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英學童沉迷網路 成年恐難適應現實生活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報導)英國私立學校聯盟(ISA)主席吉布遜擔憂,兒童與青少年過度沉迷於網路世界,缺乏接觸真實世界和缺乏正常的社會化過程,可能導致他們成年時無法適應社會生活。去年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拜倫博士(Tanya Byron)接受英國政府委託,並提出兒童網路安全研究報告與建議,英國政府承諾要採納並執行拜倫博士的建議,但至今卻未見積極作為。

網路世界阻礙孩子成長

英國私立斯朵學院(Stoke College)校長吉布遜,在曼徹斯特私立學校聯盟年會上表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傳統的戶外遊戲,如蓋小屋、打栗子或自己修理腳踏車脫鏈,有助於孩子學習基本可用的技能,學習面對成功與挫折,成年後得以適應現實生活的衝擊。

然而現在的孩子卻是禁錮在家中,沉迷於網路遊戲和網路交友,他們靈巧的雙手,已經熟練於操作手機與電腦遊戲,從不曾玩過打栗子遊戲。兒童精神病學家擔憂,青少年每天玩線上遊戲高達16小時,已經嚴重影響他們的教育與社交機會。他們幾乎足不出戶,脫離真實世界,無法獲取各種社會知識,一旦步入成年,可能無法掌握社會生活的本領。

吉布遜向300所私立學校呼籲,學校應該協助孩子們做好成人生活的準備。學校必須遵守注意學生健康與安全的規定,但不能因為這些規定,使的學校變成教育的荒漠,課程無趣、缺乏挑戰性,以致無法協助學生做好步入成人生活的準備。

父母保護孩子 限制外出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拜倫博士表示,英國社會保守、規避風險的文化,造成民眾懼怕年青人,因為年青人熱愛冒險。父母們很少傾聽青少年的心聲,為了保護他們,處處限制其行為,甚至禁止他們冒險或外出,讓他們形同生活在監禁中,反而驅使他們投入危險的網路世界。

父母擔憂孩子接觸陌生人如戀童癖者,而受到傷害,於是大幅減少孩子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去年英國政府委託的研究統計,四分之一8至10歲的兒童,在戶外玩耍一定要有成人陪伴,三分之一的父母拒絕讓年齡稍長的孩子(8至15歲)在屋外或公園裡玩。

網路危機暗藏 父母有責防範

網路無遠佛屆而且缺乏官方的監督管理,網路一點都不安全。拜倫博士說,孩子在家上網比獨自在外玩耍的風險更大,大部份父母對網路世界一無所知,殊不知上網也會遇見網路性侵者和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處處暗藏危機,潛在危險更甚於在戶外玩耍。

父母有責任知道孩子上網在玩甚麼,因為半數以上的兒童是獨自玩電腦遊戲,其中不乏血腥暴力的電玩。拜倫建議英國政府針對家長與教師,宣導並提供網路安全知識和諮詢,讓他們知道如何避免孩童落入網路陷阱。

英政府應積極管制網路安全

英國保守黨影子閣員杭特( Jeremy Hunt)認為,政府總是喜歡主導大規模的研究,但卻缺乏實際執行的熱忱。從去年3月拜倫博士提出兒童網路安全研究報告,至今政府遲遲無法實踐承諾,實施電腦遊戲分級制,和建立適合兒童瀏覽的網站,將所有相關的網頁集中在一起。迄今仍讓數百萬兒童暴露在極大的危險中,父母對於網路的潛在危險也還是一知半解。

英國兒童事務大臣摩根(Delyth Morgan)反駁說,英國政府已超前半年,於2008年9月成立英國兒童網路安全委員會(UK Council for Child Internet Safety)。從2008年12月開始,執行委員們每3個月開會一次,而且已經建立四個小組(企業代表、良好教育、公共關注、電玩遊戲)積極實踐拜倫博士的研究建議。目前委員會囊括130名成員,分別來自網路與電玩產業、第三部門、執法部門與相關政府部門。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國內網路使用低齡化,今天學者公佈一份「兒童網路安全趨勢報告」,發現國內12歲以下兒童上網人數六年來成長超過一倍,所謂的網童已經突破160萬,而且近四成沒有管理好上網時間,五成會相信網友所描述的身分,更有兩成五的兒童會在網路上洩漏個資,顯示兒童網安問題不可輕忽。
  •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www.eteacher.edu.tw)今年1月,對國中學生進行「網路霸凌」調查之結果顯示,超過3成國中生曾遭受「網路霸凌」,曾目睹或知曉他人「網路霸凌」的學生比例更高達57.9%。青少年透過網際網路欺負他人的「網路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為校園新興問題。
  •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15日電)高雄市議員康裕成今天指出,據高市教育局調查發現,28%的國中生曾遭校園霸凌,3.8%的國中生被毆打,但教育局去年接獲的校園暴力只有7件,怠忽防範校園霸凌。市府允諾檢討。
  • 法律專欄黃柏銘一寫7年桃園縣政府警察局秘書室法制巡官黃柏銘,幫兒童刊物撰寫「少年法律」專欄達7年。(自由時報記者周敏鴻攝)桃園縣政府警察局秘書室法制巡官黃柏銘,幫兒童刊物撰寫「少年法律」專欄達7年。(記者周敏鴻攝)
  •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0日電)欺負智障同學,打人的人認為受處罰是「從容赴義」。花蓮瑞穗國中日前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行政人員疑似隱瞞,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表示,將進行了解,「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最近美國校園凌霸、網路凌霸事件頻傳,不少青少年因壓力過大,常有輕生之念。2002年以來,麻州就有15起11至14歲的少年自殺事件,去年一位13歲的吉摩爾學校(Gilmore Academy)的六年級資優生輕生,上周更發生伊州春田郡(Springfield) 11歲少年自殺事件,不但引起家長與教育學界的關注,更凸顯美國校園品德教育的缺乏。
  • (中央社紐約12日路透電)網路霸凌可能使半數美國青少年受到影響,其嚴重性可能不下於在校園遭到毆打,其不留情面及在情感上予以重創的作法,有時可能導致自殺。
  • 的確,網路交友誤入陷阱而悔恨終身的例子愈來愈多,根據統計,十分之一遭到性侵的被害人,是因為誤交網友,而且大多是在聊天室或是網路遊戲認識的,嚴重的遭性侵,或是被推入火坑吸毒賣淫的也在所多有。
  • 兩天前,台北縣警方偵破震驚社會的女學生遭網友性侵殺害案,無獨有偶,台北市一名國小五年級女生,也因為沉迷同一款線上跳舞遊戲,會網友之後到現在一個多月音訊全無,父母擔心女兒,會不會已經遭遇不測。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1日電)一項最新問卷調查發現,兒童青少年網路安全亮起大紅燈,兒少超過20%認識網友當天就見面,且半數獨自去見網友,台灣微軟公司因此提醒家長注意「5要」及教導孩子「5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