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最煩惱的是什麼?是部下的事?是組織的事?還是公司的事?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我希望你把它寫在紙上。
以我為例,以前我對部下有如下的煩惱。
所採取的行動和指示不一樣。
不報告。交白卷。
總是遲到。
講幾次都沒用,還是犯一樣的錯。
當我說「好好做」時,他們就馬上不幹了。
我一放手,他們就無法繼續。
喜歡的事有進度,棘手的事不想碰。
職場沒有活力。
總之,我的部下就是無法照著我的期望去做。你的煩惱是不是和我也很類似呢?
他們的行為(動作)為什麼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呢?理由只有兩個。只要針對這兩個原因加以改善,所有的問題幾乎都能夠迎刃而解。
第一,因為不知道事情的做法。就是不明白做事情的方法,不知道工作的做法。用行為分析來說的話就是「不瞭解正確的作業順序」。
第二,知道事情的做法,但是無法持續。這個情形不僅會出現在部下身上,減重、學語文、做自我管理也會出現這種問題。也就是沒定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很多個案裡,當事者本人都有自覺非做不可,可是就算有自覺,事實上就是做不到。
無法達到你所期望的部下,是屬於上述何種狀態?只要想出法子解決這兩點,你的煩惱應該就可以逐步解決了。部下不會做事不是能力的問題,也不是想不想做的問題,更不是人格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做事情的方法,或者是無法持續。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
就是教他們事情的做法,或者是教他們如何持續。總之,只要改變他們的行為就可以了。──問題就只不過如此而已。
製作分解行為的檢核表
當部下不會工作的原因是「不知道事情的做法」時,就教他你所希望的行為。在行為分析管理中有一種很特別的教授法,就是給部下一張分解行為的檢核表。
假設這裡有兩位部下。
A是很會工作的高績效者。B是不會工作的低績效者。
首先你必須先觀察A的工作情形。例如,接待客人的技術、電話的應對態度、和潛在客人的對話等等。把A的行為加以分解之後,一個一個寫出來做成一份檢核表,然後把這份檢核表交給B,讓B徹底地反覆練習(※24)。
組織是由屬於同一個集團的人們的行為所構成的。換句話說,我們也可以說組織是行為的集合體。組織不是由思考、心理等內在的要素所構成。因此,所獲得之結果不如期望的組織,一定是所屬份子的行為出了問題了。所以如果以A的行為動做為所有員工的範本,一定就能獲得你所期望的結果。
檢核表必須做的很細,但是並不需要把所有的動作都列入表中,只要列出重點動作就可以了。最多五項。高出這個數字,被教的人會意興闌珊。
如果把每一個動作都列入檢核表,再按表管理部下,就成了微觀管理。
因為把過於細膩的動作全都列入檢核表,很明顯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管理,這和我們為提升部下績效的本來目是背道而馳的。
但是在現實中要做到這一點卻不太可能,因為今日的日本企業,不知為什麼都想徹底管理。所以有幾項做到之後,員工不是無人繼續實踐,就是裝模作樣敷衍了事。@
摘 自 《原來這樣做才有效》 商周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