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貿易並非中國經濟減緩關鍵

【大紀元5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華盛頓報導)世界銀行和美國智庫的經濟學家認為,從中國近期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看,雖然中國經濟增幅大幅減緩,但貿易因素看起來還不是普遍認為的關鍵掣肘因素。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經濟學者蓋保德(Albert Keidel)在該機構舉行的一個中國經濟增長討論會上在對中國最近發佈的經濟增長數字進行分析時說,貿易方面對中國經濟整體增幅的影響其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他說,中國政府在此前的一個記者會上鮮有地提供了第一季度各門類在GDP增長中的貢獻(百分點):在6.1%的同比增幅中,消費者和政府支出增長率為4.3%;投資門類貢獻的增長率為2%;而普遍預期會嚴重拖後腿的貿易,則只是令人驚訝地只有0.2%的負增長。

蓋保德說,這個數字顯示,貿易對中國GDP增長造成的影響非常的小,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實際上還沒有像其他許多國家那樣因為國際貿易衰退而受到衝擊。

蓋保德就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當前的麻煩是否僅僅因為全球性危機?或者說在美國金融崩潰,隨之蔓延至全球的經濟危機中,中國只是個被動的受影響者?”

*增長面臨問題比想像得複雜

蓋保德說,他不久前在北京與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囊機構的經濟學者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中國學者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並不是來自全球性危機,而是源於一年多以前的房地產市場崩潰後的持續性緊縮政策。

蓋保德說,這點出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是中國國內需求增長虛弱並不是全球性危機造成的,而是源自於內部因為對付通脹威脅所採取的政策調整。他說,這樣看來,中國的增長面臨的問題可能比想像中的更複雜。

他說:“沒法簡單地說如果中國像其他國家一樣因為貿易問題會受到甚麼影響。事實上,目前這方面的衝擊還不大。但如果真正受到很大衝擊的話會怎麼樣?中國的內需增長是否足夠強勁?是否能夠儘快地加速,以達到它的既定增長目標?”

蓋保德推算,如果中國貿易受到強大衝擊,貿易順差即便減少三分之一,國內需求則需要激增到11%以上才可能達到期望的8%的增長率。

與會的世界銀行中國辦公室的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也表示,貿易因素之所以沒有在一季度GDP增長中嚴重拖後腿,是因為出口驟降的同時,進口也急劇減少,因此總體上貿易量雖然減少,但是盈餘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他指出,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高於其他地區,未來中國在進口方面的增長將超過出口增長,而這將會拖累中國的GDP增長前景。

*貿易面臨情況並非那麼糟糕*

高路易說,雖然許多專家都在談論出口導向型增長以及依靠美國消費者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中國貿易面臨的情況其實並不是那麼糟糕。

他說:“儘管我相信未來10年的出口增長會很弱,但不會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糟。因為中國的製造業部門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市場份額上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不過,高路易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無限度地拓展市場份額。他說,當前的危機更加彰顯出調整增長模式的急迫性。 ◇

相關新聞
【新紀元】謝田:美國人要飯和中國人高興的時刻
【新紀元】華風:中國人自哪裏來?
氣候惡化 「生態移民」蔚為風潮
寄望美中經濟復甦  亞股全面上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