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0日訊】四月十二日,《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特派員亞當斯(Jonathan Adams) 發自台灣的特別報導,作者指出,中國經濟的大幅成長與中共在國際上的打壓使高雄港、甚至台灣的競爭力衰退,由於台灣被排除在多個經貿協定之外,台灣在經濟上只能在場外旁觀。馬英九政府積極與中國大陸建立經貿關係,力主簽訂兩岸貿易協定,但「一中市場」可能使台灣深陷中共的統戰策略、承受政治上的風險。
昔日繁華 今日沒落
曾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的高雄港,現在正急遽地沒落。據高雄港自己的估算,它已經從十年前的全世界第三大降至目前的第十二大。這不是因為高雄港沒有成長,而是因為中國大陸的港口成長得較快。
高雄港務局局長謝明輝指出,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大陸興建了幾個新港口,其年成長率大約百分之四十,而高雄港的年成長率只有百分之四左右。這是主要的原因所在。
對於台灣島而言,高雄港的沒落代表更嚴重的問題──在中國經濟大幅成長之際,台灣在經濟上正被迫坐冷板凳。
這不僅是昔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在港口和其他領域上無法與大陸競爭。由於中共在政治上的打壓,台灣在亞洲經濟整合趨勢中,也成了處處遭排擠的經濟體。
經貿協定將台灣排除在外
台灣於二零零一年以個別關稅領域(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比中國加入該組織的時間晚了一天。
自從那時候起,當亞洲鄰國在區域會談上協商、降低關稅和簽訂貿易協定時,台灣只有在一旁焦急企盼的份。舉例來說,中共與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之間的貿易協定,將創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涵蓋人口大約二十億),在明年之前將減免大多數貨品的關稅,而台灣卻被排除在這項協定之外。
韓國已經與東南亞國協簽訂自己的貿易協定,並與美國和歐盟舉行貿易談判,而台灣卻無法在貿易談判上吸引這些國家的興趣。
這使很多台灣人對其經濟前景深感不安。台灣的個人GDP(一萬八千三百美元)已經停滯不前,甚至被韓國(一萬九千六百美元)等國家超越。
與中共簽訂貿易協定?
大多數台灣人認為台灣的經濟將逐漸受制於中國大陸。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說:「每個人都希望確保台灣不被邊緣化,但是在如何做這方面,卻是意見分歧。」
馬英九政府認為增加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往來是解決之道。在馬英九的主政之下,台灣去年和中國大陸簽訂了兩岸通航和觀光等協定,使高雄港和其他港口與大陸港口的連結更加緊密。
現在,馬英九正推動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這項協議可能免除某些貨品的關稅,例如石化製品。
馬政府主張,這樣的協議可能增加台灣的GDP成長率大約百分之一點四。由於中共的打壓和跨國公司自身的偏好,除非台灣先降低兩岸貿易壁壘,否則其他國家不會考慮與台灣建立自由貿易協定。
然而,反對黨提出異議。儘管他們也支持與中國大陸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但是,他們對可能深陷中共統戰策略的風險提出警告──「一中市場」將為政治統一鋪路。
反對黨同時要求公開任何兩岸貿易協議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應經由公投決定。反對黨表示,政府需要告訴人民,這些協議需要付出何種政治上的代價。◇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20期【西方看中國】欄目(2009.05.07~05.13)
原文連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