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4日訊】史學家余英時的反共立場向來鮮明,但不影響他對六四也有不少嚴謹的論述,這些具有史學卓識的論述,正好用來瞭解六四和它引起的一些問題。
余英時認為,封閉專制是共產黨的本質,所以中共政權必然是一黨獨裁,由於它唯恐失去權力,所以緊抓權力不放,最怕「改變」,千方百計「防變」,當遇到任何威脅到其權力的勢力時,就不惜採取強硬手段─包括控制思想、剝奪言論自由、控制傳媒和壓制異見人士等。因為有著這種本質,所以才會有六四屠殺。(見「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
我們該怎樣瞭解「六四」?在1979年「改革開放」後,西方的思想和理想也傳入中國大陸,年輕知識分子之間出現「民主熱」,他們要求一黨專政的共產黨作出改變,這就是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背景。那麼,為什麼會發展至六四屠殺?這跟當時的保守派要打擊改革派有關。天安門事件在4月15日開始時,學生只是反貪和要求在經改之餘也同時進行政改,並沒有要求推翻中共,也不是什麼有組織的運動;但保守派為了要扳倒以趙紫陽為首的改革,所以不斷刺激學生,學生的口號才逐漸升高。到了4月26日,保守派設計了一篇社論,將天安門事件定為「動亂」,並且把這次事件說成為「亡黨」的大事,鄧小平因此決定,軍隊進城戒嚴,終於釀成六四屠殺。
六四至今已20年,余英時指出,中共依然一黨專政,控制思想,控制媒體,壓制異見人士,沒有言論自由,一直沒有改變,所以中國大陸根本沒有什麼「崛起」。當年的屠殺是暴政,現在的鎮壓異見人士和控制思想,依然是暴政。
那麼,天安門事件所要求的民主呢?關於中國的民主前景,余英時說,中國大陸最終是要放棄社會主義和改行資本主義的。資本主義是西方社會積聚了數百年的產物,是西方現代文化的主流,不僅包括了自由市場,也包括了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發展出來的民主、自由、法治和人權。社會主義則不同,那是思想家空想出來的烏托邦,未經實踐;推行一黨專政的前甦聯,只靠暴力去維持政權,直至在1991年解體為止。
中共創黨人陳獨秀晚年有過這樣的大徹大悟︰「無產階級民主不是一個空洞名詞,其具體內容跟資產階級民主同樣要求公民都有集會、結社、出版、罷工的自由,特別是反對黨派的自由。沒有這些,議會和甦維埃同樣一文不值;所謂無產階級獨裁,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即使是黨的獨裁,結果也只能領袖獨裁。任何獨裁制都與殘暴、蒙蔽、欺騙、貪汙、腐敗的官僚政治不能分離。」中共改革開放30年,現在的情況與它的創黨人在半年紀前(1940年)所預言的情況完全吻合。
推行資本主義的目的,是和平演變逐漸發展出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是一個以民主、自由、法治和人權為主導價值的社會,它不像一黨專政統治下的社會,一切活力都受到壓制,得不到發展。台灣和香港的社會已具有公民社會的基礎,等到中港臺將來都發展出成熟理性的公民社會時,三地就可以統一。
原載《世界日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