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我欲仁,斯仁至矣。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194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1),斯仁至矣。」

【註釋】
(1)仁:行仁,指的是走在人生的正途上。

【語譯】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研析】

從本章孔子的言論來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是靠道德的自覺,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達到仁。此處,孔子強調了人於道德修養的主動及自主性,有其深遠的意義。

【延伸思考】
1、什麼時候我們該擇善固執?請舉例說明。
2、為什麼有人常常明知故犯?

* * *
【相關資料】

由地方惡少變忠臣良將的周處

「周處自新」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周處是晉代人,少時失去父教,因此不拘小節,性情粗魯,成了鄉中一害,鄉親大都不願和他交往。

一日,他見鄉親愁眉不展,便好奇的問:「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事事如意,為什麼面有愁容呢?」父老們回答:「地方上有三害,哪能快樂起來呢?」周處便問:「是哪三害?」父老答道:「南山的猛虎隨意傷人,為一害;長橋下的蛟龍常傷人畜,又是一害;至於第三害……」父老們猶豫且害怕的說:「恐怕要算是你了。」

周處聽罷此言,有了悔改之意。便斬釘截鐵說道:「這三害我都能除去!」

於是,周處孤身進山與猛虎一番拚搏,殺死了這只傷人的猛獸。接著,他又奮身投入河中,與蛟龍搏鬥,三日三夜後,終將蛟龍斬殺。當時,鄉親們以為三日不歸的他已經死了,想到三害俱去,大家歡慶不已。此時,周處正好歸來,這一幕深深處動周處的內心。

當時,周處耳聞陸機、陸雲很有才學,便想拜他們為師。周處問陸云:「我想改過自新,但是年紀已大,不知來得及嗎?」陸雲鼓勵道:「古人以朝聞夕改為貴,人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正所謂「有志竟成」,從此,周處刻苦上進,勤學又有文思,加上注重自身修養,僅一年,他的名聲就和以往迥然不同,最後被舉薦出來做官。

周處為官三十餘年。在任時,他克盡職守,很有政績。此外,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自然得罪惡勢力。有一回,有心人故意推舉他去邊疆征討,有人規勸周處推辭,但是周處堅決獻身沙場,最後,因惡人陷害,以身殉國,死在戰場上。

【課後作業】

請說說看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

(提示:周處勇於改過,由一個地方惡少轉變為忠臣良將,忠於國事,給後人很大的啟發: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立志改過,從善如流,有志者事竟成,前途終究是光明美好的。)

<--ads-->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天,孔子在家閒坐的時候,對他的兒子孔鯉感歎的說:「君子是不可以不學習的,與人會面不可以不修飾,不修飾儀容就會顯的不整潔,儀容不整潔就顯的對人不尊重,對人不尊重等於失禮,失禮就不能自立於世。那些站在遠處就顯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飾的有整潔儀容的人;與人接近而讓人心中洞明的,是擁有淵博學問的人。」
  • 小孩生下來大腦裡的思想像白紙一般,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小孩變壞了,這是不是也反映社會的問題?在社會亂象中,該如何教小孩多為別人著想、善待別人?該如何教小孩正確看待社會或媒體亂象中的訊息和言行?
  • 「聞」者出名,往往只是追求美名而不懂修心養性;「達」者明理,明白為何要修心養性,講的是名副其實,表裡如一。「達」者還能明辨世人求名求利者、狂妄自大者多,因此會要求自己謙恭待人、修心養性。「聞」者看重的是身外之物,隨波逐流,追求美名、權力地位,這恰恰是不明事理,不「達」。因此,博得虛名的人,往往是那些空有其表、汲汲營營、講究現實的人。
  • 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太丘捨(4)去,去後乃至。元方(5)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9)之。元方入門不顧(10)。(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 新法已經準備就緒,還沒有公佈,恐怕百姓不相信,於是在國都後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給他十金。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人敢移動。又宣佈說:「能把木頭移動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它移動了,當下就給了他五十金,藉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接著就頒布了新法。
  •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已經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魏公子吳忌知道了,前去問候,要送給他一份厚禮。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究不能因我守城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厚禮。」公子於是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

  • 迷惑是由於執著和慾望造成的,去掉執著和慾望就是在提高道德素養,就是在從迷惑、黑暗中跳脫出來,學習更高的道理,按照道理衡量、歸正、要求自己達到更高的道德標準,就能去掉執著和慾望,就能破迷而變得理智,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問題。
  • 春秋時代,有一年山戎國入侵燕國,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發兵援救燕國,並攻下了山戎國的都城。山戎國節節敗退,就向孤竹國求助,不幸,又被齊軍打敗。於是,孤竹國王便設計派一個大元帥向齊軍詐降,在取得齊桓公信任後,就趁機把齊軍引到迷谷。
  • 子曰:「奢則不孫(1),儉則固(2)。與其不孫也,寧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