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訊息搶快 量測才是根本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彭群弼報導)義大利發生強震,傷亡陸續傳出,如何及早預警?又再度成為科學界難以回答的問題。NCC表示:地震測報是所有警報發佈的根本,台灣和日本是全球地震觀測設備最密集的地區,因此有能力在極短時間內,偵測出地震的發生,爭取反應時間。不過,如果無法提供最迅速的觀測資料,無論防災或學術單位有多努力,其實都是枉然。

地震發生後,災害總是怵目驚心。要如何減少,甚至防範災害的發生,多年來,一直都是科學界的痛,因為,沒有答案。因此,地震奇人,托夢,背痛,把自然現象當作是地震預警,也就層出不窮。根據外電報導,四川大地震之後,美國科學界檢視過去發表的論文,赫然發現曾經有學者針對汶川地區提出警告,認為可能是下一個大地震的地區。

不過,類似的預測有一大堆,誰又知道哪一個是對的。目前地震觀測最密集的地區是台灣與日本,建置大量的地面觀測設備,透過數學運算,爭取短短幾十秒的警告時間。正因為「無法預測」,因次,「觀測」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快速的地震觀測,就無法提供數據,沒有數據,就不能根據資料研判地震的位置,強度,其他的設備研發,承諾在極短時間內發佈訊息,恐怕都是枉然。

氣象局現有的地震觀測網,最早一批是民國82年採購,再加上都設置在平面,比較容易受到環境人為振動的影響,產生錯誤的訊息,因此,新的計畫,是準備深度兩百公尺的挖井,將寬頻地震儀放在地底下,減少人為影響,更精確掌握地震波,此外,東部外海向來是台灣主要的地震發生區域,因此,海底地震的觀測,一直是台灣地震觀測的缺口,計畫鋪設海纜式的強震觀測儀,無奈經費不足,目前仍然無法圓夢。

不像學者可以發表論文,爭取學術地位,觀測人員常常面對要馬兒快跑,但糧草不足的困境,讓冷門,但重要的性很高的氣象局,常常背負沈重的壓力。

相關新聞
組圖:北川10萬人祭奠親人 青川男每日鮮花祭妻
「有什麼需要就託夢給我啊!」
民進黨南縣整合 一天十場座談
規模5.4淺層地震凌晨侵襲東帝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