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論語·述而第三十八》)
【語譯】
孔子溫和而嚴肅,威嚴而不剛猛,謙恭而安適。
【研析】
這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讚揚。孔子認為儘管人有七情六慾,但是他主張人所有的情感與欲求,都必須合乎「中和」的原則。「過」與「不及」等都同樣是不可取的。孔子透過生活實踐以身作則,可以說是符合中庸原則的。
【延伸思考】
1、要如何才能做到「溫而厲」?
2、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請說說你的個性如何?要如何修正才不會「過」與「不及」?(如太直率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心直口快而傷害到別人。)
* * *
【相關數據】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一天,孔子在家閒坐的時候,對他的兒子孔鯉感歎的說:「君子是不可以不學習的,與人會面不可以不修飾,不修飾儀容就會顯的不整潔,儀容不整潔就顯的對人不尊重,對人不尊重等於失禮,失禮就不能自立於世。那些站在遠處就顯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飾的有整潔儀容的人;與人接近而讓人心中洞明的,是擁有淵博學問的人。」
孔鯉聽完以後,問道:「那麼父親的意思是說君子一定要善於修飾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經常教導我說君子只要保持本質就可以了,不需要講究文采嗎?」
孔子說:「鯉啊,你還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質一樣重要,文質彬彬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如果一個人過於質樸,他就會顯的粗野,流於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講究文采。如果一個人太富於文采,文采多於質樸的話,他就會流於虛偽、浮誇。花言巧語,偽裝和善,這種人是很少有什麼仁德的。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這才是個君子啊。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範,是普通人行為的標準和榜樣。但成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對文和質的關係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種表現,儒家講「過猶不及」,太過於修飾和太質樸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與質恰當的調和,才能達到君子的境界。
轉載自: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