”。
他在美國其他地方的演唱同樣佳評如潮,巴爾地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讚美他“具有豐富的音色”,舊金山郵報稱他為“具有三個八度的雙聲帶”,著名男中音John Shirley-Quirk形容他的歌聲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聲音”,稱他是樂壇“一顆閃亮的新星”實不為過。
李文智最特別之處是:他的音樂之路起步比別人晚,他也不是科班出身,從未接受過正統音樂教育,直到九年前、二十多歲才正式入門開始學聲樂,學習過程並不在台灣、而是在美國,從一個英文單字都不懂到現在能唱各種不同語言的樂曲,他下的功夫比別人更多更深,能有今天的成就絶非偶然。
筆者有幸在馬里蘭州聽過幾次他的獨唱,對他的歌聲印象深刻,他的聲音極具特色,是少有的假聲男高音,他也唱男高音,音域寬廣、變化多端,聽他演唱是一種享受。
李文智的音色乾淨渾厚,從低音到高音收放自如,瞬間拔起的爆發力頗富戲劇效果,很適合唱義大利歌劇或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音樂,聽過他演唱才領會到甚麼叫作“餘音嫋嫋繞樑三日”,尤其是詮釋古典樂曲,氣勢雄偉壯麗,直逼國際水準。
一般人對“假聲男高音”不太了解,所謂的假聲男高音,簡單的說就是音域比一般男聲還高,橫跨三個音域,可唱到高八度相當於女生的高音,這種聲音東方人較少,李文智卻得天獨厚,也因此他在樂團常跨部兼唱男聲和女聲部,可說是雙聲帶歌唱家。
李文智兩年前(2007)才從享譽國際的約翰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琵琶地(Peabody)音樂學院碩士班畢業,對一個剛出道的新人而言,主流媒體的評語相當重要,對他是一種鼓勵。
得獎也是另一種鼓勵,許多華府朋友向他道賀,他只謙稱幸運,認為其他資深前輩更有資格獲獎。不過他能夠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絕不是僥倖得來,而是靠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對音樂的強烈狂熱。
雖然很晚才入行,但李文智對音樂並不陌生,天生的一副好嗓子使他難以被埋沒,他從中學時代就加入學校合唱團,接觸音樂,奠定歌唱的基礎。家庭環境則是激發天賦潛能的最大因素,他是台灣台南人,生長於虔誠的宗教家庭,父親是教會牧師,母親則司琴,受到家學淵源的影響,他常在教會唱詩班獻唱,培養出唱聖詩和古典樂的興趣。
然而升學的壓力卻使他不敢忘情投入,台南長榮中學畢業後,他考上陽明山的台北神學院,才入學兩個月就屆齡被徵召服兵役,不得不中斷學業。兩年後退伍,不再猶豫、下定決心要走自己的路。
2000年他隻身來到美國,先到賓州匹茲堡進修英文,從頭開始學習新的語言,由於過去全無英文基礎,唸起來特別吃力。他回憶當時,光是書本第一頁的序文就要查單字一整天,幸而他擁有過人的毅力,克服了艱難的第一步,兩年後總算被約翰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學院錄取,踏進音樂的殿堂。
窮學生唸音樂的辛苦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逼著他拼命打工存錢,大學加上研究所,唸書六年、打工六年,只有一次拿到奇美文化基金會的20萬元獎學金,讓他稍事喘息。他不僅在課餘打工,暑假當別人返鄉度假時,他也返台打工,除了教音樂外,最常作的苦工是搬運鋼琴,搬運時最怕傷到手,因為他還要彈鋼琴。
前年李文智終於完成了學業,取得聲樂及早期音樂(Early Music)碩士學位,畢業後開始演唱生涯,這兩年在美國東西兩岸都印有他的足跡,他曾與匹茲堡交響樂團、巴爾地摩交響樂團、巴爾地摩巴洛克樂團、波士頓文藝復興樂團等各大樂團合作演出,也曾在英國倫敦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演唱。目前在巴爾地摩的琵琶地文藝復興樂團、藝術家樂團等樂團擔任獨唱,並在聖保羅大教堂擔任女低音及男高音獨唱。
或許因為自己是過來人,李文智很樂於助人,也不吝提攜後進,縱使生活的壓力常壓得他喘不過氣,仍不忘照顧學弟學妹。他至今仍屬無車階級,但每年為琵琶地音樂學院一名台灣學生負擔往返台灣的機票;他也很有愛心,每年義務為華府的慈善音樂會作募款演唱,幫助台灣清寒學童。
有感於台灣師資缺乏,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邀請國際級音樂大師赴台授課,希望提升台灣的音樂水準。這幾年他在台灣各大專院校開辦的大師級暑期音樂講座,備受音樂系師生歡迎,可惜台灣的大學經費有限,使得這些名師無法多開課。
名師在台授課期間,李文智還得身兼數職,從策劃、行政到執行、財務,司機兼打雜通通一手包,忙得不可開交,但他還是樂此不疲。
其實李文智在台灣現已無家可歸,自從他父親幾年前調到日本的教會後,全家就搬去日本,他每次回台都要拎著皮箱四處流浪借住朋友家,有時難免產生孤獨感。
但他仍豪氣萬丈的表示,明年打算要辦大型音樂會,邀請巴爾地摩古典樂團到台灣表演,這支樂團也是與他合作得獎專輯“聖母哀悼曲”的樂團,具有國際一流水準。
李文智喜歡逆向思考,他說,多數人都認為要先籌措財源才能辦好活動,但他卻不以為然,反而先決定辦活動、再去尋找財源,因為機會稍縱即逝,要抓住機會、不能坐等,還要自己創造機會,否則永遠成不了大事。他覺得台灣的機會還是很多,缺點是缺乏財源。
藝術家經常掙扎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飽受煎熬,李文智也不例外,他無奈的說,有時碰到困境也會灰心,但當年走上這條不歸路,已經有心理準備,絕不會輕易放棄,一路走來也曾碰到貴人相助,因此對前途並不悲觀;看起來他不但對音樂執著,還有一股打死不退的傻勁。
不知是否曲高和寡,古典樂在台灣並不流行,台灣的古典樂市場很有限,古典音樂家很難生存,這個現象從李文智得獎後一個月,得獎專輯CD只賣出30多張就可窺知一二,也顯示古典樂在台灣並不受重視,近年有些企業開始支持藝術,但多半只贊助具有知名度者,新人很難熬出頭,許多人因此半途而廢,相當可惜。
幸而李文智堅持到底並未氣餒,現在總算嶄露頭角,從華府紅回台灣,他相信,只要有耐心,日績月累,打響名氣,漫漫長路終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李文智目前在台灣的演唱和教學行程滿檔,八月底將返華府,九月到維吉尼亞州Shenandoah Conservatory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華府人以後仍有耳福聆聽他的天籟美聲,也歡迎上他的網站//www.peterlee.com/welcome.html閱覽他的故事。
傳愛慈善募款音樂會將於九月26日於馬州洛克維爾市猶太社區中心舉行,除男高音李文智主唱之外,還有琵琶地音樂學院五位年輕音樂家關聖媛、劉啟丞、張瓊尹、張芷維和李遠志擔任鋼琴、小提琴、低音管和直笛演出,門票現正熱賣中,分成US$35和50元,歡迎各界踴躍購票,獻出愛心、欣賞藝術,購票請洽林麗莉301-299-3827。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