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7日訊】還記得你剛進大學的情況嗎?
從高中畢業,剛進大學的學生,英文叫「freshman」,中文叫「大一新生」。我還記得4年前,我剛開始正式教書,教授科目叫「企業概論」。「企業概論」是企管系學生的第一堂課,我記得非常清楚,第一堂課9點10分上課,而我大約8點45分就準備進教室,當我走到教室門口,2個班級共100位學生,有2/3的人已經進了教室,等待上課,這就是「大一新鮮人」。因為,好不容易考進了大學,他們是一群,對什麼事都感到「新鮮」的「人」。上課的第二週,「新鮮人」9點前來上課的少了一半,第三個禮拜,又少一半。隨著時間,「新鮮人」不再新鮮,維持的時間,大約1個月。
4年之後,你們畢業了,終於準備進到職場,你們又成為「社會新鮮人」。同樣的道理「社會新鮮人」是指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可是,隨著時間「社會新鮮人」又能維持多久呢?如果,我們多著墨「新鮮人」的狀態,因為「新鮮」,所以對什麼事都保持高度好奇心;因為「新鮮」,對什麼事都想積極學習;因為「新鮮」,對事情多少保有勇於嘗試、不怕困難的態度。然而,因為「不新鮮」了,上述所有的情形漸漸不復存在。而值得我們要仔細思考的是,多久時間,能讓你成為「不新鮮人」。
對事物感到「新鮮」,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力」,而且是能量充沛的。有了新鮮感,早上起床不用父母親三催四請,你自己就會跳著起床,並期待著一天的來臨,就像你當「大一新鮮人」的頭一天。我想很多人前一天晚上甚至還會睡不著覺,可是隨著時間過去,你的「新鮮感」逐漸消失,對事物不再感到興趣,你失去了高中時代努力求知與探索的精神,將自己缺課、懶散視為正常,而將別人上課、勤奮視為異常。學習情況不佳,怪罪於學校與老師,總幻想著出社會就能解脫,或恢復正常。
如果真這麼簡單,想想看社會上有著無數的「社會不新鮮人」,當初他們所懷抱的理想其實跟你一樣,他們或許覺得自己不能適應學校生活,希望出了社會將變得不一樣,事實上結果還是一樣。很快的,星期一上班想著星期六、日放假;六、日放假想到要有更長的假期;有了更長的假期,更想到哪一天能退休。因為不新鮮了,所以要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來平衡壓力。你別想說這不會是我,如果心態不能改變,這很可能也會是進入職場後你的生活。
如果要我送你一個能對你出社會有幫助的錦囊,我希望這錦囊裡放著一個字條,這字條上面寫著六個大字:「我是有選擇的」。面對社會,你可以選擇當個一日新鮮人,也可以選擇當個永遠的新鮮人;你可以選擇放棄成長與學習,你也可以選擇時時刻刻精進不停;你可以選擇跟別人一樣因循苟且,你也可以選擇不拘泥於常規,隨機應變。因此,你可以選擇好奇、選擇積極、選擇新鮮、選擇學習、選擇正向思考…。
「如果可以,請當個『永遠的社會新鮮人』。」這句話不只是對社會新鮮人說,更是對所有出社會的人說的。想想看,多久沒有好好充實自己了,多久沒有省思自己了,你多久沒有修持自己了,多久沒有說出真心話了,多久沒有仗義執言了…。請把這番話變成你的入門考試,而最後社會大學學分的考評,就看你自己的成長,以及你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最後,記住「你的選擇」。◇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