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5日訊】許多人對幾年前台灣因應SARS的疫戰,都記憶猶新。醫療、公共衛生界與媒體進入緊張狀態,衛生官員的疫情分析畫面透過電視,固定出現在全國民眾面前,意味著負責與情況緊張。然而經過幾年下來,民眾、政府與媒體對疫情的處理能力與態度,則在這次因應新流感的全民運動中接受檢驗。
流行病最令人懼怕的是大面積的傳染,因此以「爆發」來形容其危急和擴及速度。不過,遏止疫病爆發的關鍵之一是「個人衛生的自我管理」,因為防疫工作縱然投入大量的經費與人力,要達到防疫的全面成效,必須人人重視與實踐防疫之道,否則容易造成「百密一疏」而「功虧一簣」。
然而防疫工作者也知道這個最不花錢、最有效的「個人衛生的自我管理」,也可能是最困難的目標。因為這需要有紮實的「道德」素養,能夠深切的體驗到「自我」對他人應該負起的責任,才能實踐看似影響個人生活自由度的許多關鍵防疫動作。
當政府無法用「道德」的訴求來處理防疫工作時,只好動用大量的疫苗、衛生條例與人力來對抗疫情。例如:位於台中縣的國光生物科技公司,將為全民在未來完成H1N1疫苗的製造。衛生署也表示,將向國際及國內各採購250萬劑疫苗。這些至少需要花費上百億的經費來執行。
不過,疫苗並非萬靈丹。因為疫苗的安全度無法百分之百,何況,病毒隨時可能演變,如何讓製造疫苗的速度能超越病毒的演變,加上需求的巨額經費,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大考驗。
流行病並非現代社會的專利,古籍中記載著十分精采成功的消疫史實。唐代名醫又為藥王的孫思邈,就煉製過「太一神精丹」,拿來專治傳染性極強的「客杵霍亂」及「瘟症」。初唐四傑的盧照鄰向其請益治病之理時,藥王回答說,「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但必須「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
正當疫情增加的此時,欣聞教育部推動「三品」運動,促成台灣:為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以及生活有「品味」的現代公民社會。我們對此寄以祝福。
「品德」者能落實於防疫中的先他後我,願為他人健康,犧牲自我自由的防疫動作。
「品質」者能如孫思邈所言:「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心細、不為利取謂之行方。
而「品味」者能以天地為標準,而非以個人之好惡,如藥王又言「善談天地之變化者,必須參證於人之道;善言人身之病變者,也必須以天地的變化為根據。」
若能提此標準如是乎,則有效紓解新流感疫情的「三品疫苗」乃破天荒的誕生於世,亦是人間之一大事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