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老馬識途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管仲(1)、隰朋(2)從(3)桓公(4)伐(5)孤竹(6)。春往冬反(7),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8)得道。(《韓非子·說林上》)

【批注】
(1)管仲:即管夷吾,春秋時齊國人。
(2)隰朋:隰,音息。春秋時齊國大夫。
(3)從:跟隨。
(4)桓公:春秋時齊國君王。
(5)伐:攻打。
(6)孤竹:春秋時國名。
(7)反:回來,通「返」。
(8)遂:於是。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有一年山戎國入侵燕國,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發兵援救燕國,並攻下了山戎國的都城。山戎國節節敗退,就向孤竹國求助,不幸,又被齊軍打敗。於是,孤竹國王便設計派一個大元帥向齊軍詐降,在取得齊桓公信任後,就趁機把齊軍引到迷谷。果然,齊桓公中計並陷進迷谷中。迷谷裡一整片都是沙漠,飛沙走石,且逢冬季,還吹著寒風,沒有水和任何植物。好不容易度過一夜,不過已軍心大亂,有不少士兵傷亡,再加上迷失方向,怎麼也找不到出去的路,眾人雖焦急卻也無計可施。

這時管仲突然想起,老馬離開原來的地方,再遠都能記得循著原路回去。齊桓公知道後,認為這方法可行,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任由牠們在前面行走帶路。後來,軍隊跟著老馬轉來轉去,果真走出了迷谷。

這個典故說明老馬是能認路的,後人也就將其引申為「老馬識途」或「識途老馬」的成語,用來比喻經歷豐富的人,容易把事情做好。

【討論】

(1)在你遇到困難時,你的師長或長輩給過你什麼建議嗎?你認為他們的經驗對你有所幫助嗎?請說明並跟大家分享。

(2)除了老馬有認路的本能外,想想看,還有什麼動物有特殊的本能?請舉一例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如果能找到一個老馬識途的好導遊,那麼出國旅遊一定可以玩得很盡興。
例:搜購古董,要有老馬識途的人帶路,才不會買到假貨。

【相似成語】
熟門熟路

【課後時間】
(1)你曾運用自己的某些經驗,成功的完成一件工作或任務嗎?請說明並跟大家分享。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子曰:「富(1)而(2)可求(3)也;雖執鞭之士(4),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5)。」 (《論語·述而第七》)
  • 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今河北省)國君的長子和三子。孤竹國國君想立叔齊為太子。他死後叔齊想把王位讓給兄長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逃走了,叔齊覺得自己不應該繼承王位,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推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
  • 村外有口又髒又臭的污泥塘,人們找來一些花木種下去,想把這兒的面貌改變一下。可是這些花木的根部都被污泥粘住,展不開,不但沒栽活,連根都爛掉了。
  • 一天,孔子在家閒坐的時候,對他的兒子孔鯉感歎的說:「君子是不可以不學習的,與人會面不可以不修飾,不修飾儀容就會顯的不整潔,儀容不整潔就顯的對人不尊重,對人不尊重等於失禮,失禮就不能自立於世。那些站在遠處就顯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飾的有整潔儀容的人;與人接近而讓人心中洞明的,是擁有淵博學問的人。」
  • 小孩生下來大腦裡的思想像白紙一般,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小孩變壞了,這是不是也反映社會的問題?在社會亂象中,該如何教小孩多為別人著想、善待別人?該如何教小孩正確看待社會或媒體亂象中的訊息和言行?
  • 「聞」者出名,往往只是追求美名而不懂修心養性;「達」者明理,明白為何要修心養性,講的是名副其實,表裡如一。「達」者還能明辨世人求名求利者、狂妄自大者多,因此會要求自己謙恭待人、修心養性。「聞」者看重的是身外之物,隨波逐流,追求美名、權力地位,這恰恰是不明事理,不「達」。因此,博得虛名的人,往往是那些空有其表、汲汲營營、講究現實的人。
  • 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太丘捨(4)去,去後乃至。元方(5)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9)之。元方入門不顧(10)。(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 新法已經準備就緒,還沒有公佈,恐怕百姓不相信,於是在國都後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給他十金。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人敢移動。又宣佈說:「能把木頭移動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它移動了,當下就給了他五十金,藉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接著就頒布了新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